一种液冷模组和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20633发布日期:2023-09-21 00:41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冷模组和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冷模组和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1、锂电池是指电化学体系中含有锂(包括金属锂、锂合金和锂离子、锂聚合物)的电池,以包装外壳为标准可以分为三类,不锈钢圆柱电池、铝或不锈钢方形电池、软包电池;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越来越快,对电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电池的放电能力与温度的关系很大,若电池温度不均,则电池会出现局部电芯衰减老化的现象,导致电池整体性能下降,因此需要液冷板对电池的电芯进行冷却降温。

2、目前,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液冷板对电芯进行冷却降温,其中,液冷板内的液冷管多采用蛇形管结构,但是当前圆柱电芯由于卷绕的结构特征使得径向导热系数较低,导致蛇形冷却管从圆柱电芯侧面带走的热量有限,因此,亟需一种高效传热、冷却降温效果好的液冷板来解决电池温度不均导致局部电芯衰减老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池模组以及用电设备,用以解决或至少部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

2、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冷模组,液冷板主体,所述液冷板主体包括多个冷却液流道,多个所述冷却液流道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冷却液流道沿第二方向贯穿所述液冷板主体,所述冷却液流道包括进液通道、出液通道以及位于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出液通道之间的换热通道,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出液通道均与所述换热通道连通;

3、其中,每一所述换热通道内均设有一换热翅片,所述换热翅片设置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底板上,所述换热翅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冷却液的流动方向呈一预设夹角,所述预设夹角大于或等于135度,且小于或等于150度。

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模组包括多个换热翅片组,所述换热翅片组包括多个所述换热翅片,多个所述换热翅片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5、其中,所述换热翅片至少位于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换热通道之间、以及位于所述出液通道和所述换热通道之间。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翅片组中,相邻所述换热翅片一一对齐设置。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翅片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底板一体成型。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翅片为平直型翅片、锯齿形翅片或波纹型翅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翅片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底板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二部分为圆弧形且向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向凸出。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通道包括多个换热子通道,多个所述换热子通道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且相互连通;

11、多个所述换热翅片组包括第一换热翅片组、第二换热翅片组以及多个第三换热翅片组,所述第一换热翅片组位于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换热子通道之间,所述第二换热翅片组位于所述出液通道和所述换热子通道之间,一所述第三换热翅片组位于相邻所述换热子通道之间。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子通道的横截面包括弧线段以及对称分布在所述弧线段两端且与所述弧线段相切的两直线段;

13、一所述第三换热翅片组与其对应的两所述换热子通道中,所述换热翅片的一端靠近一所述换热子通道的直线段,所述换热翅片的另一端靠近另一所述换热子通道的直线段,且所述换热翅片的延伸方向与其相邻的所述直线段的延伸方向呈所述预设夹角。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换热通道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出液通道和所述换热通道之间;

15、多个所述换热翅片组包括第一换热翅片组和第二换热翅片组,所述第一换热翅片组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换热通道之间,所述第二换热翅片组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换热通道之间;

16、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子部和第二连接子部,所述第一连接子部与所述进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子部与所述换热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二连接子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换热翅片组的换热翅片的延伸方向呈所述预设夹角;

17、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连接子部和第四连接子部,所述第三连接子部与所述出液通道连通,所述第四连接子部与所述换热通道连通,且所述第四连接子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换热翅片组的换热翅片的延伸方向呈所述预设夹角。

18、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模组及上述任一所述的液冷模组,所述液冷模组用于对所述电芯模组进行冷却。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液冷模组和电池模组,通过在每一所述换热通道内均设有一换热翅片,所述换热翅片设置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底板上,所述换热翅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冷却液的流动方向呈一预设夹角,所述夹角大于或等于135度,且小于或等于150度,从而实现所述换热翅片对所述冷却液的流动起到扰动作用,形成流动分离,增强所述冷却液的对流换热,进而强化所述液冷板的换热系数和换热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液冷板的散热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模组包括多个换热翅片组,所述换热翅片组包括多个所述换热翅片,多个所述换热翅片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换热翅片组中,相邻所述换热翅片一一对齐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翅片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底板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翅片为平直型翅片、锯齿形翅片或波纹型翅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翅片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底板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二部分为圆弧形且向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向凸出。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通道包括多个换热子通道,多个所述换热子通道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且相互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子通道的横截面包括弧线段以及对称分布在所述弧线段两端且与所述弧线段相切的两直线段;

9.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换热通道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出液通道和所述换热通道之间;

10.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模组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模组,所述液冷模组用于对所述电芯模组进行冷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冷模组和电池模组,该液冷模组包括液冷板主体,液冷板主体包括多个冷却液流道,多个冷却液流道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冷却液流道沿第二方向贯穿液冷板主体,冷却液流道包括进液通道、出液通道以及位于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之间的换热通道,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均与换热通道连通;通过在每一换热通道内均设有一换热翅片,换热翅片设置于冷却液流道的底板上,换热翅片的延伸方向与冷却液的流动方向呈一预设夹角,预设夹角大于或等于135度,且小于或等于150度,从而实换热翅片对冷却液的流动起到扰动作用,形成流动分离,增强冷却液的对流换热效果,进而强化液冷板的换热系数和换热能力,提高了液冷板的散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汪梓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