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耳中置电芯、电池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05426发布日期:2024-02-02 21:35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极耳中置电芯、电池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池,尤其涉及一种极耳中置电芯、电池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锂电池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由于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极耳中置结构是电芯结构的一种,相比比常规结构,在其他不变的情况下,极耳中置结构的电池具有更小的内阻,大倍率放电性能更好。

2、在极耳中置电芯中,电芯涂布一般采用双间隙涂布方式,在涂布时保留原有的片与片之间的留白间隙(即空箔区),并且在单个电芯极片上还会再留白间隙10-25mm,目的是让极耳焊接在极片中间(即极耳中置工艺)。而这样的工艺会使得阳极长面间隙区对应着阴极料区(即活性物质涂层区),需要贴多一道长15mm的绿胶保护,以防止析锂的问题发生。然而,生产工序中会发生漏贴胶现象,漏贴胶时并不能解决析锂问题。而且被绿胶覆盖住的阴极料区,不为电芯提供容量储备,不仅浪费了阴极浆料,增加了电芯厚度,降低电芯ed(能量密度),还会大大增加电芯热失控的风险,大大降低了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极耳中置电芯,旨在提高电芯的使用安全性和ed。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极耳中置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设置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隔离膜,且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的极性相反;

4、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一活性材料层;所述第一集流体的中部设有第一空隙区;所述第一空隙区内设有第一极耳;

5、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集流体至少一表面上的第二活性材料层;所述第二集流体的中部设有第二空隙区,所述第二空隙区内设有第二极耳;

6、所述第二极片还设有与所述第一空隙区相对应的避空区。

7、优选的,所述避空区的朝向与所述第一空隙区的朝向正对设置。

8、优选的,所述第一空隙区贴覆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空隙区贴覆有第二绝缘层;所述避空区贴覆有第三绝缘层。

9、优选的,所述避空区的宽度d1与所述第一空隙区的宽度d4之间满足的关系式:d1-d4=0~2mm;

10、和/或,所述第二空隙区的宽度d3与所述避空区的宽度d1之间满足的关系式:d3-d1≥4mm。

11、优选的,所述第三绝缘层的宽度d2与所述避空区的宽度d1之间满足的关系式为:d2- d1=0~2mm;

12、和/或,所述第三绝缘层的长度l1与所述第二极片的宽度d5之间满足的关系式为:l1- d5=0~2mm。

13、优选的,所述避空区的宽度d1与所述极耳中置电芯的宽度w之间满足关系式:d1≥w。

14、优选的,所述第一集流体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所述第一集流体的中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空隙区,且两侧的所述第一空隙区相对设置。

15、优选的,所述第二集流体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所述第二集流体的中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二空隙区,且两侧的所述第二空隙区相对设置。

16、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池,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极耳中置电芯。

17、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电池。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的电芯的第二集流体的表面设有避空区,该避空区为不涂覆浆料设置,且与第一空隙区对应设置,如此,可有效避免析锂问题的发生,还避免了浆料的浪费,减小了电芯的厚度,并且降低了电芯热失控的风险,提高了电芯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极耳中置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隔离膜,且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的极性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极耳中置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避空区的朝向与所述第一空隙区的朝向正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极耳中置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隙区贴覆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空隙区贴覆有第二绝缘层;所述避空区贴覆有第三绝缘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极耳中置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避空区的宽度d1与所述第一空隙区的宽度d4之间满足关系式:d1-d4=0~2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极耳中置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绝缘层的宽度d2与所述避空区的宽度d1之间满足关系式:d2-d1=0~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极耳中置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避空区的宽度d1与所述极耳中置电芯的宽度w之间满足关系式:d1≥w。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极耳中置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体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所述第一集流体的中部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所述第一空隙区,且两侧表面的所述第一空隙区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极耳中置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流体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所述第二集流体的中部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所述第二空隙区,且两侧表面的所述第二空隙区相对设置。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极耳中置电芯。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电池。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耳中置电芯、电池及用电设备;其中,所述极耳中置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设置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隔离膜,且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一活性材料层;所述第一集流体的中部设有第一空隙区;所述第一空隙区内设有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集流体至少一表面上的第二活性材料层;所述第二集流体的中部设有第二空隙区,所述第二空隙区内设有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片还设有与所述第一空隙区相对应的避空区。本技术能够提高电芯的使用安全性和ED。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荣,饶顺平,邓艾,张全抗,王传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6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