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主要涉及特种绕组线的,具体涉及一种换位导线用六向可调绞合换位装置。
背景技术:
1、绕组是电抗器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电抗器的核心参数质量和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用于特高压、超高压输电配套的高电压大容量电抗器,随着应用要求越来越高,已逐渐采用圆单线绞合换位导线作为绕组,可显著提高绕组强度、增加结构紧凑度、降低涡流损耗、优化产品性价比。
2、换位导线制造装备的核心部分是绞合换位装置。换位导线在绞线换位过程中,多根单线需要由圆环排列渐变为扁环排列直到束合在一起,最终按照相同节距、相同绞向、相同角度绞合换位形成双层排列的矩形换位绞线。绞合换位装置的主要功能是确保换位导线结构的均匀性和准确性,均匀性体现在每根单线的形变一致性和节距长度一致性,准确性体现在单线排列顺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单丝规格越粗,对换位装置的刚性要求越高;导线的宽厚比越大,发生跳线的概率越高,需要减小换位通道的间隙尺寸来降低跳线概率,但减小换位通道的间隙尺寸会增加换位阻力,导致单线非正常挤压变形甚至造成断线事故,换位通道的柔性特性可以很好得平衡两者之间的矛盾。
3、现有的换位装置基本为固定装置,装置刚性有余但柔性不足,但是轴杆过长,模套和模芯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机械设备的运行自身振动影响,其同心度容易产生偏差,当模芯和膜套同心度发生偏差后,容易造成电缆在进行绞合的过程中单边挤压力过大,导致电缆出现磨损或者形变,影响电缆的使用性能,而少数情况具备单一方向调整,例如调整模具组件的进退以适应不同并线角度的需求,但无法满足换位导线均匀换位、准确换位的工艺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主要提供了一种换位导线用六向可调绞合换位装置,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换位装置无法满足换位导线均匀换位、准确换位的工艺要求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换位导线用六向可调绞合换位装置,包括模具组件,所述模具组件包括模套、模芯、第一轴杆、弹性联轴器和第二轴杆,所述模套上设置直槽口渐变锥形通孔,所述模芯一端为直槽口渐变锥形舌,所述模芯另一端依次连接第一轴杆、弹性联轴器、第二轴杆、绞线设备的中心管,所述模套的直槽口渐变锥形通孔与模芯的直槽口渐变锥形舌之间形成直槽口渐变锥形环体换位通道。
4、优选的,所述直槽口渐变锥形通孔的定径区长度l、定径区高度h、定径区高度w之间的数量关系应为:2h≤l且0.6w≤l≤1.5w。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6、(1)模芯采用弹性联轴器连接到绞线设备中心管,弹性联轴器除能传递轴向扭矩的特性外,还具备360°径向角位移偏差特性,即实现柔性轴传动效果,消除模套、模芯静态配合同心度偏差导致换位通道均匀性受限的缺陷,尤其能解决换位通道动态均匀性下降的问题—即换位通道在绞线设备高负荷转动时产生中高频震动状态下的均匀性问题;
7、(2)模套、模芯采用直槽口渐变锥形设计,装配后的模套和模芯在接触面形成直槽口渐变锥形环体换位通道,更容易配合角度确保换位装置的换位通道在静态下的均匀性,满足换位导线成型换位均匀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8、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1.一种换位导线用六向可调绞合换位装置,包括模具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组件(6)包括模套(61)、模芯(62)、第一轴杆(63)、弹性联轴器(64)和第二轴杆(65),所述模套(61)上设置直槽口渐变锥形通孔(66),所述模芯(62)一端为直槽口渐变锥形舌(67),所述模芯(62)另一端依次连接第一轴杆(63)、弹性联轴器(64)、第二轴杆(65)、绞线设备(7)的中心管,所述模套(61)的直槽口渐变锥形通孔(66)与模芯(62)的直槽口渐变锥形舌(67)之间形成直槽口渐变锥形环体换位通道(6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位导线用六向可调绞合换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槽口渐变锥形通孔(66)的定径区长度l、定径区高度h、定径区高度w之间的数量关系应为:2h≤l且0.6w≤l≤1.5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