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流结构及圆柱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75954发布日期:2023-12-14 10:38阅读:45来源:国知局
汇流结构及圆柱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汇流结构及圆柱电池。


背景技术:

1、目前,为了满足圆柱电池倍率性能、循环性能的需要,圆柱电池的卷芯通常采用全极耳设计。现有的全极耳圆柱电池采用汇流盘连接卷芯的极耳和盖板上的极柱,在圆柱电池装配时,将汇流盘的一端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与极柱连接,将汇流盘放置在电池极耳端面中心,然后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将汇流盘的另一端和电芯极耳焊接。

2、其中,在汇流盘与卷芯焊接完成后,需要对汇流盘进行两次折弯,使汇流盘与盖板内侧面上的下塑件对卷芯进行受力支撑,以防止卷芯在壳体内部上下晃动。但是汇流盘一般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强度较大,这会使得折弯难度大,在折弯时容易出现折偏的情况,而且折弯后的汇流板容易形成较大的折弯角,这会增大汇流盘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汇流结构,其能够有效地降低折弯难度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柱电池,其能够有效地降低组装难度,而且安全性能好。

3、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汇流结构,用于连接电池的卷芯和极柱,所述汇流结构至少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沿所述汇流结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用于折弯定位的缺口,所述折弯部沿所述汇流结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面设置有减料槽,所述减料槽贯穿所述汇流结构沿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面。

5、作为汇流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汇流结构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卷芯,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极柱,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均设置有所述折弯部。

6、作为汇流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平行。

7、作为汇流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面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h为1.5mm~2.0mm。

8、作为汇流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折弯部沿所述汇流结构厚度方向的一侧面设置有所述减料槽,两个所述折弯部的所述减料槽分别位于所述汇流结构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侧;

9、或,每个所述折弯部沿所述汇流结构厚度方向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所述减料槽。

10、作为汇流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焊接凸起。

11、作为汇流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焊接凸起为环形结构,所述焊接凸起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同圆心。

12、作为汇流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圆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径为r1,所述焊接凸起的外径为r2,所述焊接凸起的内径为r3,r2为0.7r1~0.8r1,r3为0.5r1~0.6r1。

13、作为汇流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心位置贯穿设置有渗液孔,所述焊接凸起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渗液孔的孔径。

14、作为汇流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贯穿设置有焊接孔,所述焊接孔位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宽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上。

15、作为汇流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汇流结构除所述折弯部外的部分的厚度为0.3mm~0.6mm,所述折弯部的厚度为0.1~0.25mm,所述折弯部的宽度为2~4mm。

16、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圆柱电池,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卷芯和以上所述的汇流结构,所述外壳包括设有开口的壳体和封堵于所述开口的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包括端盖、设置在所述端盖上的极柱和绝缘件,所述汇流结构设置在所述端盖的内侧,所述汇流结构分别连接所述卷芯和所述极柱,所述汇流结构和所述端盖之间设置有所述绝缘件。

17、作为汇流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汇流结构的第一连接部正对所述卷芯的侧面面积小于所述卷芯的径向截面积。

18、作为汇流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件上间隔设置有两个限位板,所述汇流结构设置在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折弯时,汇流盘能够根据缺口进行折弯定位,以保证会汇流结构折弯位置准确,从而避免发生折偏的情况,而且减料槽能够减小折弯部的厚度,降低折弯部的强度,以减小折弯应力和降低折弯难度,这有助于减小折弯角,提高折弯效果,从而降低汇流盘的占用空间;同时,减薄的折弯部宽度和厚度均小于汇流结构除折弯部外的部分,在电池过流时,折弯部能够受热熔断,以对电池起到过流熔断保护的作用,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汇流结构,用于连接电池的卷芯和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结构至少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沿所述汇流结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用于折弯定位的缺口,所述折弯部沿所述汇流结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面设置有减料槽,所述减料槽贯穿所述汇流结构沿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结构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卷芯,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极柱,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均设置有所述折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汇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汇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面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h为1.5mm~2.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汇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沿所述汇流结构厚度方向的一侧面设置有所述减料槽,两个所述折弯部的所述减料槽分别位于所述汇流结构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汇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焊接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汇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凸起为环形结构,所述焊接凸起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同圆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汇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圆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径为r1,所述焊接凸起的外径为r2,所述焊接凸起的内径为r3,r2为0.7r1~0.8r1,r3为0.5r1~0.6r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汇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心位置贯穿设置有渗液孔,所述焊接凸起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渗液孔的孔径。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汇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贯穿设置有焊接孔,所述焊接孔位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宽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汇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结构除所述折弯部外的部分的厚度为0.3mm~0.6mm,所述折弯部的厚度为0.1~0.25mm,所述折弯部的宽度为2~4mm。

12.一种圆柱电池,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卷芯,所述外壳包括设有开口的壳体和封堵于所述开口的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包括端盖、设置在所述端盖上的极柱和绝缘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汇流结构,所述汇流结构设置在所述端盖的内侧,所述汇流结构分别连接所述卷芯和所述极柱,所述汇流结构和所述端盖之间设置有所述绝缘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结构的第一连接部正对所述卷芯的侧面面积小于所述卷芯的径向截面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上间隔设置有两个限位板,所述汇流结构设置在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汇流结构及圆柱电池,其中,汇流结构至少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折弯部,折弯部沿汇流结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用于折弯定位的缺口,折弯部沿汇流结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面设置有减料槽,减料槽贯穿汇流结构沿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面。本技术的在折弯部设置减料槽和缺口,能够减小折弯部的厚度和宽度,以降低折弯部的强度和折弯难度,从而减小折弯角,同时缺口能够为折弯进行定位,以避免发生折偏的情况,而且减薄结构能够起到过流熔断保护的作用,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范伟诚,张雷,赵芬芬,李巧英,唐耀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