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属于显示,具体涉及一种栅极驱动结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在阵列基板中采用栅极驱动技术(gate driver on array,简称goa),实现显示面板的逐行扫描驱动。goa电路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显示面板的显示稳定。但是goa电路结构复杂,在goa电路中密集排列了大量的信号线和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goa电路容易受到漏电流的影响,导致goa电路的逻辑功能的不稳定,在对显示面板进行逐行扫描驱动时容易出错,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栅极驱动结构,能够有效的减少漏电流的影响,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2、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栅极驱动结构,所述栅极驱动结构包括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连接输出线;
4、所述栅极驱动结构还包括若干功能模块,至少部分所述功能模块连接所述输出线,所述功能模块配合所述输出模块形成扫描信号;
5、至少一所述功能模块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包括:
6、第一半导体层;
7、第一源漏极层,所述第一源漏极层包括第一源极层和第一漏极层,所述第一源极层和所述第一漏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上方;
8、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一缓冲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源极层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漏极层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之间,所述第一缓冲层为复合金属层,基于所述复合金属层减少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流。
9、在其中一个方面,所述栅极驱动结构还包括有机层,所述有机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源漏极层的上方。
10、在其中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源极层和所述第一漏极层之间形成沟道区,所述有机层至少覆盖所述沟道区。
11、在其中一个方面,所述有机层为红色色阻层、绿色色阻层、蓝色色阻层中的至少其中一种。
12、在其中一个方面,所述第一缓冲层包括钼、钛、铝、钽、镍和钕中的至少两种金属。
13、在其中一个方面,所述输出模块包括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同层设置,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包括:
14、第二半导体层;
15、第二源漏极层,所述第二源漏极层包括第二源极层和第二漏极层,所述第二源极层和所述第二漏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上方;
16、第二缓冲层,所述第二缓冲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源极层和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漏极层和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之间,所述第二缓冲层为单质金属层,基于所述单质金属层增加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开态电流。
17、在其中一个方面,所述第二缓冲层为钼、钛、铝、钽、镍和钕中的一种金属。
18、在其中一个方面,所述栅极驱动结构还包括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
19、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栅极层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之间,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源漏极层的表面;
20、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还包括第二栅极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延伸至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和所述第二栅极层之间,所述第二绝缘层延伸至所述第二源漏极层,并覆盖所述第二源漏极层;
21、所述栅极驱动结构还包括平坦层,所述平坦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上方,且所述平坦层延伸至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并覆盖所述第二绝缘层。
22、在其中一个方面,所述功能模块分别为充电模块、上拉模块、下拉模块、第一复位模块、第二复位模块和电容,所述电容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所述电容设置于所述输出线上;
23、所述充电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板,所述第一复位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板,所述第二复位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板,所述上拉模块连接所述下拉模块,所述下拉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复位模块和所述第二复位模块;
24、所述充电模块、所述上拉模块、所述下拉模块、所述第一复位模块和所述第二复位模块中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或者,所述充电模块、所述下拉模块、所述第一复位模块和所述第二复位模块中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上拉模块中设置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
25、此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文所述栅极驱动结构,所述栅极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
26、本申请中,通过多个功能模块配合输出模块形成扫描信号,扫描信号能够对显示面板进行逐行扫描驱动。第一薄膜晶体管中,在第一源极层和第一半导体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层,同样地,在第一漏极层和第一半导体层之间也设置第一缓冲层。由于第一缓冲层为复合金属层,能够增加第一缓冲层与第一半导体层的接触电阻,从而减少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流,进而减少了漏电流的影响,使扫描信号更加稳定,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27、本申请中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1.一种栅极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结构包括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连接输出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极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结构还包括有机层,所述有机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源漏极层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栅极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源极层和所述第一漏极层之间形成沟道区,所述有机层至少覆盖所述沟道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栅极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层为红色色阻层、绿色色阻层、蓝色色阻层中的至少其中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极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层包括钼、钛、铝、钽、镍和钕中的至少两种金属。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栅极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模块包括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同层设置,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栅极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层为钼、钛、铝、钽、镍和钕中的一种金属。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栅极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结构还包括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栅极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分别为充电模块、上拉模块、下拉模块、第一复位模块、第二复位模块和电容,所述电容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所述电容设置于所述输出线上;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栅极驱动结构,所述栅极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