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06760发布日期:2023-11-30 05:13阅读:23来源:国知局
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气元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缆。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为满足电缆的轻量化、小型化需求,电缆在使用时需要对电缆的导体进行冷却,以使尺寸小的电缆能够实现大功率充电。

2、现有的电缆冷却方案主要有两种,其一,将电缆的导体浸入绝缘冷却油中,然而,绝缘冷却油的低温流动性不好且绝缘冷却油的比热容小,导致冷却效果差,无法满足导体的冷却需求,从而无法满足电缆的轻量化、小型化需求。其二,将电缆的导体浸入流动性好并且比热容大的冷却液中并设置离子过滤器,通过离子过滤器吸附冷却液中的导电离子,然而,离子过滤器的寿命短,导致电缆的使用可靠性差,并且,离子过滤器的制造成本高,导致电缆的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缆,该电缆能够满足轻量化、小型化需求,并且使用可靠性高、制造成本低。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缆包括:芯线,所述芯线具有导体和第一绝缘层,所述导体的外侧套设有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一换热管路,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套设于所述芯线外侧且与所述第一绝缘层共同限定出第一换热流道,所述第一换热流道内适于设有换热介质。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缆,通过在导体的外侧套设第一绝缘层,可以将芯线浸入流动性好并且比热容大的冷却液中,可以提高冷却效果,从而可以在保证充电功率的基础上缩小电缆的体积,可以满足电缆的轻量化、小型化需求,并且,不需要设置离子过滤器,有利于提高电缆的使用可靠性,并且能够降低电缆的制造成本。

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芯线和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均为多个,多个所述芯线和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一一对应。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电缆还包括: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连通且适于驱动所述第一换热流道内的所述换热介质流动。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换热组件为多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换热流道分别与不同的所述换热组件连通。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电缆还包括:第二换热管路,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用于与所述芯线换热,所述第二换热管路限定出第二换热流道,所述第二换热流道内适于设有所述换热介质。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至少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换热管路间设有所述第二换热管路。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芯线、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均为多个,多个所述芯线形成多组芯线组,每组所述芯线组外侧套设有所述第一换热管路。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每组所述芯线组具有填充物,每组所述芯线组的多个所述芯线沿所述填充物的周向围绕所述填充物布置,所述填充物支撑相应的多个所述芯线。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芯线构造为所述填充物。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体内形成有第三换热流道,所述第三换热流道的内壁设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三换热流道内适于设有所述换热介质。

13、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和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均为多个,多个所述芯线和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连通且适于驱动所述第一换热流道内的所述换热介质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为多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换热流道分别与不同的所述换热组件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换热管路,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用于与所述芯线换热,所述第二换热管路限定出第二换热流道,所述第二换热流道内适于设有所述换热介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至少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换热管路间设有所述第二换热管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均为多个,多个所述芯线形成多组芯线组,每组所述芯线组外侧套设有所述第一换热管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芯线组具有填充物,每组所述芯线组的多个所述芯线沿所述填充物的周向围绕所述填充物布置,所述填充物支撑相应的多个所述芯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构造为所述填充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内形成有第三换热流道,所述第三换热流道的内壁设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三换热流道内适于设有所述换热介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电缆包括:芯线,芯线具有导体和第一绝缘层,导体的外侧套设有第一绝缘层;第一换热管路,第一换热管路套设于芯线外侧且与第一绝缘层共同限定出第一换热流道,第一换热流道内适于设有换热介质。由此,通过在导体的外侧套设第一绝缘层,可以将芯线浸入流动性好并且比热容大的冷却液中,可以提高冷却效果,从而可以在保证充电功率的基础上缩小电缆的体积,可以满足电缆的轻量化、小型化需求,并且,不需要设置离子过滤器,有利于提高电缆的使用可靠性,并且能够降低电缆的制造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何英勇,姜代平,李常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