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显示屏充电电池防水透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29538发布日期:2023-11-17 15:46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显示屏充电电池防水透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载显示屏,具体为一种车载显示屏充电电池防水透气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高端车企越来越多的在后排座椅、中央扶手箱、门板等部位增加显示屏,方便用户调整座椅角度和舒适度。市场上的中央显示屏基本都是固定在座椅周围,无法拿取出来。结合消费类pad的实际使用场景,我们将车载座机显示屏与消费类pad相结合,做到车载显示屏可以随意取出,这样就需要在显示屏内部增加电池以提供动力。车载显示屏内置电池后就会出现电池发热影响显示屏性能、内部水气对电池寿命和安全带来影响等风险。

2、中国专利“cn211557770u一种显示屏电池用的柔性线路板安装结构”,其解决的问题为通过活动块与固定块的设置,使得柔性线路板与连接板之间进行固定安装;通过橡胶圈、螺纹杆与固定螺母的设置,橡胶圈保证了活动块内良好的防水作用,对柔性线路板与连接板之间进行双重固定,保证了柔性线路板的正常运行。但是没有解决显示屏电池自身发热大散热的问题,也没有解决显示屏长时间使用后内部水气如何排出,以及如何避免外部水源进入显示屏内部的问题。

3、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车载显示屏充电电池防水透气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显示屏充电电池防水透气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显示屏充电电池防水透气结构,包括:

3、显示模组;

4、充电电池,充电电池贴合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右端面;

5、减震泡棉,减震泡棉套接在所述充电电池的表面上;

6、合金壳体,合金壳体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右端面,且充电电池安装在合金壳体的内腔中;

7、所述合金壳体的右端面开设有开孔,所述合金壳体的内壁贴合有防水透气膜;

8、防水双面胶,防水双面胶粘贴在所述防水透气膜的外表面。

9、进一步的,所述充电电池的右端面贴合有双面背胶泡棉,双面背胶泡棉错开减震泡棉贴合在充电电池表面,且双面背胶泡棉的厚度等于减震泡棉的厚度。

10、进一步的,所述显示模组的右端面贴合有双面胶,且双面胶的右端面贴合在合金壳体的左端面。

11、进一步的,所述合金壳体为铝镁合金壳体,合金壳体的内腔中设置安装槽,且充电电池限位安装在安装槽内侧。

12、进一步的,所述显示模组上设置有连接器,且充电电池通过电源线与连接器电性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防水透气膜为聚四氟乙烯防水复合面料。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提到的防水透气膜利用本身单向传到的原理,能够快速的将充电电池的热量通过防水透气膜和镁铝合金壳体开孔对流到外面,从而起到快速散热的作用。

16、2.本实用新型提到的防水透气膜本体通过四周的防水双面胶粘贴在镁铝合金壳体开孔处,镁铝合金壳体内部的水气通过防水透气膜和镁铝合金壳体的开孔挥发出去,而外部水气无法穿透防水透气膜进入壳体内部,从而起到防水透气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载显示屏充电电池防水透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显示屏充电电池防水透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池(4)的右端面贴合有双面背胶泡棉(3),双面背胶泡棉(3)错开减震泡棉(5)贴合在充电电池(4)表面,且双面背胶泡棉(3)的厚度等于减震泡棉(5)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显示屏充电电池防水透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1)的右端面贴合有双面胶(2),且双面胶(2)的右端面贴合在合金壳体(8)的左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显示屏充电电池防水透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壳体(8)为铝镁合金壳体,合金壳体(8)的内腔中设置安装槽,且充电电池(4)限位安装在安装槽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显示屏充电电池防水透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1)上设置有连接器,且充电电池(4)通过电源线与连接器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显示屏充电电池防水透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气膜(6)为聚四氟乙烯防水复合面料。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车载显示屏技术领域的一种车载显示屏充电电池防水透气结构,包括:显示模组,充电电池,充电电池贴合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右端面,减震泡棉,减震泡棉套接在所述充电电池的表面上,合金壳体,合金壳体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右端面,所述合金壳体的右端面开设有开孔,所述合金壳体的内壁贴合有防水透气膜,防水双面胶,防水双面胶粘贴在所述防水透气膜的外表面,能够快速的将充电电池的热量通过防水透气膜和镁铝合金壳体开孔对流到外面,从而起到快速散热的作用,镁铝合金壳体内部的水气通过防水透气膜和镁铝合金壳体的开孔挥发出去,而外部水气无法穿透防水透气膜进入壳体内部,从而起到防水透气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福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天宝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