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及一种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67586发布日期:2024-01-23 10:56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芯及一种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特别涉及一种电芯及一种电池。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卷绕式电芯一般由正极片、负极片及位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卷绕形成圆柱状,正极片沿着其长度方向形成连续的全正极耳,负极片沿着其长度方向形成连续的全负极耳,其中全正极耳位于卷绕式电芯的一端,全负极耳位于卷绕式电芯的另一端,卷绕式电芯两端对应设置有与全正极耳电连接的集流件及与全负极耳电性连接的集流件。

2、为了便于全正极耳或全负极耳与集流件接触电性连接,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采用揉平轮旋转并向卷绕式电芯的中心收缩挤压全正极耳或全负极耳,从而使得全正极耳或全负极耳全部向卷绕式电芯的中心方向压倒并紧贴集流件。采用这种揉平方法,虽然能够实现了全正极耳或全负极耳与集流件电性连接,但是揉平后的全正极耳或全负极耳会阻挡电解液浸润通道,进而导致电芯存电解液浸润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芯,便于电解液浸润电芯。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一种电芯的一种电池。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电芯,包括电芯主体和集流件,所述电芯主体呈圆柱状,所述电芯主体的一端具有至少两个相互间隔布置的极耳;集流件设置于所述电芯主体具有所述极耳的一端,所述集流件开设有与所述电芯主体一端的全部所述极耳一一对应的嵌装孔;其中,每个所述极耳穿过对应的所述嵌装孔并弯折形成折弯部,每个所述折弯部均与所述集流件抵接;沿着所述电芯主体的圆周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折弯部间隔布置。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电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电芯主体一端的极耳相互间隔布置,极耳整形弯折形成与集流件电性连接的折弯部也相互间隔布置,进而使得相邻的两个折弯部之间的间隙形成电解液浸润通道,后续便于电解液浸润电芯。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全部所述折弯部均弯折朝向所述电芯主体外周缘。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折弯部与所述集流件为一体式结构。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折弯部与所述集流件焊接连接。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集流件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沿着所述电芯主体的轴向方向,全部所述折弯部均与全部所述第一通孔错开。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芯主体具有中心孔,所述集流件开设有与所述中心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芯主体主要由正极片、负极片及位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的间膜卷绕形成;所述电芯主体一端的全部所述极耳与所述正极片为一体式结构,或所述电芯主体一端的全部所述极耳均与所述负极片为一体式结构。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芯主体一端的全部所述极耳均由所述正极片的集流体裁切形成,或所述电芯主体一端的全部所述极耳均由所述负极片的集流体裁切形成。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芯主体的另一端也设置有所述集流件和至少两个间隔布置的所述极耳,位于所述电芯主体另一端的所述集流件、全部所述极耳电性连接。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内配置有上述的一种电芯。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电池,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电池通过采用上述的电芯,使得电池壳体内部的电解液可以更好地浸润电芯,有助于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全部所述折弯部(111)均弯折朝向所述电芯主体(100)外周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111)与所述集流件(200)为一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111)与所述集流件(200)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件(200)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2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主体(100)具有中心孔(101),所述集流件(200)开设有与所述中心孔(101)相对应的第二通孔(2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主体(100)主要由正极片、负极片及位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的间膜卷绕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主体(100)一端的全部所述极耳(110)均由所述正极片的集流体裁切形成,或所述电芯主体(100)一端的全部所述极耳(110)均由所述负极片的集流体裁切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主体(100)的另一端也设置有所述集流件(200)和至少两个间隔布置的所述极耳(110),位于所述电芯主体(100)另一端的所述集流件(200)、全部所述极耳(110)电性连接。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内配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芯,并公开了具有该电芯的电池,其中电芯包括呈圆柱状和电芯主体和集流件,电芯主体一端具有至少两个相互间隔布置的极耳;集流件设置于电芯主体一端,集流件开设有与电芯主体一端的全部极耳一一对应的嵌装孔;每个极耳穿过对应的嵌装孔并弯折形成与集流件抵接的折弯部;沿着电芯主体的圆周方向,相邻的两个折弯部间隔布置。如此使得相邻的两个折弯部之间的间隙形成电解液浸润通道,后续便于电解液浸润电芯,同时可以延长采用上述电芯的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郑明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锂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2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