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板、电池包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41720发布日期:2024-04-25 10:25阅读:8来源:国知局
防护板、电池包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防护,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护板、电池包及车辆。


背景技术:

1、新能源汽车为了有更低的重心,行驶更稳定,其动力电池包一般都安装在车底。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位于汽车底部的电池包容易受到路面上飞溅的石头等外物撞击。并且在车辆上坡过程中或越过马路牙子时,电池包底部也容易刮蹭到地面,对电池包产生的破坏,影响驾驶安全。

2、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对电池包底部进行防护,通常通过设置蜂窝夹芯板作为防护板,实现对电池包底部的防护。但是,蜂窝夹芯板的安装区(锁螺栓的区域)为疏松的夹芯结构,其所能承受的螺钉锁紧力较小。在长期振动工况下有螺栓脱落的风险,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护板、电池包及车辆的新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夹芯结构的防护板,承受螺钉锁紧力较小,可靠性较低等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护板,包括:第一防护层;第二防护层,所述第二防护层设在所述第一防护层上,所述第二防护层的第一部分在背向所述第一防护层的方向凹陷,形成至少一个凸台结构,至少一个所述凸台结构与所述第一防护层之间形成至少一个非实心区,所述第二防护层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防护层连接,所述第二防护层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防护层之间形成实心区。

3、可选地,所述第二防护层的第一部分在背向所述第一防护层的方向上形成多个所述凸台结构,多个所述凸台结构并排布置,每个所述凸台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防护层之间形成一个所述非实心区,且相邻两个所述凸台结构之间断开并形成缝隙。

4、可选地,所述缝隙在沿着所述防护板的厚度方向上直线或曲线延伸。

5、可选地,所述第一防护层为平板层,所述防护板还包括:第三防护层,所述第三防护层设在所述非实心区内,所述第三防护层位于所述第一防护层和所述第二防护层之间,且所述第三防护层的一部分延伸至所述实心区。

6、可选地,所述第一防护层设有背向所述第二防护层方向凹陷的凹陷区,所述凹陷区的位置与所述凸台结构的位置相对应,且所述凹陷区在所述第二防护层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所述凸台结构。

7、可选地,所述防护板还包括:第三防护层,所述第三防护层设在所述凹陷区内。

8、可选地,所述防护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防护层,所述第四防护层设在所述第一防护层和所述第二防护层之间,且所述第四防护层位于所述实心区。

9、可选地,所述防护板还包括:第五防护层,所述第五防护层设在所述第四防护层的朝向所述第二防护层的一侧,且所述第五防护层贯通所述实心区和所述非实心区。

10、可选地,所述防护板的厚度为2-25mm,且所述第一防护层与所述第三防护层的厚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二防护层的厚度。

11、可选地,所述第三防护层为金属件或纤维复合材料件,所述第一防护层、所述第二防护层、所述第四防护层或所述第五防护层分别为纤维复合材料件。

12、可选地,所述防护板还包括:缓冲块,所述缓冲块设在所述非实心区内。

1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护板,所述防护板设在所述电池包底部。

14、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护板。

15、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板,通在第二防护层上设置至少一个凸台结构,通过凸台结构与第一防护层之间形成非实心区,第二防护层的凸台结构以外的部分与第一防护层之间形成实心区,该实心区作为防护板的安装区,能够有效提高防护板安装时的螺钉锁紧力,从而提高防护板安装的可靠性。

16、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层的第一部分在背向所述第一防护层的方向上形成多个所述凸台结构,多个所述凸台结构并排布置,每个所述凸台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防护层之间形成一个所述非实心区,且相邻两个所述凸台结构之间断开并形成缝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在沿着所述防护板的厚度方向上直线或曲线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层为平板层,所述防护板还包括:第三防护层,所述第三防护层设在所述非实心区内,所述第三防护层位于所述第一防护层和所述第二防护层之间,且所述第三防护层的一部分延伸至所述实心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层设有背向所述第二防护层方向凹陷的凹陷区,所述凹陷区的位置与所述凸台结构的位置相对应,且所述凹陷区在所述第二防护层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所述凸台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护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防护层,所述第三防护层设在所述凹陷区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防护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防护层,所述第四防护层设在所述第一防护层和所述第二防护层之间,且所述第四防护层位于所述实心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护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防护层,所述第五防护层设在所述第四防护层的朝向所述第二防护层的一侧,且所述第五防护层贯通所述实心区和所述非实心区。

9.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的厚度为2-25mm,且所述第一防护层与所述第三防护层的厚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二防护层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防护层为金属件或纤维复合材料件,所述第一防护层、所述第二防护层、所述第四防护层或所述第五防护层分别为纤维复合材料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块,所述缓冲块设在所述非实心区内。

12.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板,所述防护板设在所述电池包底部。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板。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护板、电池包及车辆,防护板包括:第一防护层;第二防护层,第二防护层设在第一防护层上,第二防护层的第一部分在背向第一防护层的方向凹陷,形成至少一个凸台结构,至少一个凸台结构与第一防护层之间形成至少一个非实心区,第二防护层的第二部分与第一防护层连接,第二防护层的第二部分与第一防护层之间形成实心区。本技术的防护板,通在第二防护层上设置至少一个凸台结构,通过凸台结构与第一防护层之间形成非实心区,第二防护层的凸台结构以外的部分与第一防护层之间形成实心区,该实心区作为防护板的安装区,能够有效提高防护板安装时的螺钉锁紧力,从而提高防护板安装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峰,邓富荣,陈傲,张杰波,江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1
技术公布日:2024/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