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21043发布日期:2025-02-06 16:56阅读: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池,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1、电动汽车电池分两大类,蓄电池和燃料电池,蓄电池适用于纯电动汽车,包括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钠硫电池、二次锂电池、空气电池、三元锂电池,在电池制造完毕后,会将电池进行集中存放,由于电池存放时,需要保持对电池的散热,一般会配置风扇等结构,对存放的电池散热,本散热系统,就是用于对电池散热的。

2、在电池存放时,会将电池置于相对密闭的空间中,以防止灰尘落入电池上,造成污染和产生静电,由于密闭空间一般采用槽口设计,内部空间为固定的,而电池的尺寸是不一的,显然,不同尺寸的电池结构是难以与固定尺寸的槽口相配合的,电池容易在相较于电池尺寸较大而松动的槽口内晃动,不利于电池安全存放,并且电池降温时,常规的风力降温的效果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在电池存放时,会将电池置于相对密闭的空间中,以防止灰尘落入电池上,造成污染和产生静电,由于密闭空间一般采用槽口设计,内部空间为固定的,而电池的尺寸是不一的,显然,不同尺寸的电池结构是难以与固定尺寸的槽口相配合的,电池容易在相较于电池尺寸较大而松动的槽口内晃动,不利于电池安全存放,并且电池降温时,常规的风力降温的效果也较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系统,包括为矩形的上座、上座内开设的凹形的插腔、上座底部固定连接用于支撑上座地l字体形状的支撑脚、上座和支撑脚之间固定连接地用于存储冷却液的储座、储座内部开设的液腔以及液腔内设置地用于输送冷却液的泵体,所述上座靠近插腔内设有相互固定连接的插板和存座,所述上座靠近为凹形地插腔的凹底端壁处垂直设有l字形状的插销,所述存座远离插板一侧端壁处开设有与插销形状相同并活动连接的贴合口,所述插板上开设有前槽口,所述存座内开设有为矩形状地用于置放电池件的存腔,所述存座靠近存腔中心处开设有旋转口,所述旋转口中心处以及前槽口中心处设置均设置有转轴,所述插板靠近存腔中心处设置有分区件,分区件通过旋转口处的转轴旋转并将存腔内空间分隔,所述前槽口端壁处紧临转轴对称设置有通孔,所述存座靠近前槽口中心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用于旋板,所述上座靠近插腔地上下端壁处均设置有水平放置的第一蛇管,且上座靠近插腔地左右端壁处错位设置有竖直放置的第二蛇管。

3、优选的,所述分区件包括位于旋转口内并与转轴转动连接的分隔板、分隔板上对称设置的螺孔、螺孔内相螺纹连接的螺头、螺头上固定的圆柱形限位柱、限位柱顶部端头处固定的六棱柱状的固头、固头的棱形端壁处穿设的用于穿接导线的导连孔。

4、优选的,所述分隔板为圆盘形状,同时螺孔设置有两个,螺孔的深度小于螺头的长度,使螺头在螺孔内拧动时,螺头可以从螺孔底部延伸出来,用于与旋转口底端壁接触并产生摩擦力,进而使分隔板被限位。

5、优选的,所述限位柱设置有两个,且分隔板在旋转时,带动限位柱圆周运动位移,让限位柱靠近或远离存腔的左、右侧端面。

6、优选的,所述导连孔关于固头中心呈环形分布,且导连孔设置有六个,导连孔处可穿接并捆绑导线的一端头,导线另一端头从通孔穿出并接地,用于去除存座上静电。

7、旋板的端壁处相应开设有豁口,豁口的尺寸大于通孔的尺寸,使旋板通过转轴旋转时,豁口与通孔相对,则通孔打开,豁口与通孔错开时,则通孔封堵。

8、优选的,所述上座的左右两端相对设置有用于回流冷却液的引导管,且引导管关于液腔的中心对称分布,而且液腔与泵体以及引导管均相连通。

9、优选的,所述第一蛇管、第二蛇管均设置有两组,且每组第一蛇管设置有五个、第二蛇管设置有四个,而且每组第一蛇管、第二蛇管之间自下而上依次连通,并最终连通至引导管。

10、优选的,所述上座中位于最底部的两个第一蛇管均分别与泵体相连通,使泵体运行时,将冷却液从液腔抽入,并沿着第一蛇管、第二蛇管自下而上依次输送,最终从引导管输回至液腔中,形成冷却液循环通路,使上座内降温。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发明豁口与通孔相对或错位开,用于启闭通孔,开启状态下可以穿接接地的导线,也可以穿接连接电池件的导线,如充电电路,检测用线路,闭合状态下,通孔封堵,此时可以更加密封的封堵存腔,让存腔密封性更强,进一步的防止灰尘浸入存腔中,污染并影响电池件。

13、2、本发明两个限位柱通过分隔板、转轴在存腔内做圆周运动位移,让限位柱将存腔的空间分开成可以高自由度调控大小尺寸的左右两等分,进而存放相对尺寸不一的电池件,并利用限位柱,使电池件稳定置于存腔中,安稳的进行存放。

14、3、本发明同组第一蛇管和第二蛇管绕位于同一竖直中轴线的插腔循环分布,并使每个插腔的三个端面都布置有一个第一蛇管或第二蛇管,在泵体运行下,冷却液循环经过插腔的三个端面处,使插腔三个端面均被冷却液体所冷却,冷却效果更好;

15、4、本发明中的贴合口和插销贴合活动,让存座在抽拉时更稳定,同时也增加存座与上座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的,让上座和存座之间热传递性增加,使存座上冷却结构充分的对存座上的电池件降温。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系统,包括为矩形的上座(1)、上座(1)内开设的凹形的插腔(2)、上座(1)底部固定连接用于支撑上座(1)地l字体形状的支撑脚(25)、上座(1)和支撑脚(25)之间固定连接地用于存储冷却液的储座(3)、储座(3)内部开设的液腔(4)以及液腔(4)内设置地用于输送冷却液的泵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1)靠近插腔(2)内设有相互固定连接的插板(10)和存座(11),所述上座(1)靠近为凹形地插腔(2)的凹底端壁处垂直设有l字形状的插销(9),所述存座(11)远离插板(10)一侧端壁处开设有与插销(9)形状相同并活动连接的贴合口(21),所述插板(10)上开设有前槽口(12),所述存座(11)内开设有为矩形状地用于置放电池件的存腔(13),所述存座(11)靠近存腔(13)中心处开设有旋转口(14),所述旋转口(14)中心处以及前槽口(12)中心处设置均设置有转轴(15),所述插板(10)靠近存腔(13)中心处设置有分区件,分区件通过旋转口(14)处的转轴(15)旋转并将存腔(13)内空间分隔,所述前槽口(12)端壁处紧临转轴(15)对称设置有通孔(17),所述存座(11)靠近前槽口(12)中心处通过转轴(15)转动连接有用于旋板(16),所述上座(1)靠近插腔(2)地上下端壁处均设置有水平放置的第一蛇管(6),且上座(1)靠近插腔(2)地左右端壁处错位设置有竖直放置的第二蛇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件包括位于旋转口(14)内并与转轴(15)转动连接的分隔板(18)、分隔板(18)上对称设置的螺孔(19)、螺孔(19)内相螺纹连接的螺头(20)、螺头(20)上固定的圆柱形限位柱(22)、限位柱(22)顶部端头处固定的六棱柱状的固头(23)、固头(23)的棱形端壁处穿设的用于穿接导线的导连孔(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18)为圆盘形状,同时螺孔(19)设置有两个,螺孔(19)的深度小于螺头(20)的长度,使螺头(20)在螺孔(19)内拧动时,螺头(20)可以从螺孔(19)底部延伸出来,用于与旋转口(14)底端壁接触并产生摩擦力,进而使分隔板(18)被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22)设置有两个,且分隔板(18)在旋转时,带动限位柱(22)圆周运动位移,让限位柱(22)靠近或远离存腔(13)的左、右侧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连孔(24)关于固头(23)中心呈环形分布,且导连孔(24)设置有六个,导连孔(24)处可穿接并捆绑导线的一端头,导线另一端头从通孔(17)穿出并接地,用于去除存座(11)上静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板(16)的端壁处相应开设有豁口,豁口的尺寸大于通孔(17)的尺寸,使旋板(16)通过转轴(15)旋转时,豁口与通孔(17)相对,则通孔(17)打开,豁口与通孔(17)错开时,则通孔(17)封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1)的左右两端相对设置有用于回流冷却液的引导管(8),且引导管(8)关于液腔(4)的中心对称分布,而且液腔(4)与泵体(5)以及引导管(8)均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蛇管(6)、第二蛇管(7)均设置有两组,且每组第一蛇管(6)设置有五个、第二蛇管(7)设置有四个,而且每组第一蛇管(6)、第二蛇管(7)之间自下而上依次连通,并最终连通至引导管(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1)中位于最底部的两个第一蛇管(6)均分别与泵体(5)相连通,使泵体(5)运行时,将冷却液从液腔(4)抽入,并沿着第一蛇管(6)、第二蛇管(7)自下而上依次输送,最终从引导管(8)输回至液腔(4)中,形成冷却液循环通路,使上座(1)内降温。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系统,包括为矩形的上座、上座内开设的凹形的插腔、上座底部固定连接用于支撑上座地L字体形状的支撑脚、上座和支撑脚之间固定连接地用于存储冷却液的储座、储座内部开设的液腔以及液腔内设置地用于输送冷却液的泵体,所述上座靠近插腔内设有相互固定连接的插板和存座,所述上座靠近为凹形地插腔的凹底端壁处垂直设有L字形状的插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系统,同组第一蛇管和第二蛇管绕位于同一竖直中轴线的插腔循环分布,并使每个插腔的三个端面都布置有一个第一蛇管或第二蛇管,在泵体运行下,冷却液循环经过插腔的三个端面处,使插腔三个端面均被冷却液体所冷却,冷却效果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佳龙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5/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