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线缆保护缠绕,具体是指一种线缆自动缠绕机。
背景技术:
1、线缆外缠绕的保护层起到耐磨、阻燃、防腐蚀、防潮湿的作用,线缆外缠绕保护层的时候,因缠绕时产生的张紧力会导致保护层出现褶皱,进而导致缠绕在线缆上的保护层出现凸痕,不仅影响线缆的美观,而且凸痕处易磨损,另外,在线缆缠绕传输的过程中,线缆易出现歪斜,进而出现线缆缠绕不完全的情况,进一步影响线缆缠绕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自动缠绕机,根据线缆在缠绕时易出现凸痕褶皱的情况,采用预先进行弹性压持整平的方式,实现对线缆自动平整光滑缠绕的技术效果;根据线缆在缠绕时移送路径易出现歪斜的情况,利用移送球对线缆进行松放压紧同心传送的方式,实现对线缆平稳无歪斜移动的技术效果,进一步提高线缆缠绕的质量。
2、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自动缠绕机,包括机体、防凸痕褶皱式缠绕机构和线缆移动装置,所述防凸痕褶皱式缠绕机构设于机体上,所述线缆移动装置设于机体上,所述线缆移动装置设于防凸痕褶皱式缠绕机构两侧;所述防凸痕褶皱式缠绕机构包括固定板、转动稳固件、转动盘、防凸痕褶皱缠绕件和传动装置,所述固定板设于机体上,所述转动稳固件设于固定板上,所述转动盘卡合转动设于转动稳固件上,所述防凸痕褶皱缠绕件设于转动盘上,所述传动装置设于固定板上,所述转动盘与传动装置相连。
3、进一步地,所述防凸痕褶皱缠绕件包括缠绕盘和弹性防褶皱压持件,所述缠绕盘转动设于转动盘上,所述弹性防褶皱压持件设于缠绕盘上。
4、作为优选地,所述弹性防褶皱压持件包括支板、压持板、辊轴和压持弹簧,所述支板设于缠绕盘上,所述压持板转动设于支板上,所述压持板靠近待缠绕保护层的一端设有缺口,所述辊轴转动设于缺口处,所述压持板两侧壁上设有凸板,所述压持弹簧的一端设于缠绕盘上,所述压持弹簧的另一端设于凸板上,压持板对待缠绕的保护层进行弹性压持整平,有效防止缠绕式出现凸痕褶皱。
5、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稳固件包括固定柱和卡合转轮,所述固定柱设于固定板上,所述卡合转轮转动设于固定柱上,所述卡合转轮圆周壁上设有卡合凹槽,所述转动盘卡合转动设于卡合凹槽中。
6、其中,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传动盘组件、传动带和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盘组件设于固定板上,所述传动带套接设于传动盘组件上,所述传动电机设于固定板上,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传动盘组件相连。
7、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盘组件包括传动轮、传动轴和驱动轮,所述传动轮通过传动轴转动设于固定板上,所述驱动轮设于传动轴上,所述传动带套接设于传动轮上,所述驱动轮与转动盘卡合相连。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线缆移动装置包括主动送线件、从动送线件和送线驱动件,所述主动送线件设于机体上,所述从动送线件设于机体上,所述主动送线件和从动送线件分别设于固定板的两侧,所述送线驱动件设于机体上,所述送线驱动件与主动送线件和从动送线件相连。
9、进一步地,所述主动送线件包括主固定框架和圆球式主动送线件,所述主固定框架设于机体上,所述圆球式主动送线件卡合滑动设于主固定框架中;所述圆球式主动送线件包括卡合移动框、圆球式送线筒和封堵螺柱,所述卡合移动框卡合滑动设于主固定框架中,所述圆球式送线筒设于卡合移动框中,所述卡合移动框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封堵螺柱通过内螺纹与卡合移动框相连;所述圆球式送线筒上设有球槽,所述球槽中活动设有移送球。
10、其中,所述从动送线件包括从固定框架和圆球式从动送线件,所述从固定框架设于机体上,所述圆球式从动送线件卡合滑动设于从固定框架中,所述圆球式从动送线件与从固定框架之间设有助力弹簧,所述圆球式从动送线件与圆球式主动送线件的结构和连接关系相同。
11、进一步地,所述送线驱动件包括驱动杆、驱动盘、驱动带固定板、转动带轮、驱动带、固定板件和驱动电机,所述固定板件设于机体上,所述驱动盘转动设于固定板件上,所述主固定框架侧壁上设有滑槽,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卡合移动框侧壁铰接,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与驱动盘偏心相连,所述驱动带固定板分别设于主固定框架和从固定框架底壁上,所述转动带轮转动设于从固定框架上,所述驱动带的一端设于主固定框架底壁上的驱动带固定板上,所述驱动带的另一端套接穿过转动带轮与从固定框架底壁上的驱动带固定板相连。
12、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提供一种线缆自动缠绕机,根据线缆在缠绕时易出现凸痕褶皱的情况,采用预先进行弹性压持整平的方式,实现对线缆自动平整光滑缠绕的技术效果;根据线缆在缠绕时移送路径易出现歪斜的情况,利用移送球对线缆进行松放压紧同心传送的方式,实现对线缆平稳无歪斜移动的技术效果,进一步提高线缆缠绕的质量。
1.一种线缆自动缠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防凸痕褶皱式缠绕机构(2)和线缆移动装置(3),所述防凸痕褶皱式缠绕机构(2)设于机体(1)上,所述线缆移动装置(3)设于机体(1)上,所述线缆移动装置(3)设于防凸痕褶皱式缠绕机构(2)两侧;所述防凸痕褶皱式缠绕机构(2)包括固定板(4)、转动稳固件(5)、转动盘(6)、防凸痕褶皱缠绕件(7)和传动装置(8),所述固定板(4)设于机体(1)上,所述转动稳固件(5)设于固定板(4)上,所述转动盘(6)卡合转动设于转动稳固件(5)上,所述防凸痕褶皱缠绕件(7)设于转动盘(6)上,所述传动装置(8)设于固定板(4)上,所述转动盘(6)与传动装置(8)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自动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凸痕褶皱缠绕件(7)包括缠绕盘(9)和弹性防褶皱压持件(10),所述缠绕盘(9)转动设于转动盘(6)上,所述弹性防褶皱压持件(10)设于缠绕盘(9)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缆自动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防褶皱压持件(10)包括支板(11)、压持板(12)、辊轴(13)和压持弹簧(14),所述支板(11)设于缠绕盘(9)上,所述压持板(12)转动设于支板(11)上,所述压持板(12)靠近待缠绕保护层的一端设有缺口(15),所述辊轴(13)转动设于缺口(15)处,所述压持板(12)两侧壁上设有凸板(16),所述压持弹簧(14)的一端设于缠绕盘(9)上,所述压持弹簧(14)的另一端设于凸板(16)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缆自动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稳固件(5)包括固定柱(17)和卡合转轮(18),所述固定柱(17)设于固定板(4)上,所述卡合转轮(18)转动设于固定柱(17)上,所述卡合转轮(18)圆周壁上设有卡合凹槽(19),所述转动盘(6)卡合转动设于卡合凹槽(19)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线缆自动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8)包括传动盘组件(20)、传动带(21)和传动电机(22),所述传动盘组件(20)设于固定板(4)上,所述传动带(21)套接设于传动盘组件(20)上,所述传动电机(22)设于固定板(4)上,所述传动电机(22)的输出端与传动盘组件(20)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线缆自动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盘组件(20)包括传动轮(23)、传动轴(24)和驱动轮(25),所述传动轮(23)通过传动轴(24)转动设于固定板(4)上,所述驱动轮(25)设于传动轴(24)上,所述传动带(21)套接设于传动轮(23)上,所述驱动轮(25)与转动盘(6)卡合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线缆自动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移动装置(3)包括主动送线件(26)、从动送线件(27)和送线驱动件(28),所述主动送线件(26)设于机体(1)上,所述从动送线件(27)设于机体(1)上,所述主动送线件(26)和从动送线件(27)分别设于固定板(4)的两侧,所述送线驱动件(28)设于机体(1)上,所述送线驱动件(28)与主动送线件(26)和从动送线件(27)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线缆自动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送线件(26)包括主固定框架(29)和圆球式主动送线件(30),所述主固定框架(29)设于机体(1)上,所述圆球式主动送线件(30)卡合滑动设于主固定框架(29)中;所述圆球式主动送线件(30)包括卡合移动框(31)、圆球式送线筒(32)和封堵螺柱(33),所述卡合移动框(31)卡合滑动设于主固定框架(29)中,所述圆球式送线筒(32)设于卡合移动框(31)中,所述卡合移动框(31)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34),所述封堵螺柱(33)通过内螺纹(34)与卡合移动框(31)相连;所述圆球式送线筒(32)上设有球槽(35),所述球槽(35)中活动设有移送球(3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线缆自动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送线件(27)包括从固定框架(37)和圆球式从动送线件(38),所述从固定框架(37)设于机体(1)上,所述圆球式从动送线件(38)卡合滑动设于从固定框架(37)中,所述圆球式从动送线件(38)与从固定框架(37)之间设有助力弹簧(39),所述圆球式从动送线件(38)与圆球式主动送线件(3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线缆自动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线驱动件(28)包括驱动杆(40)、驱动盘(41)、驱动带固定板(42)、转动带轮(43)、驱动带(44)、固定板件(45)和驱动电机(46),所述固定板件(45)设于机体(1)上,所述驱动盘(41)转动设于固定板件(45)上,所述主固定框架(29)侧壁上设有滑槽(47),所述驱动杆(40)的一端与卡合移动框(31)侧壁铰接,所述驱动杆(40)的另一端与驱动盘(41)偏心相连,所述驱动带固定板(42)分别设于主固定框架(29)和从固定框架(37)底壁上,所述转动带轮(43)转动设于从固定框架(37)上,所述驱动带(44)的一端设于主固定框架(29)底壁上的驱动带固定板(42)上,所述驱动带(44)的另一端套接穿过转动带轮(43)与从固定框架(37)底壁上的驱动带固定板(42)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