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84924发布日期:2024-02-20 21:40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背景技术:

1、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对基站天线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辐射单元作为基站天线的核心,其性能更是决定整个基站系统的性能;现阶段大多数双极化辐射单元,其辐射原理均是基于常规半波偶极子的辐射原理,而半波偶极子的辐射指标如增益、前后比、扇区功率比、交叉极化鉴别率等指标普遍不佳,且馈电部分均是双结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实用新型目的: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性能较佳的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2、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极化辐射单元,包括辐射面和馈电单元,所述辐射面包含介质基板以及设置在介质基板上的辐射体;所述馈电单元包含馈电基板、馈电基板正面的两个相互平行的馈电电路、馈电基板背面的巴伦电路,以及馈电基板正面的两个馈电焊接模块和馈电基板背面的两个馈电焊接模块,馈电电路和巴伦电路均通过通孔的方式连接馈电基板另一面的馈电焊接模块;所述辐射体包括由中心向外设置的八个辐射臂,左上角的两个辐射臂连为一体,右上角的两个辐射臂连为一体,分别通过朝下的焊接点连接馈电基板背面的两个馈电焊接模块;左下角的两个辐射臂连为一体,右下角的两个辐射臂连为一体,分别通过朝上的焊接点连接馈电基板正面的两个馈电焊接模块。

3、作为优选,每个辐射臂上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内半偶极子和外半偶极子;左上角两个辐射臂及臂上的内半偶极子、外半偶极子,以及右下角两个辐射臂及臂上的内半偶极子、外半偶极子形成一个极化的偶极子;右上角两个辐射臂及臂上的内半偶极子、外半偶极子,以及左下角两个辐射臂及臂上的内半偶极子、外半偶极子形成相互正交的另一个极化的偶极子。

4、作为优选,同一极化上的辐射臂上所设置的内半偶极子间均设有间隙且间隙大小相等。

5、作为优选,每个外半偶极子均与相邻极化的外半偶极子电相连形成闭合电回路。

6、作为优选,每个辐射臂上的内半偶极子、外半偶极子平行设置。

7、作为优选,相邻不同极化的辐射臂及臂上的内半偶极子、外半偶极子之间形成t字形缝隙。

8、作为优选,八个辐射臂环绕单元中心设置,辐射臂之间形成十字形缝隙。

9、作为优选,馈电基板正面设置相互平行并垂直于辐射面的第一馈电电路和第二馈电电路,以及馈电电路上方穿插于辐射面的第一馈电焊接模块和第二馈电焊接模块;馈电基板背面设置与馈电电路平行的巴伦电路,以及巴伦电路上方穿插于辐射面的第三馈电焊接模块和第四馈电焊接模块;第一馈电电路通过通孔连接第三馈电焊接模块,第二馈电电路通过通孔连接第四馈电焊接模块,第一馈电电路、第二馈电电路以及第三馈电焊接模块、第四馈电焊接模块的位置交错设置。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馈电焊接模块和第二馈电焊接模块分别通过通孔连接巴伦电路顶端的对应分支电路。

11、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基站天线,包括所述的双极化辐射单元。

12、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双极化辐射单元通过通孔的方式将双结构馈电巧妙地集合到了同一张高频双层电路板上,有效降低了成本;辐射性能部分通过在八个辐射臂上分别设置内外半偶极子的方式,成功地提升了扇区功率比、交叉极化鉴别率等指标,再通过连接相邻异极化的外半偶极子的方式改善了增益、前后比等指标,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整体天线的辐射性能,从而保证了信号的覆盖。



技术特征:

1.一种双极化辐射单元,包括辐射面和馈电单元,所述辐射面包含介质基板以及设置在介质基板上的辐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单元包含馈电基板、馈电基板正面的两个相互平行的馈电电路、馈电基板背面的巴伦电路,以及馈电基板正面的两个馈电焊接模块和馈电基板背面的两个馈电焊接模块,馈电电路和巴伦电路均通过通孔的方式连接馈电基板另一面的馈电焊接模块;所述辐射体包括由中心向外设置的八个辐射臂,左上角的两个辐射臂连为一体,右上角的两个辐射臂连为一体,分别通过朝下的焊接点连接馈电基板背面的两个馈电焊接模块;左下角的两个辐射臂连为一体,右下角的两个辐射臂连为一体,分别通过朝上的焊接点连接馈电基板正面的两个馈电焊接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辐射臂上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内半偶极子和外半偶极子;左上角两个辐射臂及臂上的内半偶极子、外半偶极子,以及右下角两个辐射臂及臂上的内半偶极子、外半偶极子形成一个极化的偶极子;右上角两个辐射臂及臂上的内半偶极子、外半偶极子,以及左下角两个辐射臂及臂上的内半偶极子、外半偶极子形成相互正交的另一个极化的偶极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化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同一极化上的辐射臂上所设置的内半偶极子间均设有间隙且间隙大小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化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外半偶极子均与相邻极化的外半偶极子电相连形成闭合电回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化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辐射臂上的内半偶极子、外半偶极子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化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相邻不同极化的辐射臂及臂上的内半偶极子、外半偶极子之间形成t字形缝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八个辐射臂环绕单元中心设置,辐射臂之间形成十字形缝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馈电基板正面设置相互平行并垂直于辐射面的第一馈电电路和第二馈电电路,以及馈电电路上方穿插于辐射面的第一馈电焊接模块和第二馈电焊接模块;馈电基板背面设置与馈电电路平行的巴伦电路,以及巴伦电路上方穿插于辐射面的第三馈电焊接模块和第四馈电焊接模块;第一馈电电路通过通孔连接第三馈电焊接模块,第二馈电电路通过通孔连接第四馈电焊接模块,第一馈电电路、第二馈电电路以及第三馈电焊接模块、第四馈电焊接模块的位置交错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极化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焊接模块和第二馈电焊接模块分别通过通孔连接巴伦电路顶端的对应分支电路。

10.一种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极化辐射单元。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双极化辐射单元包括辐射面和馈电单元,所述馈电单元包含馈电基板、基板正面的两个相互平行的馈电电路、基板背面的巴伦电路,以及基板正面的两个馈电焊接模块和背面的两个馈电焊接模块,馈电电路和巴伦电路均通过通孔的方式连接馈电基板另一面的馈电焊接模块;所述辐射体包括由中心向外设置的八个辐射臂,左上角的两个辐射臂连为一体,右上角的两个辐射臂连为一体,分别通过朝下的焊接点连接馈电基板背面的两个馈电焊接模块;左下角的两个辐射臂连为一体,右下角的两个辐射臂连为一体,分别通过朝上的焊接点连接馈电基板正面的两个馈电焊接模块。本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天线的辐射性能,降低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邵大明,王徐军,陈春洲,张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澳博阳射频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8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