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电池,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电池的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1、电池单体广泛用于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电动玩具汽车、电动玩具轮船、电动玩具飞机和电动工具等等。
2、在电池技术的发展中,如何提高电池的可靠性,是电池技术中的一个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电池的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其能提高电池的可靠性。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换热基板、护板和多个连接件,换热基板包括第一壁体、第二壁体以及位于第一壁体和第二壁体之间的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填充有第一换热介质,第一壁体用于连接电池单体,第一换热介质能够通过第一壁体与电池单体换热;护板位于第二壁体背离第一壁体的一侧并与第二壁体相对设置;多个连接件设置于第二壁体和护板之间,并与护板和第二壁体围设形成至少一个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用于对换热基板热交换。
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的换热基板能够同时对多个电池单体进行换热,相比于间隔设置的多个水冷板通过管路实现连通的方案来说,减少了管路的数量,即降低了漏液的风险,提高了电池的可靠性。并且,换热基板、护板与多个连接件之间形成至少一个供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气流通道中的气流能够及时对换热基板中的第一换热介质降温,具有较好的降温效果。
4、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包括连接板。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连接件设置为板状件,板状件重量较轻、占用体积较小,能够增大气流通道的体积,从而带来更好的通风降温效果,且减少电池的重量。
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壁体和护板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多个连接件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并与护板和第二壁体围设形成多个气流通道,第二方向相交于第一方向。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连接件与护板、第二壁体围设形成多个气流通道,多个连接件能够对护板和第二壁体起到支撑作用,减少由于电池单体的重力作用导致换热基板出现塌陷从而气流通道体积缩小的情况发生。并且,分割形成多个气流通道后,每个气流通道的体积均较小,因此在气流通过气流通道时会产生较大的风速,从而能够及时带走第一换热介质的热量,降温效果较好。
8、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支撑件,支撑件位于第一容纳腔,支撑件相背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壁体和第二壁体。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支撑件,对第一壁体起到支撑作用,减少由于电池单体的重力作用导致第一壁体出现塌陷的情况,从而减少由于塌陷导致的换热基板漏液的情况发生。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设有用于流通第一换热介质的通孔。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支撑件在第一容纳腔中具有较大的尺寸时,为了减少支撑件对第一换热介质流通性的影响,在支撑件上开设通孔,以增加第一换热介质的流通性,从而提高对电池单体的换热效果。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导热侧板,导热侧板用于对电池单体换热,导热侧板成角度连接于第一壁体背离第二壁体的一侧,并能够与第一壁体热交换。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导热侧板,导热侧板贴合于电池单体的侧面,导热侧板吸收的热量能够传递给换热基板,之后被气流通道中的气流带走,实现对电池单体侧面的换热,提高热管理系统对电池单体的换热效果。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侧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热侧板间隔设置,并与换热基板围设形成至少一个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的容置空间。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导热侧板设置为多个,多个导热侧板与换热基板围设形成至少一个容置空间,如此一来,多个导热侧板能够同时对电池单体换热,进一步提高换热的效果。
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壁体和护板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多个导热侧板沿第三方向间隔排列并依次相对,第三方向相交于第一方向。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多个导热侧板设置为沿第三方向依次间隔并相对设置,如此一来,可以对两个导热侧板之间夹设的电池单体的两侧均进行换热,提高了换热效果。
18、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侧板具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连通于第一容纳腔并填充有第一换热介质。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导热侧板与换热基板连通并填充第一换热介质,如此一来,导热侧板吸收的热量一部分被导热侧板的壁体直接传递给换热基板,一部分被第二容纳腔中的第一换热介质吸收后与第一容纳腔的第一换热介质热交换,因此提高了导热侧板与换热基板的热交换效率,进而提高了对电池单体换热效果。
2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介质包括相变材料。
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第一换热介质设置为包括相变材料,相变材料既能吸收热量也能释放热量,能够对电池单体的温度起到调节作用,具有较好的换热效果。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侧板具有第三容纳腔,第三容纳腔填充有第二换热介质,第二换热介质能够与换热基板热交换。
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导热侧板中设置第三容纳腔并填充第二换热介质,导热侧板吸收的热量一部分被导热侧板的壁体直接传递给换热基板,一部分被第三容纳腔中的第二换热介质吸收后传递给换热基板,因此提高了导热侧板与换热基板的热交换效率,进而提高了换热效果。
2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介质包括换热流体,第二换热介质包括相变材料。
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第一换热介质设置为换热流体,第二换热介质设置为相变材料,如此一来,换热流体的温度变化更为明显,能够更快的将热量散发出去,提高换热效果。而第二换热介质可吸收热量或释放热量,具有良好的温度调节作用。因此,电池单体产生的热量一部分被导热侧板的壁体传给第一换热介质而后被气流快速的带走,一部分被第二换热介质吸收,同时,温度变化明显的第一换热介质还对第二换热介质换热,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
26、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动力机构和换热器,动力机构、换热器和第一容纳腔相连通,换热器用于对第一换热介质换热,动力机构为第一换热介质进入换热器提供动力。
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动力机构和换热器,利用换热器对第一换热介质换热,如此一来,第一换热介质既可通过气流通道进行降温,同时也通过换热器进行降温,换热效果较高。
28、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的箱体,包括上述的热管理系统以及多个侧壁,多个侧壁连接于换热基板,并与换热基板围设形成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的容纳空间。
29、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单体,以及上述的热管理系统或者电池的箱体,第一壁体承载电池单体。
30、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上述的电池,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体和所述护板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多个所述连接件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并与所述护板和第二壁体围设形成多个所述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方向相交于所述第一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支撑件相背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壁体和第二壁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设有用于流通第一换热介质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导热侧板,所述导热侧板用于对所述电池单体换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侧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热侧板间隔设置,并与所述换热基板围设形成至少一个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的容置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体和所述护板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多个所述导热侧板沿第三方向间隔排列并依次相对,所述第三方向相交于所述第一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侧板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并填充有所述第一换热介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包括相变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侧板具有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填充有第二换热介质,所述第二换热介质能够与所述换热基板热交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包括换热流体,所述第二换热介质包括相变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动力机构和换热器,所述动力机构、所述换热器和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所述换热器用于对所述第一换热介质换热,所述动力机构为所述第一换热介质进入所述换热器提供动力。
14.一种电池的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以及多个侧壁,多个侧壁连接于所述换热基板,并与所述换热基板围设形成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的容纳空间。
15.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16.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提供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