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盖组件、电池和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59566发布日期:2023-12-30 06:08阅读:20来源:国知局
端盖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端盖组件、电池和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1、当电池处于长时间使用、过度充电或处于高温环境等使用情况下,电池内的电芯会产生热量堆积,随着电芯热量在电池内的持续积累,容易导致电池内部结构(例如绝缘结构)损坏,导致电池内发生短路,进而造成电池的热失控并产生大量热量与可燃性气体,存在燃烧爆炸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能够提高对极柱的散热效率。

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端盖组件的电池。

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的储能装置。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盖组件,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具有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的外侧面和内侧面;极柱,所述极柱穿设于所述盖板;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位于所述极柱与所述盖板之间,且所述散热件的至少一侧表面与所述极柱接触换热,至少另一侧表面与所述盖板接触换热。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盖组件,极柱的热量能够直接散发至电池外,同时,通过设置散热件,极柱的热量能够经过散热件传导至盖板,从而使盖板也能够参与极柱的散热,增加了极柱的热量散发路径,能够提高极柱的散热效率,也增加了电芯通过极柱的散热路径,能够提高电池整体的散热效率。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下塑胶,所述下塑胶贴附于所述盖板的内侧面,并用于固定所述散热件,所述散热件设置于所述盖板的内侧面,并至少与所述盖板的内侧面接触换热。由此,散热件通过下塑胶设置在盖板的内侧面,极柱的热量传递至散热件后,散热件的热量能够从盖板的内侧面传递至盖板,而盖板的厚度较小,即热量在盖板中的传导路径较短,使盖板能够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上塑胶,所述上塑胶设置于所述盖板的外侧面,所述上塑胶具有极柱过孔,所述极柱穿设所述极柱过孔,所述散热件位于所述极柱过孔在所述盖板的正投影范围之外。由此,极柱固定在极柱过孔内,且上塑胶固定在盖板,以实现极柱在盖板上的固定设置,同时能够提高对极柱的导热以及散热效率。

8、进一步地,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套设于所述极柱,并位于所述极柱与所述散热件之间。由此,密封件能够提高盖板与极柱之间的密封性以及绝缘性,同时能够保证散热件对极柱散热效率的提升作用。

9、进一步地,所述散热件与所述密封件间隔设置,以形成避让所述密封件形变的避让空间。由此,能够减少或避免散热件的设置位置在密封件的挤压下产生偏移,使散热件与极柱以及盖板的能够保持稳定接触,保证散热件能够在极柱与盖板之间起到稳定的导热效果。

10、具体地,所述盖板具有朝向所述极柱延伸的凸缘部,所述凸缘部朝向所述上塑胶的一侧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上塑胶限位配合,所述凸缘部适于压抵所述密封件。由此,能够限定出上塑胶在盖板上的设置位置,即也能够限定出极柱穿设在盖板的位置。同时,凸缘部压抵密封件,以限定出密封件相对盖板的设置位置,从而极柱与密封件相对盖板的设置位置均能够得到限定,保证极柱与盖板之间的密封以及绝缘稳定性。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呈环形,所述散热件包括:在所述极柱的轴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所述第一环体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环体的外径以限定出台阶面,所述下塑胶具有朝向所述极柱延伸的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搭设于所述台阶面,所述第一环体与所述盖板接触,所述第二环体与所述极柱接触。由此,通过限位凸缘搭设于台阶面,能够限定出散热件相对下塑胶的设置位置,以提高散热件与下塑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而第二环体与极柱的接触面较大,能够提高散热件与极柱之间的导热面积,从而提高散热件与极柱之间的热量传导效率,即提到通过散热件对极柱的散热效果。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塑胶上开设有换热孔。由此,电芯等电池内部的热量能够直接通过换热孔传导至盖板,使电池内部的热量能够通过盖板散发至电池外,以提高对电池内的散热效果。此外,通过在下塑胶上开设换热孔,能够减小下塑胶的体积,即减少下塑胶的材料成本。

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开口;电芯,所述电芯容纳在所述壳体内;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盖设在所述开口上。

1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端盖组件,极柱的热量能够直接散发至电池外,同时,通过设置散热件,极柱的热量能够经过散热件传导至盖板,从而使盖板也能够参与极柱的散热,增加了极柱的热量散发路径,能够提高极柱的散热效率,也增加了电芯通过极柱的散热路径,能够提高电池整体的散热效率,降低电池的热失控风险。

1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池。

1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本申请的储能装置,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电池,极柱的热量能够直接散发至电池外,同时,通过设置散热件,极柱的热量能够经过散热件传导至盖板,从而使盖板也能够参与极柱的散热,增加了极柱的热量散发路径,能够提高极柱的散热效率,也增加了电芯通过极柱的散热路径,能够提高电池整体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储能装置整体的散热效率,降低储能装置的热失控风险。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100)还包括:下塑胶(14),所述下塑胶(14)贴附于所述盖板(11)的内侧面s2,并用于固定所述散热件(13),所述散热件(13)设置于所述盖板(11)的内侧面s2,并至少与所述盖板(11)的内侧面s2接触换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100)还包括:上塑胶(15),所述上塑胶(15)设置于所述盖板(11)的外侧面s1,所述上塑胶(15)具有极柱过孔(151),所述极柱(12)穿设所述极柱过孔(151),所述散热件(13)位于所述极柱过孔(151)在所述盖板(11)的正投影范围之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件(16),所述密封件(16)套设于所述极柱(12),并位于所述极柱(12)与所述散热件(1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13)与所述密封件(16)间隔设置,以形成避让所述密封件(16)形变的避让空间v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1)具有朝向所述极柱(12)延伸的凸缘部(111),所述凸缘部(111)朝向所述上塑胶(15)的一侧设置有限位部(112),所述限位部(112)与所述上塑胶(15)限位配合,所述凸缘部(111)适于压抵所述密封件(16)。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13)呈环形,所述散热件(13)包括:在所述极柱(12)的轴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环体(131)和第二环体(132),所述第一环体(131)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环体(132)的外径以限定出台阶面s3,所述下塑胶(14)具有朝向所述极柱(12)延伸的限位凸缘(141),所述限位凸缘(141)搭设于所述台阶面s3,所述第一环体(131)与所述盖板(11)接触,所述第二环体(132)与所述极柱(12)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14)上开设有换热孔(142)。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100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端盖组件、电池和储能装置,端盖组件包括:极柱、盖板和散热件。其中,盖板具有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的外侧面和内侧面,极柱穿设于盖板,散热件位于极柱与盖板之间,且散热件的至少一侧表面与极柱接触换热,至少另一侧表面与盖板接触换热。本申请的端盖组件,能够提高对极柱的散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胡岳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