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导热耐磨型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35323发布日期:2024-05-17 13:20阅读:9来源:国知局
高导热耐磨型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缆,具体为高导热耐磨型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电缆。


背景技术:

1、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组成,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它可定义为: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电缆有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补偿电缆、屏蔽电缆、高温电缆、计算机电缆、信号电缆、同轴电缆、耐火电缆、船用电缆、矿用电缆和铝合金电缆等等。它们都是由单股或多股导线和绝缘层组成,用来连接电路和电器等。

2、电缆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不免会出现破损的情况,因此,需要对相应的破损位置点进行修复,以此来保证电缆使用的安全性,但是外部的破损点如果开口处较小或者破损较轻时,仅仅靠人眼观察是不易判别的,提高了检修难度,从而降低了产品质量,同时电缆生产完成后,相应的拉力检测机构需要对电缆进行拉力大小检测,对于不同大小的非标电缆来说,需要更换不同的夹紧机构进行固定,夹具需要适应性更换,费时费力,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检测机构需要通过传感以及影像拍摄机构进行控制调节,设计结构较为复杂,提高了生产成本。

3、因此,我们现在需要高导热耐磨型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电缆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导热耐磨型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电缆,去解决外部的破损点如果开口处较小或者破损较轻时,仅仅靠人眼观察是不易判别的,同时相应的拉力检测机构需要对电缆进行拉力大小检测,对于不同大小的非标电缆来说,需要更换不同的夹紧机构进行固定,夹具需要适应性更换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高导热耐磨型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电缆,包括线芯,所述线芯外壁分别依次设置绝缘层、屏蔽层、弹性体、导热体和保护套,所述导热体上包裹连接有中空设置的胶套,所述胶套内设有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水平铺设在导热体和保护套之间,气流通道形成有电缆两头气孔输入输出的导流槽,用以检测电缆的密封性以及调节降温。

4、进一步的,所述气流通道包括开设在胶套上的开孔,所述开孔一端贯穿胶套并延伸至胶套内部,且开孔中心处安装有转向杆,所述转向杆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下方设有固定在胶套内壁上的抵触块。

5、进一步的,所述抵触块相对于开孔中心对称设置,且抵触块用于密封板向下转动时进行限位固定。

6、进一步的,高压电缆成品通过拉力检测机构进行拉力检测,所述拉力检测机构包括置于底板上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延伸至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一滑块与底板两端的第二滑块之间均通过第一摆动杆相连接,所述第二滑块沿底板长度方向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滑槽,且第二滑块一端通过支架连接有第一弧形夹板;

7、其中,所述第一摆动杆两端均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安装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保持垂直设置。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外部均置于底板顶端的罩体中,所述罩体顶端一侧通过挡板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在转盘上,所述转盘四周的凸出部和固定盘上的活动轴之间均通过第二摆动杆相连接,所述活动轴外壁设有置于固定盘上的活动槽,且固定盘底端通过立柱连接在底板上;

9、其中,所述第二摆动杆两端均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安装有转盘的凸出部和活动轴,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外壁边缘设有置于底板上的导向架。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盘上开设有与第一弧形夹板相对应的通孔,所述活动轴一端远离第二摆动杆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弧形夹板,随着第一电机启动,第二弧形夹板之间的环形夹紧腔适应性扩大或缩小。

11、进一步的,所述拉力检测机构还包括置于底板两端的侧板,所述侧板两端均设有与其相适配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之间通过侧板上的收卷轮相连接,收卷轮用于将电缆一端进行拉力收卷工作,且传动组件一端固定在第二电机上。

12、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第二电机输出轴相连接的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外壁啮合传动有固定在丝杠轴上的第二锥形齿轮,且丝杠轴外壁螺旋传动有固定在第三滑块上的丝杠螺母,所述第三滑块底端沿矩形板长度方向连接有滑动轨道;

13、其中,所述第三滑块之间通过横梁固定连接,所述横梁顶端设有与调节栓相连接的紧固环,所述紧固环上环形孔与通孔保持在同一水平轴心线,所述矩形板上开设有刻度线,且矩形板和横梁之间设有固定在第三滑块上的标识块。

14、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体由树脂或橡胶材料制成。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发明中,通过在导热体上设置水平铺设有胶套,既可以通过气流通道起到散热的作用,又能够通过气流通道两端接气的方式对电缆外围起到相应的密封性检测工作,通过开孔处的排气声音,进而确定保护套的破损位置点,方便人员进行快速的排查工作。

17、2、转向杆相连接的密封板,配合抵触块,不仅能够保证胶套自身的密封性能,而且在保护套破损过后,胶套内部通过气体冲压流动作用下,使得密封板向外转动并打开开孔,进而使得破损位置点气流能够导出,能够在电缆水下使用的情况下,通过使气流上浮产生气泡的方式,使工作人员能够在水下环境对电缆的破损位置进行快速确认。

18、3、拉力检测机构通过一端将电缆拉紧固定的方式进行夹紧,另一端通过转动拉紧的方式进行转动连接,而且夹紧机构能够适应性对不同直径大小的电缆进行适应性固定,同时电缆在拉动过程中会带动横梁上的标识块进行移动,通过相应位置点刻度线的指示位置,从而判别相应的抗拉程度,简单快捷,方便进行观察,可以快速的了解到电缆的拉力性能。

19、4、传动组件通过第二电机的作用下,通过机械传动的作用,使得收卷轮和丝杠轴上的横梁同时进行拉力收卷和电缆的移动工作,参照刻度尺可以精确检测出电缆的抗拉长度,使得传动机构的一体化性能得以提高,设计合理,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特征:

1.高导热耐磨型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电缆,包括线芯,所述线芯外壁分别依次设置绝缘层(1)、屏蔽层(2)、弹性体(3)、导热体(4)和保护套(5),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4)上包裹连接有中空设置的胶套(6),所述胶套(6)内设有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水平铺设在导热体(4)和保护套(5)之间,且气流通道形成有电缆两头气孔输入输出的导流槽,用以检测电缆的密封性以及调节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导热耐磨型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包括开设在胶套(6)上的开孔(7),所述开孔(7)一端贯穿胶套(6)并延伸至胶套(6)内部,且开孔(7)中心处安装有转向杆(8),所述转向杆(8)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密封板(9),所述密封板(9)下方设有固定在胶套(6)内壁上的抵触块(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导热耐磨型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块(10)相对于开孔(7)中心对称设置,且抵触块(10)用于密封板(9)向下转动时进行限位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导热耐磨型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电缆,其特征在于,高压电缆成品通过拉力检测机构(11)进行拉力检测,所述拉力检测机构(11)包括置于底板上的气缸(12),所述气缸(12)的活塞杆延伸至第一滑块(13)上,所述第一滑块(13)与底板两端的第二滑块(14)之间均通过第一摆动杆(15)相连接,所述第二滑块(14)沿底板长度方向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滑槽,且第二滑块(14)一端通过支架连接有第一弧形夹板(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导热耐磨型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13)和第二滑块(14)外部均置于底板顶端的罩体中,所述罩体顶端一侧通过挡板连接有第一电机(17),所述第一电机(17)的输出轴连接在转盘(18)上,所述转盘(18)四周的凸出部(19)和固定盘(20)上的活动轴(21)之间均通过第二摆动杆(22)相连接,所述活动轴(21)外壁设有置于固定盘(20)上的活动槽,且固定盘(20)底端通过立柱连接在底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导热耐磨型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盘(20)上开设有与第一弧形夹板(16)相对应的通孔(24),所述活动轴(21)一端远离第二摆动杆(22)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弧形夹板(25),随着第一电机(17)启动,第二弧形夹板(25)之间的环形夹紧腔适应性扩大或缩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导热耐磨型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检测机构(11)还包括置于底板两端的侧板,所述侧板两端均设有与其相适配的传动组件(26),所述传动组件(26)之间通过侧板上的收卷轮(27)相连接,收卷轮(27)用于将电缆一端进行拉力收卷工作,且传动组件(26)一端固定在第二电机(28)上。

8.根据权利要求7任意所述的高导热耐磨型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26)包括与第二电机(28)输出轴相连接的第一锥形齿轮(29),所述第一锥形齿轮(29)外壁啮合传动有固定在丝杠轴(30)上的第二锥形齿轮(31),且丝杠轴(30)外壁螺旋传动有固定在第三滑块(32)上的丝杠螺母(33),所述第三滑块(32)底端沿矩形板(34)长度方向连接有滑动轨道;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高导热耐磨型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电缆,涉及电力电缆技术领域,包括线芯,线芯外壁分别依次设置绝缘层、屏蔽层、弹性体、导热体和保护套,导热体上包裹连接有中空设置的胶套,胶套内设有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水平铺设在导热体和保护套之间,且气流通道通过电缆两头气孔输入输出的连接方式用以检测电缆的密封性以及调节降温,气流通道包括开设在胶套上的开孔。本发明可以解决外部的破损点如果开口处较小或者破损较轻时,仅仅靠人眼观察是不易判别的,同时相应的拉力检测机构需要对电缆进行拉力大小检测,对于不同大小的非标电缆来说,需要更换不同的夹紧机构进行固定,夹具需要适应性更换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敏,张文健,范明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元通线缆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