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接触部分及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72837发布日期:2024-08-27 18:40阅读:15来源:国知局
辅助接触部分及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控制器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辅助接触部分及继电器。


背景技术:

1、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继电器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因此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2、高压直流继电器是继电器中的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主接触部分和辅助接触部分。辅助接触部分包括辅助动簧和辅助静簧,通过辅助动簧与辅助静簧之间的触点的闭合或分断,来监测主接触部分的触点的断开/闭合状态。

3、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辅助接触部分的负载电流较小,导致辅助触点间的微小异物或触点间的些许接触不良很容易导致辅助接触部分出现不导通。此外,在继电器产品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下,现有技术还未提出一种能够解决辅助触点接触不良,还可兼顾产品小型化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辅助接触部分及继电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辅助触点接触不良的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的辅助接触部分,包括:

3、辅助动簧,包括簧片和辅助动触点,所述辅助动触点连接于所述簧片;以及

4、辅助静组件,包括引出脚和辅助静触头,所述引出脚的尾部具有支撑段,所述辅助静触头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段的末端;所述辅助静触头具有多个辅助静触点,所述辅助静触头用于与所述辅助动触点接触或分离,且所述辅助动触点与所述辅助静触头的接触分离方向与所述支撑段的轴线平行;

5、其中,定义一垂直于所述支撑段的轴线的平面;所述辅助静触头在所述平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支撑段在所述平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

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段在所述平面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辅助静触头在所述平面上的正投影内;或,

7、所述辅助静触头在所述平面上的正投影环绕于所述支撑段在所述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外周。

8、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辅助静触头具有多个辅助静触点,每个所述辅助静触点用于与所述辅助动触点接触或分离。

9、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辅助静触头还包括连接部和触点帽,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段的外周面,所述触点帽一体连接于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辅助动触点的一端,所述触点帽具有朝向所述辅助动触点的顶面,每个所述辅助静触点凸设于所述顶面。

10、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部为中空的筒形结构,所述连接部套设于所述支撑段的外周,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段铆接;

11、所述触点帽为环状结构,所述触点帽环绕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周面。

1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段具有朝向所述辅助动触点的端面,所述端面与所述支撑段的外周面连接,且所述端面与所述顶面齐平。

1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触点帽为圆环状结构,多个所述辅助静触点沿所述触点帽的周向布置。

1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段具有朝向所述辅助动触点的端面,所述端面与所述支撑段的外周面连接;

15、所述触点帽覆盖所述端面,所述触点帽具有沿所述支撑段的轴线与所述顶面背向设置的底面,所述底面与所述端面抵接。

1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部为板状结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段的外周面焊接。

17、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段的轴线与所述底面垂直。

18、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引出脚和所述辅助静触头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

19、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簧片的一端设有多个所述辅助动触点,多个所述辅助动触点用于分别与一个所述辅助静触头的多个所述辅助静触点接触或分离。

20、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簧片的一端设有多个支臂,每个所述支臂上设有一个所述辅助动触点。

2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每个所述辅助静触点具有与所述辅助动触点接触的外圆弧面。

22、本申请实施例的继电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辅助接触部分。

2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继电器还包括轭铁板,所述轭铁板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沿所述轭铁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轭铁板;

24、所述辅助接触部分的辅助静组件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环绕于引出脚的支撑段的外周面,所述支撑段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且通过所述绝缘件绝缘连接于所述轭铁板。

2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段的轴线与所述轭铁板垂直。

2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继电器还包括轭铁板和推动杆,所述轭铁板具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沿所述轭铁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轭铁板;

27、所述推动杆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穿孔内,所述辅助接触部分的辅助动簧与所述推动杆一体成型。

28、上述申请中的一个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29、本申请实施例的辅助接触部分,辅助静触头固定连接于支撑段的末端,辅助动簧的辅助动触点与辅助静触头的接触分离方向平行于支撑段的轴线,支撑段相当于接触支撑着辅助静触头,提高了辅助静触头的稳定性,进而确保了辅助动簧与辅助静触头的接触精度。此外,辅助静触头在平面上的投影的面积大于支撑段在平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较大面积的辅助静触头能够极大地降低不导通的风险。因此,在辅助静触头固定连接于支撑段的末端以及辅助静触头的正投影面积较大设计的共同作用下,兼顾了产品小型化和接触性能,避免了由于辅助动簧与辅助静触头接触不良导致辅助接触部分的回路不导通,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辅助接触部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接触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段在所述平面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辅助静触头在所述平面上的正投影内;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接触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静触头具有多个辅助静触点,每个所述辅助静触点用于与所述辅助动触点接触或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接触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静触头还包括连接部和触点帽,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段的外周面,所述触点帽一体连接于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辅助动触点的一端,所述触点帽具有朝向所述辅助动触点的顶面,每个所述辅助静触点凸设于所述顶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接触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中空的筒形结构,所述连接部套设于所述支撑段的外周,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段铆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助接触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段具有朝向所述辅助动触点的端面,所述端面与所述支撑段的外周面连接,且所述端面与所述顶面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助接触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帽为圆环状结构,多个所述辅助静触点沿所述触点帽的周向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接触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段具有朝向所述辅助动触点的端面,所述端面与所述支撑段的外周面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辅助接触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板状结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段的外周面焊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辅助接触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段的轴线与所述底面垂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接触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脚和所述辅助静触头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接触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簧片的一端设有多个所述辅助动触点,多个所述辅助动触点用于分别与一个所述辅助静触头的多个辅助静触点接触或分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辅助接触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簧片的一端设有多个支臂,每个所述支臂上设有一个所述辅助动触点。

14.根据权利要求3至10、12、13任一项所述的辅助接触部分,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辅助静触点具有与所述辅助动触点接触的外圆弧面。

15.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辅助接触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还包括轭铁板,所述轭铁板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沿所述轭铁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轭铁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段的轴线与所述轭铁板垂直。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还包括轭铁板和推动杆,所述轭铁板具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沿所述轭铁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轭铁板;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辅助接触部分及继电器,辅助接触部分包括辅助动簧和辅助静组件,辅助动簧包括簧片和辅助动触点,辅助动触点连接于簧片;辅助静组件包括引出脚和辅助静触头,引出脚的尾部具有支撑段,辅助静触头固定连接于支撑段的末端;辅助静触头用于与辅助动触点接触或分离,且辅助动触点与辅助静触头的接触分离方向与支撑段的轴线平行。定义一垂直于支撑段的轴线的平面;辅助静触头在平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支撑段在平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

技术研发人员:代文广,吴祝雄,钟叔明,陈松生,陈炜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14
技术公布日:2024/8/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