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以及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1、负极铜箔表面会涂覆有活性物质层,由于有活性材料层,其具有的石墨表面具有孔隙率,能够吸附锂离子,帮助沉积。改良后负极金属箔材(铜箔)表面不涂覆活性物质层,通过化学反应,表面光滑,锂离子容易与铜箔脱离,不利于锂离子的沉积,在充电时,不利于锂离子循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其可以通过控制负极片的极耳与极柱组件的第一端的焊接面积,控制负极片在电池使用的温度,以提高锂离子在负极片的沉积率。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装置,其具有的电池通过控制负极片的极耳与极柱组件的第一端的焊接面积,控制负极片在电池使用的温度,以提高锂离子在负极片的沉积率。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4、一种电池,包括由正极片以及负极片形成的电芯以及极柱组件,所述负极片为金属集流体,所述负极片具有极耳;所述极柱组件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与所述极耳焊接并形成第一焊接面,所述第一焊接面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面积之比30%-60%。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电池装置,包括多个所述电池以及导电排,多个所述电池在一电池排布方向上依次排布,所述导电排用于与各个所述电池的极柱组件的第二端电性连接,以使各个所述电池电性连接。
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可以通过将负极片的极耳与极柱组件的第一端焊接形成的第一焊接面与第一端的端面面积的比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第一端的端面面积控制焊接面积,在同等电流的情况下,发热量较大,可以使负极片的温度提升较快,负极片的温度越高,则越利于锂离子在负极片上的沉积,提高锂在负极的铺展均匀性,这样负极温度的提高可通过控制负极极柱与负极片的极耳焊接面积实现温度的提高,且不会因为负极片温度过高而引起高热失控。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正极片以及负极片形成的电芯以及极柱组件,所述负极片为金属集流体,所述负极片具有极耳;所述极柱组件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与所述极耳焊接并形成第一焊接面,所述第一焊接面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面积之比30%-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的厚度为15μm-6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为铜箔片,所述铜箔片形成为所述金属集流体。
4.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电池以及导电排,多个所述电池在一电池排布方向上依次排布,所述导电排用于与各个所述电池的极柱组件的第二端电性连接,以使各个所述电池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排与多个所述极柱组件的第二端焊接形成多个第二焊接面,各个所述第二焊接面与各个所述第二端的端面面积之比为30%-6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极柱组件的第一端的第一焊接面面积为s1;各个所述极柱组件的第二端的第二焊接面面积为s2;所述s1/s2的范围为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