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器的辅助触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83632发布日期:2024-02-09 12:15阅读:15来源:国知局
接触器的辅助触头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触器,具体涉及一种接触器的辅助触头。


背景技术:

1、目前,接触器分为交流接触器(电压ac)和直流接触器(电压dc),它应用于电力、配电与用电场合。接触器广义上是指工业电中利用电流流过线圈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接触器侧部一般连接有侧挂式的辅助触头,侧挂式辅助触头是一种接触器用侧装辅助触头模块,安装在开关本体的两侧,用于帮助传递开关的动作状态信号或组成开关间的电气联锁。现有辅助触头的分合闸速度较慢,动作不够灵敏,导致其工作性能不可靠,且该辅助触头内部结构设计较为复杂,装配较为繁琐,装配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装配效率高、动作灵敏的接触器的辅助触头。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接触器的辅助触头,包括壳体、滑动设置在壳体内的联动杆、设置在壳体内的常闭静触头、设置在壳体内的常开静触头、联动设置在联动杆上且与常闭静触头相配合的常闭动触桥、联动设置在联动杆上且与常开静触头相配合的常开动触桥,所述的壳体内对应联动杆处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的第一扭臂抵触在联动杆一端上,所述扭簧的第二扭臂抵触在壳体上,所述的常闭动触桥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弹簧。

3、上述结构的有益效果是:在壳体与常闭动触桥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可增大常闭动触桥的接触压力,同时又可加快联动杆的动作速度,可起到加快辅助触头分合速度的目的,且扭簧可驱动联动杆动作,通过扭簧、弹簧可驱动联动杆动作,联动杆动作更为灵敏,有利于加快该辅助触头的分合闸速度,辅助触头的动作灵敏度更高,工作可靠性更高。该结构设计更简单,装配更便捷。从而该辅助触头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装配效率高、动作灵敏的优点。

4、特别地,所述的壳体内对应第一扭臂处设置有导向槽,所述的联动杆一端具有与第一扭臂相配合的弧面凸起部,所述的第一扭臂穿过导向槽且抵触在弧面凸起部上,所述的弧面凸起部一侧上设置与第一扭臂限位配合的限位片。壳体内的导向槽可对第一扭臂起到导向作用,便于扭簧与壳体的装配,且第一扭臂抵触在弧面凸起部上,从而可保证扭簧与联动杆的传动更可靠。

5、特别地,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的扭簧卡合在定位柱上,所述的定位柱的周壁上分别设置有与扭簧相配合的多个凸条。扭簧卡合在定位柱上,从而便于扭簧与壳体的装配,装配效率更高。

6、特别地,所述的联动杆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常闭动触桥的导向孔,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穿插在导向孔内的导向限位块,所述的弹簧的一端抵触在常闭动触桥上,弹簧另一端卡合在导向限位块上。导向限位块可对联动杆起到导向作用,可保证联动杆可靠动作,且弹簧卡合在导向限位块与常闭动触桥之间,从而便于弹簧与壳体、常闭动触桥的装配,装配效率更高。

7、特别地,所述的联动杆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常开动触桥的容置孔,所述的容置孔内设置有触头弹簧,该触头弹簧一端抵触在常开动触桥上,所述的触头弹簧另一端抵触在容置孔的内壁上。触头弹簧可增大常开动触桥的触头压力,可保证常开动触桥与常开静触头能够可靠接触,从而有利于提高该辅助触头的工作可靠性。

8、特别地,所述的壳体内对应常闭静触头两侧处设置有两个夹持板,两个夹持板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常闭静触头的夹持槽,所述的常闭静触头卡合在夹持槽内,所述的常闭静触头上设置有抵触在夹持板一侧上的凸点。常闭静触点头卡合在壳体的两个夹持板之间,从而便于常闭静触点与壳体的装配,装配效率更高。

9、特别地,所述的壳体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盖板,所述的盖板一端上设置有与接触器相连接的两个挂钩,所述的底座上分别设置有与两个挂钩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的两个挂钩分别穿过通孔且露在底座外。盖板上设置有与接触器的挂钩,从而便于辅助触头与接触器的装配,装配效率更高。

10、特别地,所述的盖板内设置有多个铆接柱,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与多个铆接柱相配合的铆接孔,所述的铆接柱穿置在铆接孔内。盖板上的多个铆接柱可通过热铆合连接在铆接孔内,从而便于底座与盖板的装配,装配更便捷。

11、特别地,所述的底座一端上分别设置有与接触器相连接的两个卡钩。在底座上设置有与接触器相卡合的卡钩,从而便于该辅助触头与接触器的装配,装配效率更高。



技术特征:

1.一种接触器的辅助触头,包括壳体、滑动设置在壳体内的联动杆、设置在壳体内的常闭静触头、设置在壳体内的常开静触头、联动设置在联动杆上且与常闭静触头相配合的常闭动触桥、联动设置在联动杆上且与常开静触头相配合的常开动触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对应联动杆处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的第一扭臂抵触在联动杆一端上,所述扭簧的第二扭臂抵触在壳体上,所述的常闭动触桥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的辅助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对应第一扭臂处设置有导向槽,所述的联动杆一端具有与第一扭臂相配合的弧面凸起部,所述的第一扭臂穿过导向槽且抵触在弧面凸起部上,所述的弧面凸起部一侧上设置与第一扭臂限位配合的限位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的辅助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的扭簧卡合在定位柱上,所述的定位柱的周壁上分别设置有与扭簧相配合的多个凸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器的辅助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动杆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常闭动触桥的导向孔,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穿插在导向孔内的导向限位块,所述的弹簧的一端抵触在常闭动触桥上,弹簧另一端卡合在导向限位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器的辅助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动杆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常开动触桥的容置孔,所述的容置孔内设置有触头弹簧,该触头弹簧一端抵触在常开动触桥上,所述的触头弹簧另一端抵触在容置孔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器的辅助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对应常闭静触头两侧处设置有两个夹持板,两个夹持板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常闭静触头的夹持槽,所述的常闭静触头卡合在夹持槽内,所述的常闭静触头上设置有抵触在夹持板一侧上的凸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器的辅助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盖板,所述的盖板一端上设置有与接触器相连接的两个挂钩,所述的底座上分别设置有与两个挂钩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的两个挂钩分别穿过通孔且露在底座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触器的辅助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内设置有多个铆接柱,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与多个铆接柱相配合的铆接孔,所述的铆接柱穿置在铆接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触器的辅助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一端上分别设置有与接触器相连接的两个卡钩。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触器的辅助触头,包括壳体、滑动设置在壳体内的联动杆、设置在壳体内的常闭静触头、设置在壳体内的常开静触头、联动设置在联动杆上且与常闭静触头相配合的常闭动触桥、联动设置在联动杆上且与常开静触头相配合的常开动触桥,所述的壳体内对应联动杆处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的第一扭臂抵触在联动杆一端上,所述扭簧的第二扭臂抵触在壳体上,所述的常闭动触桥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弹簧。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装配效率高、动作灵敏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胡波,饶雷,陈国富,陈学远,章鑫,庄庆旭,黄甫,高孟克,余建宇,林建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8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