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壳体及圆柱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00372发布日期:2024-04-01 14:08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壳体及圆柱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壳体及圆柱电池。


背景技术:

1、目前,锂电池凭借能量密度高、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及寿命长等优点在众多类型的电池中脱颖而出。根据封装类型,锂电池一般分为圆柱形锂电池、方形锂电池和软包电池,其中由于圆柱形锂电池的产品良率以及电池组的一致性高而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2、现有圆柱锂电池通常是在电池壳体内放置电芯,并通过硬接触式焊接将极耳、集流盘、绝缘片等部件组装入电池壳体密封制得,组装好的电池还需通过干燥、注液、化成分容后才可激活使用。

3、当前圆柱电池通常采用单向注液结构,如目前公开号为“cn21643600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圆柱锂电池,其在电池正极端或负极端的盖板设置注液孔,通过该注液孔将电解液单向注入电池壳体内,对电芯进行渗透浸没,上述单向注液结构虽然结构简单且能满足基本注液需求,但使用时仍存在部分问题,例如,现有圆柱电池的注液孔通常偏置,采用上述单向注液结构容易导致注液时电解液在电芯内分布不均,此外,当前圆柱电池通常采用卷绕式电芯,电芯内的极片间隙较小,电解液的渗透浸润速率有限,当单次注入较多电解液时,容易引发局部堵液、积液现象,使得实际注液时通常需要进行多次注液,导致注液效率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旨在提供一种电池壳体及圆柱电池,可在开设单个注液孔的情况下,实现电解液双向渗透、浸润电池电芯,提高注液效率及注液均匀性。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电池壳体,包括:壳体本体以及盖板;所述盖板连接在壳体本体上且其上形成有用于注液的第一通孔;所述壳体本体为圆柱形且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置电芯的容置空间;所述壳体本体上形成有第一注液通道,所述第一注液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以及连通所述容置空间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所述第一注液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容置空间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另一端。

4、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本体的内壁向外凹陷形成凹槽,所述第一注液通道定义于所述凹槽内。

5、进一步地,还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密封盖合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外壁,所述罩体内壁及所述壳体本体外壁共同形成所述第一注液通道,所述壳体本体设置有通液口,用于连通容置空间及第一注液通道。

6、进一步地,所述盖板数量为一组且连接于所述壳体本体的一端。

7、进一步地,所述盖板数量为二组,分别为连接于所述壳体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一通孔形成于其中一组盖板上。

8、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上形成上有第二通孔,所述壳体本体上还形成有第二注液通道,所述第二注液通道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以及连通所述容置空间靠近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所述第二注液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容置空间远离所述第二通孔的另一端。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注液通道与所述第一注液通道相对设置于所述壳体本体上。

10、进一步地,所述盖板通过激光焊接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本体上,所述盖板上连接有集流片,所述集流片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于所述盖板上。

11、一种圆柱电池,包括电芯以及如上述的电池壳体,所述电芯定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还包括注液阀,所述注液阀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

12、进一步地,所述电芯为卷绕式结构。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设置注液通道,可对电芯两端进行注液,实现电解液的双向渗透,提高了电芯浸润效率,注液后多余的电解液可保留在注液通道内,进而改善电池后期循环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1)的内壁向外凹陷形成凹槽(12),所述第一注液通道(3)定义于所述凹槽(12)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罩体(13),所述罩体(13)密封盖合于所述壳体本体(1)的外壁,所述罩体(13)内壁及所述壳体本体(1)外壁共同形成所述第一注液通道(3),所述壳体本体(1)设置有通液口(14),用于连通容置空间(11)及第一注液通道(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数量为一组且连接于所述壳体本体(1)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数量为二组且分别连接于所述壳体本体(1)的两端,所述第一通孔(26)形成于其中一组盖板(2)上。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上形成上有第二通孔(27),所述壳体本体(1)上还形成有第二注液通道(4),所述第二注液通道(4)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通孔(27)以及连通所述容置空间(11)靠近所述第二通孔(27)的一端,所述第二注液通道(4)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容置空间(11)远离所述第二通孔(27)的另一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注液通道(4)与所述第一注液通道(3)相对设置于所述壳体本体(1)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通过激光焊接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本体(1)上,所述盖板(2)上连接有集流片(23),所述集流片(23)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于所述盖板(2)上。

9.一种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5)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所述电芯(5)定位于所述容置空间(11)内,还包括注液阀(6),所述注液阀(6)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26)。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5)为卷绕式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壳体,包括:壳体本体以及盖板;所述盖板连接在壳体本体上且其上形成有用于注液的第一通孔;所述壳体本体为圆柱形且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置电芯的容置空间;所述壳体本体上形成有第一注液通道,所述第一注液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以及连通所述容置空间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所述第一注液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容置空间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另一端。本技术可对电芯两端进行注液,实现电解液的双向渗透,提高了电芯浸润效率,注液后多余的电解液可保留在注液通道内,进而改善电池后期循环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刘能,孙宝林,黄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5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