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结构、显示芯片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34940发布日期:2024-06-19 11:49阅读:5来源:国知局
电极结构、显示芯片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电极结构、显示芯片和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1、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亮度高、电压低、功耗小、寿命长、耐冲击和性能稳定等优点,使其在显示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micro-led,即微型发光二极管,是在传统led基础上将其尺寸进一步缩小至微米量级。micro-led显示技术是指以自发光的微米量级的led为发光像素单元,将其组装到显示基板上,用可独立发光的红、蓝、绿微型发光二极管成阵列排列形成高密度led阵列的显示技术。由于微型发光二极管芯片尺寸小、集成度高和自发光等特点,在显示方面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相比在亮度、分辨率、对比度、能耗、使用寿命、响应速度和热稳定性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2、现有技术中,不同颜色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形成的发光像素单元,以减小每个发光像素单元的占用面积,实现高密度led阵列排布。当不同颜色的微型发光二极管采用堆叠的方式形成发光像素单元时,发光像素单元的光泄露现象以及不同的发光像素单元之间的光串扰现象比较严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结构、显示芯片和显示面板,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发光效果。

2、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极结构,所述电极结构用于显示芯片内,所述电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电极;

3、所述电极包括基部和第一延伸部,所述基部设置于所述显示芯片的发光面的侧边,所述第一延伸部以所述基部为起始点围绕所述发光面延伸。

4、可选地,所述电极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电极,相邻所述电极之间绝缘;

5、优选地,不同电极的第一延伸部围绕所述发光面延伸的方向为所述发光面边缘的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

6、优选地,不同电极的基部在所述发光面的侧边均匀分布或沿所述发光面的中心对称分布;

7、优选地,其中一电极的第一延伸部和另一电极的基部间隔设置。

8、可选地,所述基部与相邻所述电极的第一延伸部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9、优选地,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小于等于阈值;

10、优选地,所述第一间隙内填充有绝缘材料。

11、可选地,沿所述发光面的垂直方向,所述基部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延伸部包括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为同端端面;

12、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位于不同平面内,和/或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四端面位于不同平面内;

13、优选地,沿所述发光面的垂直方向,所述基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长度。

14、可选地,电极结构还包括光串扰防护结构;

15、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位于不同平面内时,所述光串扰防护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或所述第三端面上;和/或,

16、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四端面位于不同平面内时,所述光串扰防护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或所述第四端面上。

17、可选地,所述电极还包括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以所述基部为起始点围绕所述发光面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基部的两侧。

18、可选地,所述电极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电极时,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延伸部与相邻所述电极的第二延伸部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二延伸部围绕所述发光面延伸的方向;

19、优选地,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延伸部与相邻所述电极的第二延伸部之间具有交叠;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的垂直方向。

20、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和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极结构;所述电极结构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的侧边;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电极结构连接。

21、可选地,所述显示芯片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发光单元,至少两个所述发光单元堆叠设置;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一导电层分别与一个所述电极连接,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二导电层均与一个所述电极连接;

22、优选地,至少两个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三个发光单元,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发光功能层和第二导电层;

23、所述电极结构包括四个电极;每个所述第一导电层分别与一个所述电极连接,三个所述第二导电层与同一个所述电极连接;

24、或者,所述电极结构包括三个电极;第一个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一导电层与驱动基板连接,其他两个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一导电层分别与一个所述电极连接,三个所述第二导电层与同一个所述电极连接。

25、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二方面所述显示芯片。

26、可选地,所述显示芯片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发光单元,至少两个所述发光单元堆叠设置;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一导电层分别与一个所述电极连接,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二导电层均与另一个所述电极连接,所述另一个电极作为所述显示芯片的公共电极;

27、相邻所述显示芯片的公共电极连接。

28、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电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电极;电极包括基部和第一延伸部,可以增加电极的面积,有利于显示芯片通过电极进行散热,提高显示芯片的散热能力。当电极结构应用于显示芯片内时,基部设置于发光面的侧边,第一延伸部以基部为起始点围绕发光面延伸。使得第一延伸部可以围绕发光单元设置,从而可以在发光单元的周围形成至少部分环绕结构,以遮挡发光单元从周围射出的光线,改善了发光单元的出射光在周围泄露的现象,同时可以改善不同显示芯片之间的光串扰现象。当显示芯片用于形成显示面板时,提高了显示芯片的显示效果。而且,第一延伸部以基部为起始点围绕发光单元的周围延伸时,可以使得电极沿显示芯片厚度方向的截面近似为l型,可以增强电极的稳固性和可靠性,提高了电极的制备良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结构用于显示芯片内,所述电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电极,相邻所述电极之间绝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与相邻所述电极的第一延伸部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发光面的垂直方向,所述基部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延伸部包括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为同端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串扰防护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还包括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以所述基部为起始点围绕所述发光面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基部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电极时,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延伸部与相邻所述电极的第二延伸部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二延伸部围绕所述发光面延伸的方向;

8.一种显示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结构;所述电极结构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的侧边;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电极结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芯片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发光单元,至少两个所述发光单元堆叠设置;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一导电层分别与一个所述电极连接,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二导电层均与一个所述电极连接;

10.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8或9所述显示芯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芯片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发光单元,至少两个所述发光单元堆叠设置;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一导电层分别与一个所述电极连接,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二导电层均与另一个所述电极连接,所述另一个电极作为所述显示芯片的公共电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极结构、显示芯片和显示面板。电极结构用于显示芯片内,电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电极;电极包括基部和第一延伸部,基部设置于显示芯片的发光面的侧边,第一延伸部以基部为起始点围绕发光面延伸。通过设置电极包括基部和第一延伸部,可以增加电极的面积,有利于显示芯片通过电极进行散热,提高显示芯片的散热能力。且第一延伸部以基部为起始点围绕发光面延伸,从而可以遮挡发光单元从周围射出的光线,改善了发光单元的出射光在周围泄露的现象,同时可以改善不同显示芯片之间的光串扰现象。而且可以增强电极的稳固性和可靠性,提高了电极的制备良率。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湖烟山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