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装配的新能源电池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52357发布日期:2024-01-26 23:11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装配的新能源电池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具体为一种便于装配的新能源电池壳体。


背景技术:

1、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电池是最为关键的部件,也是近年来产业链中投资火热的领域之一。动力电池根据正极材料不同,可分为三元材料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锰酸锂电池、钴酸锂电池等。三元材料电池超过磷酸铁锂电池,成为装机量占比第一的动力电池类型,尤其是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较为可观。目前,动力锂电池主要为三元材料电池及磷酸铁锂电池,在新能源电池进行安装的时候,需要使用到电池壳体进行安装电池;电池壳体作为电池模块的承载体,对电池模块的安全工作和防护起着关键作用。

2、但是,现有的电池壳体在使用的时候,不能够实现若干电池壳体之间进行装配,需要外置的卡箍进行固定连接,并且不能够实现对电池壳体内部的裸电芯进行降温散热,容易造成裸电芯的温度升高,发生危险,并且不能够实现对裸电芯进行固定,容易造成裸电芯松动,无法实现精准的电性连接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装配的新能源电池壳体,具有电池壳体之间进行卡合装配连接,提高整体性,以及底部便于进行散热降温,提高安全性,并且实现对裸电芯进行定位固定,提高电性连接等优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便于装配的新能源电池壳体,包括装配壳体,所述装配壳体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装配壳体的另一侧固定设有连接条;

4、所述装配壳体的底部固定设有隔离板,所述装配壳体的一侧底部内嵌安装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上连接有管道,所述隔离板和所述装配壳体之间形成降温腔;

5、所述装配壳体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下部中心处固定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内壁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两侧滑动安装有移动板,所述两侧所述移动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压持板,所述弹性压持板的中部和所述限位板的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6、优选的,所述凹陷部设置在所述降温腔的一侧,所述管道的端部螺纹连接有密封螺帽。

7、优选的,所述装配壳体的内壁固定设有电芯绝缘膜,所述电芯绝缘膜的内侧活动安装有裸电芯,所述裸电芯设置在所述隔离板的上部。

8、优选的,所述裸电芯的上部两侧分别电性连接有极耳,所述密封盖的下部两侧分别固定设有连接电极,两个所述连接电极与所述极耳电性连接。

9、优选的,所述密封盖的上表面两侧分别固定设有外接电极,两个所述外接电极与两个所述连接电极分别电性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密封盖与所述装配壳体之间通过若干连接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盖的上表面开设有沉降孔,若干所述连接螺栓的螺帽处于所述沉降孔的内部。

11、优选的,所述弹性压持板的下表面与所述裸电芯的上表面中心处贴合连接,一个所述装配壳体一侧的所述连接条卡合连接在所述另一个所述装配壳体的一侧的所述连接槽内。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在装配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槽和连接条,便于实现装配壳体之间进行卡合连接,提高整个电池组之间的相互连接,便于安装在新能源车上,保持稳定性;

14、本实用新型在装配壳体的底部设有隔离板,通过隔离板在装配壳体的底部形成降温腔,便于存储冷却液对裸电芯进行降温处理,并且采用内嵌的凹陷部,防止管道的设置影响装配壳体之间的贴合安装;

15、本实用新型在密封盖的下部设有弹性压持板和弹簧,通过弹簧和弹性压持板的设定可以实现对裸电芯进行定位夹持,防止裸电芯在新能源车运行的时候,发生晃动,造成线路接触不良。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装配的新能源电池壳体,包括装配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2),所述装配壳体(1)的另一侧固定设有连接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装配的新能源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12)设置在所述降温腔(11)的一侧,所述管道(13)的端部螺纹连接有密封螺帽(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装配的新能源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壳体(1)的内壁固定设有电芯绝缘膜(15),所述电芯绝缘膜(15)的内侧活动安装有裸电芯(16),所述裸电芯(16)设置在所述隔离板(10)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装配的新能源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裸电芯(16)的上部两侧分别电性连接有极耳(17),所述密封盖(4)的下部两侧分别固定设有连接电极(18),两个所述连接电极(18)与所述极耳(17)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装配的新能源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4)的上表面两侧分别固定设有外接电极(19),两个所述外接电极(19)与两个所述连接电极(18)分别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装配的新能源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4)与所述装配壳体(1)之间通过若干连接螺栓(20)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盖(4)的上表面开设有沉降孔(21),若干所述连接螺栓(20)的螺帽处于所述沉降孔(21)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装配的新能源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压持板(8)的下表面与所述裸电芯(16)的上表面中心处贴合连接,一个所述装配壳体(1)一侧的所述连接条(3)卡合连接在所述另一个所述装配壳体(1)的一侧的所述连接槽(2)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装配的新能源电池壳体,包括装配壳体,所述装配壳体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装配壳体的另一侧设有连接条;所述装配壳体的底部设有隔离板,所述装配壳体的一侧底部内嵌安装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上连接有管道,所述隔离板和所述装配壳体之间形成降温腔;所述装配壳体的上部安装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下部中心处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板,所述两侧所述移动板之间连接有弹性压持板,所述弹性压持板的中部和所述限位板的中部之间连接有弹簧。本技术电池壳体之间卡合装配连接,提高整体性,以及底部进行散热降温,提高安全性,对裸电芯进行定位固定,提高电性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秦俊琦,邹楚楠,高雪源,吴波,沈跃钢,余敦龙,庄小飞,冯连祥,姜洪冬,何丹,孙泽文,闫小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宝津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0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