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81165发布日期:2024-02-20 21:36阅读:14来源:国知局
天线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终端,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组件。


背景技术: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终端的普及率和使用场景越来越多。终端为了实现多系统通信工作,需要布局多个不同功能和频段的天线。然而,距离较近的天线辐射体之间会相互耦合产生影响,为减小该影响,天线辐射体之间需要保持较远的距离,导致其在终端中占用的布局空间较大,然而,终端的布局空间有限,终端中布局的天线数量可能无法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线组件,主要目的在于在减少天线辐射体之间距离的同时,减少天线辐射体之间相互耦合产生的影响。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组件,包括:第一天线辐射体、辐射电流回地支路和耦合电流回地支路;其中,

3、所述辐射电流回地支路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第一回地点连接,所述耦合电流回地支路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第二回地点连接;

4、所述辐射电流回地支路中的电流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辐射电流,所述耦合电流回地支路中的电流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耦合电流。

5、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第二天线辐射体;其中,

6、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靠近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末端;

7、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耦合电流为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辐射电流。

8、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对应的辐射频段为第一频段,所述辐射电流回地支路针对所述第一频段带通,所述耦合电流回地支路针对所述第一频段带阻;

9、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对应的辐射频段为第二频段,所述辐射电流回地支路针对所述第二频段带阻,所述耦合电流回地支路针对所述第二频段带通,所述第一频段的频率低于所述第二频段的频率。

10、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地点和所述第二回地点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末端,且所述第一回地点与所述末端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回地点与所述末端之间的第二距离。

11、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辐射电流回地支路对应的电流频率低于所述耦合电流回地支路对应的电流频率,所述辐射电流回地支路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耦合电流回地支路包括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电感;其中,

12、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回地点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感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回地点连接,所述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13、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14、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分别通过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一回地点连接,且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片的两侧;

15、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感的第一端分别通过第二弹片与所述第二回地点连接,且所述耦合电流回地支路设置在所述第二弹片靠近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末端的一侧。

16、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均悬浮设置,且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设置方向不同,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与电磁波吸收比值传感器的检测端口连接。

17、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进行隔直连接,所述电磁波吸收比值传感器的第一检测端口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或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连接;或者,

18、所述电磁波吸收比值传感器的第二检测端口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连接,所述电磁波吸收比值传感器的第三检测端口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连接。

19、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之间通过第五电容进行连接。

20、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设置方向为横向,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设置方向为纵向;或者,

21、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设置方向为纵向,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设置方向为横向。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如前述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组件。

23、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天线组件包括:第一天线辐射体、辐射电流回地支路和耦合电流回地支路;其中,辐射电流回地支路与第一天线辐射体的第一回地点连接,耦合电流回地支路与第一天线辐射体的第二回地点连接;辐射电流回地支路中的电流为第一天线辐射体的辐射电流,耦合电流回地支路中的电流为第一天线辐射体的耦合电流。因此,通过在天线辐射体上设置两个回地点分别与辐射电流回地支路和耦合电流回地支路进行连接,可以隔离开耦合电流和辐射电流在天线辐射体上的流通路径,可以减少耦合电流对第一天线辐射体产生的影响,可以提高第一天线辐射体与其他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可以提高第一天线辐射体的辐射效率,可以无需与其他天线之间的保持较远的距离,可以节省终端的布局空间。

24、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天线辐射体、辐射电流回地支路和耦合电流回地支路;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第二天线辐射体;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对应的辐射频段为第一频段,所述辐射电流回地支路针对所述第一频段带通,所述耦合电流回地支路针对所述第一频段带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地点和所述第二回地点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末端,且所述第一回地点与所述末端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回地点与所述末端之间的第二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电流回地支路对应的电流频率低于所述耦合电流回地支路对应的电流频率,所述辐射电流回地支路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耦合电流回地支路包括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电感;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分别通过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一回地点连接,且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片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均悬浮设置,且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设置方向不同,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与电磁波吸收比值传感器的检测端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进行隔直连接,所述电磁波吸收比值传感器的第一检测端口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或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连接;或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之间通过第五电容进行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设置方向为横向,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设置方向为纵向;或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组件。其中,该天线组件,包括:第一天线辐射体、辐射电流回地支路和耦合电流回地支路;其中,辐射电流回地支路与第一天线辐射体的第一回地点连接,耦合电流回地支路与第一天线辐射体的第二回地点连接;辐射电流回地支路中的电流为第一天线辐射体的辐射电流,耦合电流回地支路中的电流为第一天线辐射体的耦合电流。采用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可以在减少天线辐射体之间距离的同时,减少天线辐射体之间相互耦合产生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杨静宇,刘天勃,马晓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1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