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装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00612发布日期:2024-03-25 18:44阅读:10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装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具有端子以及保持该端子的壳体的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装体。


背景技术:

1、以往,公知有与连接器有关的各种技术,该连接器用于连接印刷布线基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等,具有端子以及壳体。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69133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具有:壳体,该壳体具备在上下方向(嵌合方向)上向上方开口的端子收容部、和位于该端子收容部的下侧的底部;以及端子,该端子具备被埋入该壳体的底部而被保持的基部、从该基部向上方延伸而可弹性变形地收容于端子收容部的弹簧部、以及支承于该弹簧部的接触部。

2、在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连接器中,若对象连接器的端子被插入端子收容部,则对象连接器的端子与该连接器的端子的接触部接触,支承该接触部的弹簧部在短边方向上弹性变形,由此对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施加弹力(相当于接触压力)。由此,连接器的弹簧部保持对象连接器的端子而确保两连接器的端子间的电连接。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69133号公报

4、然而,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或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的小型化或高功能化等,搭载于印刷布线基板的电子部件的高密度安装化发展,伴随于此,也要求连接器本身的小型化。若这样将连接器小型化,则端子、壳体也变得非常小。

5、这里,若将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种连接器小型化,则伴随端子的小型化,该端子的弹簧部也变得非常小(细)。其结果是,端子的弹簧部的弹力变小,难以对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施加足够的接触压力(换言之为接触压力)。由此,例如存在在反复进行了连接器的装卸时无法确保连接器的端子间的电连接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将连接器小型化也能够可靠地确保施加于端子的接触压力的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装体。

2、本实用新型的1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是一种具有端子以及保持端子的壳体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具备:安装部,其安装于规定的部件;第1腿部,其与安装部连接,从该安装部向与对象连接器的嵌合方向上的1个方向即第1方向延伸;顶部,其与第1腿部连接;第2腿部,其与顶部连接,从该顶部向嵌合方向上的与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延伸;底部,其与第2腿部连接;以及弹性部,其与底部连接,且从该底部向第1方向延伸,且构成为能够在连接器的短边方向上弹性变形,端子构成为,在由第2腿部、底部和弹性部形成的嵌合凹部中收容对象连接器的端子,在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收容于嵌合凹部时,在第2腿部以及弹性部处与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接触,壳体至少具备形成为沿嵌合方向延伸且与端子的弹性部抵接或接近的侧壁部,端子的弹性部以及壳体的侧壁部都构成为,若对象连接器的端子被插入端子的嵌合凹部,则在短边方向上弹性变形。

3、根据本实用新型,即使将连接器小型化,也能够可靠地确保施加于端子的接触压力。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器,其具有端子以及保持所述端子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10.一种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11.一种连接器,其具有端子以及保持所述端子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即使将连接器小型化也能够可靠地确保施加于端子的接触压力的连接器和具备该连接器的连接器组装体。在连接器中,端子具备安装部、与安装部连接并向上方延伸的第1腿部、与第1腿部连接的顶部、与顶部连接并向下方延伸的第2腿部、与第2腿部连接的底部、和与底部连接并向上方延伸且能够在短边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弹性部,端子在嵌合凹部中收容对象连接器的端子,并在第2腿部以及弹性部与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接触,壳体具备形成为沿嵌合方向延伸且与端子的弹性部抵接的侧壁部,若对象连接器的端子被插入嵌合凹部,则弹性部以及侧壁部都在短边方向上弹性变形。

技术研发人员:小田亨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30707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