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反双向逆流液冷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53694发布日期:2023-11-23 03:19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正反双向逆流液冷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化学储能,涉及一种正反双向逆流液冷板。


背景技术:

1、电化学储能锂电池寿命和温度密不可分,电芯间温度差增大会造成内阻差加大,从而导致电芯的健康出现差异,电化学储能系统一般有多个电芯串联成包成簇而成,现有的散热结构为单向单出,或单向多出,会形成进口区域温度低,靠近出口侧温度会明显升高,造成比较大的温差,导致储能系统寿命降低,本实用新型专利通过改变散热液冷板流道解决电池包中电芯之间的温度不均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反双向逆流液冷板,以解决现有技术电芯温度不均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正反双向逆流液冷板,包括散热板、正向液冷流道和逆向液冷流道;正向液冷流道和逆向液冷流道并排均匀布置在散热板的上表面,正向液冷流道和逆向液冷流道内的散热工质流向相反。

4、进一步的,正向液冷流道和逆向液冷流道均呈s形布置在散热板上;正向液冷流道入口侧为逆向液冷流道的出口侧,正向液冷流道出口侧为逆向液冷流道的入口侧。

5、进一步的,正向液冷流道,及逆向液冷流道的入口处均设置有均连接有散热工质供给装置。

6、进一步的,正向液冷流道和逆向液冷流道的个数均大于等于一个。

7、进一步的,相邻的正向液冷流道和逆向液冷流道互相平行。

8、进一步的,正向液冷流道和逆向液冷流道的入口及出口处均设置有进出口连接器,用于连接散热工质供给装置及散热工质回收装置。

9、进一步的,散热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电芯安装位,电芯均匀设置在散热板下表面。

10、进一步的,正向液冷流道和逆向液冷流道为钣金冲压钎焊成型或机械铣削焊接形成。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技术效果:

12、本实用新型设计正反双向流道,使散热工质在散热板上形成对冲,降低散热工质流向后半段的温度,从而降低温度差,解决液冷板冷却液进口温度低,出口温度高导致的电池温度不均问题,提高了液冷板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达到电芯均温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正反双向逆流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板(2)、正向液冷流道(3)和逆向液冷流道(4);正向液冷流道(3)和逆向液冷流道(4)并排均匀布置在散热板(2)的上表面,正向液冷流道(3)和逆向液冷流道(4)内的散热工质流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反双向逆流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正向液冷流道(3)和逆向液冷流道(4)均呈s形布置在散热板(2)上;正向液冷流道(3)入口侧为逆向液冷流道(4)的出口侧,正向液冷流道(3)出口侧为逆向液冷流道(4)的入口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正反双向逆流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正向液冷流道(3),及逆向液冷流道(4)的入口处均设置有均连接有散热工质供给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反双向逆流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正向液冷流道(3)和逆向液冷流道(4)的个数均大于等于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正反双向逆流液冷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正向液冷流道(3)和逆向液冷流道(4)互相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正反双向逆流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正向液冷流道(3)和逆向液冷流道(4)的入口及出口处均设置有进出口连接器(5),用于连接散热工质供给装置及散热工质回收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反双向逆流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散热板(2)的下表面设置有电芯安装位,电芯均匀设置在散热板(2)下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反双向逆流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正向液冷流道(3)和逆向液冷流道(4)为钣金冲压钎焊成型或机械铣削焊接形成。


技术总结
一种正反双向逆流液冷板,包括散热板、正向液冷流道和逆向液冷流道;正向液冷流道和逆向液冷流道并排均匀布置在散热板的上表面,正向液冷流道和逆向液冷流道内的散热工质流向相反。本技术设计正反双向流道,使散热工质在散热板上形成对冲,降低散热工质流向后半段的温度,从而降低温度差,解决液冷板冷却液进口温度低,出口温度高导致的电池温度不均问题,提高了液冷板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达到电芯均温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马鑫,黄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为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