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结构换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77742发布日期:2023-11-18 00:37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结构换向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枢部件,具体是一种新结构换向器。


背景技术:

1、换向器,亦称“整流子”。现有的换向器,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散热措施,容易导致温度过高,降低换向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外壳固定不牢固,容易造成外壳脱落。

2、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换向器(授权公告号cn211151012u),该实用新型通过在换向器片的表面安装有散热片,有效的加快换向器散热,防止温度过高造成换向器片损坏;通过在铜柱表面开设t型槽,便于换向器外壳的安装,保证换向器外壳与铜柱牢固固定;通过换向器基座内穿插的加强筋,增加换向器基座的硬度,从而提高换向器的使用寿命。但是当电动工具马达功率大,特别是在对混凝土地板、墙壁、砖块,石料,木板和多层材料上进行冲击打孔时产生的震动非常大,很容易把漆包线震断,造成换向器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结构换向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结构换向器,包括换向器基座,所述换向器基座的前端设置有防护套圈,所述换向器基座与防护套圈之间安装有缓冲机构,所述换向器基座的前端外层等距固定有若干电木块,所述电木块的后端设置有固定于换向器基座外层的换向器片,所述换向器片的后端设置有套接于换向器基座外部的换向器外壳,所述换向器基座的前端开设有轴孔。

3、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等距固定于防护套圈底部的四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滑块于换向器基座的内部。

4、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换向器基座的前端表面对应滑块的位置处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的内部贯穿固定有导向滑杆,所述导向滑杆的两侧外层均套接有固定于滑槽内部的第二弹簧。

5、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固定于换向器基座与防护套圈之间的第一弹簧。

6、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套圈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孔槽,所述孔槽与轴孔的直径相同。

7、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换向器片的顶部外层设置有散热片。

8、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套圈的后端设置有橡胶软垫。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机构形成双层缓冲,可以对换向器进行保护,当换向器受到冲击时,通过防护套圈对受到冲击进行缓冲,当换向器与防护套圈相撞时,受到的冲击力基本已经消失,如果受到的冲击过大无法进行全部的缓冲时,防护套圈后端的橡胶软垫配合换向器前端的电木块形成最后的缓冲防护,在电木块完好的情况下,不会对换向器造成损坏。



技术特征:

1.一种新结构换向器,包括换向器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器基座(1)的前端设置有防护套圈(7),所述换向器基座(1)与防护套圈(7)之间安装有缓冲机构(6),所述换向器基座(1)的前端外层等距固定有若干电木块(2),所述电木块(2)的后端设置有固定于换向器基座(1)外层的换向器片(3),所述换向器片(3)的后端设置有套接于换向器基座(1)外部的换向器外壳(4),所述换向器基座(1)的前端开设有轴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结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6)包括等距固定于防护套圈(7)底部的四个连接件(14),所述连接件(14)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滑块(10)于换向器基座(1)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结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器基座(1)的前端表面对应滑块(10)的位置处开设有滑槽(11),所述滑块(10)的内部贯穿固定有导向滑杆(12),所述导向滑杆(12)的两侧外层均套接有固定于滑槽(11)内部的第二弹簧(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结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4)的一侧设置有固定于换向器基座(1)与防护套圈(7)之间的第一弹簧(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结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圈(7)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孔槽(15),所述孔槽(15)与轴孔(5)的直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结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器片(3)的顶部外层设置有散热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结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圈(7)的后端设置有橡胶软垫。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枢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结构换向器,所述换向器基座的前端设置有防护套圈,所述换向器基座与防护套圈之间安装有缓冲机构,所述换向器基座的前端外层等距固定有若干电木块,所述电木块的后端设置有固定于换向器基座外层的换向器片,所述换向器片的后端设置有套接于换向器基座外部的换向器外壳。本技术通过缓冲机构形成双层缓冲,可以对换向器进行保护,当换向器受到冲击时,通过防护套圈对受到冲击进行缓冲,当换向器与防护套圈相撞时,受到的冲击力基本已经消失,如果受到的冲击过大无法进行全部的缓冲时,防护套圈后端的橡胶软垫配合换向器前端的电木块形成最后的缓冲防护,对换向器充分保护。

技术研发人员:吴余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艾史比特电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