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圈组件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01376发布日期:2024-02-02 21:32阅读:16来源:国知局
隔圈组件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电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隔圈组件及电池。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电池的隔圈组件需要借助与侧板的连接,才能固定在电池的端部,具体的操作步骤为,先将侧板通过胶带粘接在电池的侧方,然后将隔圈组件上的凸台与侧板上的开孔进行装配。而在自动化装配产线中,粘接侧板所要求的定位尺寸较高,且隔圈组件上的凸台装配在侧板的开口内后,还需对凸台进行热熔,才能完成隔圈组件的固定,但隔圈组件的装配步骤繁琐,导致装配效率较慢,且装配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圈组件及电池,能够提高装配效率,且降低装配成本。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隔圈组件,包括第一隔圈和第二隔圈,所述第一隔圈和所述第二隔圈均包括主体部、连接部和施压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在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施压部均与所述主体部相连,并且所述施压部布置在所述第一侧且沿第一方向背离所述主体部延伸,所述第一隔圈与所述第二隔圈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相对布置并且通过各自的所述连接部相互紧固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隔圈的施压部与所述第二隔圈的施压部在第二方向上趋于相互靠近。

3、可选地,所述主体部在第三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连接部,所述施压部沿第一方向延伸越过所述连接部并具有与电池外壳相贴合的贴合面,其中,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4、可选地,所述连接部构造为连接座并且具有与所述主体部相平行的配合面,所述第一隔圈的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隔圈的连接部通过卡接结构相互紧固地连接,且相连接的两个所述连接部的配合面相互贴合。

5、可选地,所述第一隔圈和所述第二隔圈均还包括抵压部,所述抵压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并且沿第二方向背离所述主体部凸出,所述抵压部具有与所述配合面相齐平的抵压面,所述第一隔圈的抵压部与所述第二隔圈的抵压部在第二方向上用于抵压电池外壳贴合于电池的极耳。

6、可选地,所述抵压部还具有压合面,所述压合面一侧与所述抵压面相接,另一侧与所述贴合面相接,所述压合面用于在第一方向上压贴所述电池外壳。

7、可选地,所述压合面与所述贴合面之间圆弧过渡,并且两个所述压合面在相互靠近的方向上朝向所述第二侧倾斜延伸。

8、可选地,所述抵压部构造为板状且设置有多个贯通口,所述抵压部沿第三方向延伸并且与所述主体部相连,多个所述贯通口贯穿所述抵压部且沿第三方向间隔布置。

9、可选地,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卡槽和卡舌,所述卡槽从所述配合面的表面朝向所述连接部的内部凹陷,所述卡舌设置于所述配合面并且凸出于所述配合面,所述第一隔圈的两个所述连接部中的一者设置有所述卡槽、另一者设置有所述卡舌,并且所述第二隔圈的两个所述连接部中的一者设置有所述卡槽、另一者设置有所述卡舌。

10、可选地,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从所述连接部在第一方向上背离所述施压部的一侧朝向所述连接部的内部凹陷。

11、可选地,所述第一隔圈和所述第二隔圈还包括与所述主体部相连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施压部相对布置,并且所述止挡部沿第一方向延伸越过所述连接部。

12、可选地,所述主体部、所述施压部与所述止挡部一体成型并且均构造为板状。

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外壳和上述隔圈组件,所述隔圈组件的第一隔圈和第二隔圈分别位于所述电池外壳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并且通过各自的连接部相互紧固地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隔圈的施压部与所述第二隔圈的施压部在第二方向压靠于所述电池外壳。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在电池的端部安装本公开的隔圈组件时,将第一隔圈和第二隔圈设置在电池端部的两侧,并将第一隔圈和第二隔圈相互靠近,直至第一隔圈的连接部和第二隔圈的连接部相互紧固连接,由于施压部布置在第一侧且沿第一方向背离主体部延伸,因此在第一隔圈和第二隔圈组装完毕后,第一隔圈的施压部和第二隔圈的施压部能够将电池的端部夹紧,使隔圈组件直接与电池进行固定,也就是隔圈组件在安装的同时能够实现与电池的固定连接,无需额外设置其他结构对隔圈组件进行固定,以此能够提高电池装配的效率,且降低电池装配的成本。

15、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圈组件包括第一隔圈和第二隔圈,所述第一隔圈和所述第二隔圈均包括主体部、连接部和施压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在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施压部均与所述主体部相连,并且所述施压部布置在所述第一侧且沿第一方向背离所述主体部延伸,所述第一隔圈与所述第二隔圈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相对布置并且通过各自的所述连接部相互紧固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隔圈的施压部与所述第二隔圈的施压部在第二方向上趋于相互靠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在第三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连接部,所述施压部沿第一方向延伸越过所述连接部并具有与电池外壳相贴合的贴合面,其中,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构造为连接座并且具有与所述主体部相平行的配合面,所述第一隔圈的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隔圈的连接部通过卡接结构相互紧固地连接,且相连接的两个所述连接部的配合面相互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圈和所述第二隔圈均还包括抵压部,所述抵压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并且沿第二方向背离所述主体部凸出,所述抵压部具有与所述配合面相齐平的抵压面,所述第一隔圈的抵压部与所述第二隔圈的抵压部在第二方向上用于抵压电池外壳贴合于电池的极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还具有压合面,所述压合面一侧与所述抵压面相接,另一侧与所述贴合面相接,所述压合面用于在第一方向上压贴所述电池外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面与所述贴合面之间圆弧过渡,并且两个所述压合面在相互靠近的方向上朝向所述第二侧倾斜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构造为板状且设置有多个贯通口,所述抵压部沿第三方向延伸并且与所述主体部相连,多个所述贯通口贯穿所述抵压部且沿第三方向间隔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卡槽和卡舌,所述卡槽从所述配合面的表面朝向所述连接部的内部凹陷,所述卡舌设置于所述配合面并且凸出于所述配合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从所述连接部在第一方向上背离所述施压部的一侧朝向所述连接部的内部凹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圈和所述第二隔圈还包括与所述主体部相连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施压部相对布置,并且所述止挡部沿第一方向延伸越过所述连接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所述施压部与所述止挡部一体成型并且均构造为板状。

12.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隔圈组件,所述隔圈组件的第一隔圈和第二隔圈分别位于所述电池外壳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并且通过各自的连接部相互紧固地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隔圈的施压部与所述第二隔圈的施压部在第二方向压靠于所述电池外壳。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隔圈组件及电池,其中,隔圈组件包括第一隔圈和第二隔圈,所述第一隔圈和所述第二隔圈均包括主体部、连接部和施压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在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施压部均与所述主体部相连,并且所述施压部布置在所述第一侧且沿第一方向背离所述主体部延伸,所述第一隔圈与所述第二隔圈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相对布置并且通过各自的所述连接部相互紧固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隔圈的施压部与所述第二隔圈的施压部在第二方向上趋于相互靠近。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高装配效率,且降低装配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陈广安,张辉,梁国俊,邓洞军,王信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5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