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节能的电池化成分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127880发布日期:2024-05-30 11:44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节能的电池化成分容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化成分容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的电池化成分容系统。


背景技术:

1、在现有技术的电池化成分容系统中,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设置在同一个模块中,每个工位既可以进行充电也可以进行放电,锂电池的充放电共用一个工位,导致总存在充电电路或者放电电路被闲置,造成化成设备中电路闲置产生额外的能耗,电能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电池化成分容系统。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高效节能的电池化成分容系统,包括母线、移载单元、充电工位和放电工位;

4、所述充电工位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充电工位上的锂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模块,所述放电工位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放电工位上的锂电池进行放电的放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放电模块均与所述母线电性连接,所述母线与外部恒流源连接并用于给所述充电模块和所述放电模块提供电源;

5、所述移载单元设置在所述充电模块和所述放电模块的下方位置,所述移载单元用于将锂电池从所述充电工位移动到所述放电工位或将锂电池从所述放电工位移动到所述充电工位。

6、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工位与所述放电工位交替设置。

7、进一步的,还包括化成治具,所述化成治具用于装载锂电池。

8、进一步的,还包括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用于对锂电池拦截定位或放行。

9、进一步的,还包括充电夹具和放电夹具;

10、所述充电夹具设置在所述充电工位的上方位置,并与所述充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夹具可以使位于所述充电工位上的锂电池与所述充电模块连接形成充电回路;所述放电夹具设置在所述放电工位的上方位置,并与所述放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放电夹具可以使位于所述放电工位上的锂电池与所述放电模块连接形成放电回路。

11、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夹具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正极探针和至少一个第一负极探针,所述第一正极探针可以与位于所述充电工位上的锂电池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负极探针可以与位于所述充电工位上的锂电池的负极电性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放电夹具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正极探针和至少一个第二负极探针,所述第二正极探针可以与位于所述放电工位上的锂电池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负极探针可以与位于所述放电工位上的锂电池的负极电性连接。

13、进一步的,还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充电夹具和所述放电夹具与锂电池接触形成电回路。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充电模块与放电模块独立设置,使得所有充电模块和放电模块均可以同时工作,同一时间内没有闲置的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降低了电路闲置的能源损耗和系统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节能的电池化成分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母线、移载单元、充电工位和放电工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化成分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工位与所述放电工位交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化成分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化成治具,所述化成治具用于装载锂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化成分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用于对锂电池拦截定位或放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化成分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夹具和放电夹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化成分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夹具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正极探针和至少一个第一负极探针,所述第一正极探针可以与位于所述充电工位上的锂电池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负极探针可以与位于所述充电工位上的锂电池的负极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化成分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夹具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正极探针和至少一个第二负极探针,所述第二正极探针可以与位于所述放电工位上的锂电池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负极探针可以与位于所述放电工位上的锂电池的负极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化成分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充电夹具和所述放电夹具与锂电池接触形成电回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的电池化成分容系统,其包括母线、充电模块、放电模块、移载单元、限位单元和化成治具。母线与外部恒流源连接,用于给充电模块和放电模块提供工作电源;化成治具用于装载多个待化成分容的锂电池;移载单元用于将锂电池移动从当前工位移动到下一工位;限位单元用于在锂电池到达指定工位时对锂电池进行拦截定位,在锂电池即将移动下一工位时放行。本实用系新型通过将充电模块和放电模块独立设置,使得所有充电模块和放电模块均可以同时工作,同一时间内没有闲置的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降低了电路闲置的能源损耗和系统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峰,张安敏,吴云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嘉拓新能源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2
技术公布日:2024/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