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锂电池,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组正负极连接结构及锂电池组。
背景技术:
1、现有锂电池pack领域(如汽车启动电池等),通常电池的正负极柱都是在电池壳的上盖部位,而电池包固定在电池壳的壳体中,这就需要电池包的正负极和正负极柱的连接结构。最常见的连接方式是将软导线一端焊接至电池包,一端焊接至上盖的正负极柱。此种连接方式,虽然成本较低,但是存在以下问题:1、导线需要预留一定的长度且预留的长度受限,后连接的一端(通常是与上盖连接的一端)焊接时操作不便;2、合盖后导线还有一定的长度弯曲,导线无法固定,当电池长期振动后导线容易受损,存在安全隐患;3、上盖无法完全独立取下(除非将导线与上盖分离),维护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锂电池组采用软导线连接电池包和极柱,操作不便、存在安全隐患、维护不便的不足,提供一种锂电池组正负极连接结构,至少解决前述的一个不足。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电池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组正负极连接结构,所述锂电池组正负极连接结构包括:
3、壳体;
4、上盖,安装在壳体上,开设上下贯通的盖通孔;
5、电池包,固定于壳体中;
6、防护板,固定于壳体中,位于电池包上方;
7、电池包铜排,固定于壳体中,安装于防护板上,与电池包电连接,开设下通孔;
8、盖铜排,固定在上盖上,位于上盖下方,与电池包铜排的水平投影部分重合,开设上通孔;
9、极柱,固定在上盖上,上端外露于上盖,与盖铜排电连接;
10、第一螺纹组件,将电池包铜排和盖铜排固接。
11、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组正负极连接结构,通过设置电池包铜排、盖铜排和第一螺纹组件,电池包铜排与电池包电连接,盖铜排与极柱电连接,上盖、盖铜排、电池包铜排均开设安装孔,电池包铜排和盖铜排通过第一螺纹组件固接,在装配时,预先将壳体、电池包、防护板、电池包铜排等组装为第一整体,预先将上盖、极柱、盖铜排组装为第二整体,可以将上盖与壳体组装后,再通过第一螺纹组件将电池包铜排和盖铜排固接,相比先焊接导线再组装上盖和壳体的方式,操作更加方便容易,不会有未固定的导线,维护也更加容易。
12、作为改进,第一螺纹组件包括第一螺钉和固定在防护板上的第一螺母,第一螺钉穿过上盖的盖通孔、盖铜排的下通孔、电池包铜排的上通孔后旋入第一螺母中。当然,在其它方案中,也可以将第一螺钉和第一螺母的位置互换。
13、作为改进,第一螺母预埋在防护板中;第一螺钉和盖铜排间设有垫片。垫片通常包括平垫片和弹垫片。
14、作为改进,防护板和电池包铜排通过第二螺纹组件固接,第二螺纹组件包括第二螺钉和第二螺母。通常第二螺母预埋在防护板中。
15、作为改进,正极和负极的第二螺纹组件均有两组,电池包和负极电池包铜排通过软导线连接,其中一组第二螺纹组件将软导线与负极电池包铜排固接;电池包和正极电池包铜排通过导电片连接,其中一组第二螺纹组件正极电池包铜排和导电片固接。
16、作为改进,电池包铜排呈l形。
17、作为改进,上盖和极柱通过第三螺钉固接,极柱预埋在上盖上,极柱具有螺纹盲孔,第三螺钉自下而上旋入螺纹盲孔中。
18、作为改进,正极和负极的第三螺钉均有两个,各极极柱均有两个且同极的两个极柱不同。
19、作为改进,盖铜排呈矩形。
20、一种锂电池组,包括前述的一种锂电池组正负极连接结构。
21、作为锂电池组的改进:还包括卡接在上盖上的提手,上盖上形成卡槽,卡槽具有水平段和竖直段,水平段和竖直段外端敞开,内端相通,提手具有与卡槽配合的可转动的l形部;提手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上盖边缘形成截面呈l形的放置槽,提手水平时位于放置槽中。通过设置提手,可以更方便地移动锂电池组。
22、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组正负极连接结构的有益效果是:在装配时,预先将壳体、电池包、防护板、电池包铜排等组装为第一整体,预先将上盖、极柱、盖铜排组装为第二整体,可以将上盖与壳体组装后,再通过第一螺纹组件将电池包铜排和盖铜排固接,相比先焊接导线再组装上盖和壳体的方式,操作更加方便容易,不会有未固定的导线,减少安全隐患,没有导线羁绊,维护也更加容易。
23、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组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组正负极连接结构,具有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组正负极连接结构的全部有益效果。
1.一种锂电池组正负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组正负极连接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正负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螺纹组件(7)包括第一螺钉和固定在防护板(3)上的第一螺母,第一螺钉穿过上盖(2)的盖通孔(21)、盖铜排(5)的上通孔(51)、电池包铜排(4)的下通孔(41)后旋入第一螺母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正负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母预埋在防护板(3)中;第一螺钉和盖铜排(5)间设有垫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正负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护板(3)和电池包铜排(4)通过第二螺纹组件(8)固接,第二螺纹组件(8)包括第二螺钉和第二螺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正负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正极和负极的第二螺纹组件(8)均有两组,电池包和负极电池包铜排(4)通过软导线(l)连接,其中一组第二螺纹组件(8)将软导线(l)与负极电池包铜排(4)固接;电池包和正极电池包铜排(4)通过导电片(p)连接,其中一组第二螺纹组件(8)正极电池包铜排(4)和导电片(p)固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正负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池包铜排(4)呈l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正负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盖(2)和极柱(6)通过第三螺钉(s)固接,极柱(6)预埋在上盖(2)上,极柱(6)具有螺纹盲孔,第三螺钉(s)自下而上旋入螺纹盲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正负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正极和负极的第三螺钉(s)均有两个,各极极柱(6)均有两个且同极的两个极柱(6)不同;盖铜排(5)呈矩形。
9.一种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正负极连接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接在上盖(2)上的提手(9),上盖(2)上形成卡槽,卡槽具有水平段和竖直段,水平段和竖直段外端敞开,内端相通,提手(9)具有与卡槽配合的可转动的l形部;提手(9)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上盖(2)边缘形成截面呈l形的放置槽,提手(9)水平时位于放置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