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天线装置、基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72738发布日期:2025-01-03 11:34阅读:25来源:国知局
基站天线装置、基站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通信,特别是涉及基站天线装置、基站。


背景技术:

1、基站天线装置一般包括反射板、移相器、辐射单元等。相关技术中,辐射单元安装于反射板的一侧,移相器安装于反射板背向辐射单元的一侧。移相器包括移相腔和位于移相腔内的移相网络等。辐射单元包括辐射臂、巴伦、馈电件等。巴伦的一端与辐射臂连接,巴伦的另一端与反射板连接。馈电件穿设于巴伦。馈电件远离辐射臂的一端穿过反射板并伸入移相腔内,从而与移相网络焊接。

2、在对基站天线装置进行维护时,有时需要将馈电件与移相网络之间脱焊,以解除二者之间的电连接。然而,对馈电件与移相网络之间进行脱焊时容易影响到移相腔内的其他焊点的焊接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相关技术中的基站天线装置,对馈电件与移相网络之间进行脱焊时容易影响到移相腔内的其他焊点的焊接可靠性的问题,提供一种基站天线装置、基站。

2、一种基站天线装置,包括:反射板、辐射单元及腔体结构;

3、所述辐射单元包括正交极化的两对辐射臂、两个巴伦及两个馈电件,所述巴伦的一端与所述辐射臂连接,两个所述馈电件一一对应地穿设于两个所述巴伦,所述巴伦与所述反射板固定连接;

4、所述腔体结构与所述辐射臂分别位于所述反射板沿第一方向的两侧,所述腔体结构与所述反射板固定连接;所述腔体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分隔的两层腔体,其中一层腔体设有沿第二方向排布的两组移相腔组及位于两组所述移相腔组之间的避位腔,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两组所述移相腔组内分别设有移相网络;另一层腔体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分隔的两个转接腔,两个所述转接腔内分别设有转接结构;

5、所述巴伦远离所述辐射臂的一端穿过所述反射板并伸入所述避位腔;两个所述馈电件的一端一一对应地穿入两个所述转接腔,所述馈电件的一端与所述转接结构连接;两个所述转接腔与两组所述移相腔组一一对应,所述转接腔内的转接结构伸入对应的所述移相腔组内,并与所述移相网络连接。

6、在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转接腔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背离的一侧分别具有敞口。

7、在一实施例中,每组所述移相腔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分隔的多个移相腔,每个所述移相腔内分别设有移相网络;同一组所述移相腔组中的各所述移相腔内的移相网络的工作频段互不相同;

8、所述转接结构包括合路网络,所述馈电件的一端与所述合路网络连接,同一组所述移相腔组中的各所述移相腔内的移相网络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转接腔内的所述合路网络连接。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移相腔对应设置的转接件,所述转接件的一端位于所述转接腔内并与所述合路网络连接,所述转接件的另一端伸入对应的所述移相腔内并与所述移相网络连接。

10、在一实施例中,每组所述移相腔组中的移相腔的数量为一个。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天线装置包括一列辐射单元列或多列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列的辐射单元列;每列所述辐射单元列包括沿第三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所述辐射单元,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腔体结构的个数与所述辐射单元列的列数相同,所述腔体结构与所述辐射单元列一一对应;

12、每个所述转接腔内设有沿所述第三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所述转接结构;每个所述转接腔内的多个所述转接结构与对应的所述辐射单元列中的多个所述辐射单元一一对应。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避位腔靠近所述反射板的一端具有敞口;所述巴伦经由所述敞口伸入所述避位腔。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巴伦与所述避位腔的腔底抵接。

15、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转接结构与所述移相网络的连接处,所述转接结构与所述移相网络中的一者设有卡槽,另一者与所述卡槽定位配合。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天线装置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部和紧固部,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巴伦的外壁,并位于所述反射板背向所述腔体结构的一侧;所述腔体结构靠近所述反射板的一端的腔壁设有螺纹孔;

17、所述紧固部包括杆部及与所述杆部连接的头部;所述杆部远离所述头部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连接部、所述反射板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以使所述头部与所述连接部背向所述反射板的一侧抵接。

18、在一实施例中,定义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虚拟轴线,定义沿第三方向的第二虚拟轴线,所述第一虚拟轴线与第二虚拟轴线交叉,以划分出四个象限,四个所述辐射臂一一对应地位于四个所述象限内;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19、沿所述第三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辐射臂彼此靠近的一侧分别设有彼此相对的避让凹槽,彼此相对的两个所述避让凹槽合围成避让孔;所述避让孔与所述紧固部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紧固部位于对应的所述避让孔的轮廓在所述反射板上的投影范围内。

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辐射臂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通的镂空区域;所述紧固部位于对应的所述镂空区域的轮廓在所述反射板上的投影范围内。

21、一种基站,包括天线罩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天线装置,所述天线罩与所述反射板连接并罩设于所述辐射单元外。

22、上述的基站天线装置、基站,两个移相腔组之间设有避位腔,巴伦远离辐射臂的一端能够穿过反射板并伸入避位腔。馈电件的一端穿过对应的巴伦和避位腔的腔底伸入对应的转接腔,与对应的转接结构连接。转接结构伸入对应的移相腔组内与对应的移相网络连接,从而使得馈电件通过对应的转接结构间接地与对应的移相网络连接。

23、对上述基站天线装置进行维护时,若需要解除馈电件与对应的移相网络之间的电连接,只需要解除馈电件与对应的转接结构的电连接即可。由于馈电件与转接结构的连接位置位于对应的转接腔内,因此,对转接腔内的馈电件与转接结构的连接位置进行解除电连接的操作时(即对馈电件与移相网络做解除电连接的操作时),操作位置位于两层腔体中的其中一层腔体中的转接腔内,从而不会影响另一层腔体中的移相腔内的其他焊点的焊接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基站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板、辐射单元及腔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接腔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背离的一侧分别具有敞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移相腔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分隔的多个移相腔,每个所述移相腔内分别设有移相网络;同一组所述移相腔组中的各所述移相腔内的移相网络的工作频段互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移相腔对应设置的转接件,所述转接件的一端位于所述转接腔内并与所述合路网络连接,所述转接件的另一端伸入对应的所述移相腔内并与所述移相网络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移相腔组中的移相腔的数量为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天线装置包括一列辐射单元列或多列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列的辐射单元列;每列所述辐射单元列包括沿第三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所述辐射单元,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腔体结构的个数与所述辐射单元列的列数相同,所述腔体结构与所述辐射单元列一一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位腔靠近所述反射板的一端具有敞口;所述巴伦经由所述敞口伸入所述避位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巴伦与所述避位腔的腔底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接结构与所述移相网络的连接处,所述转接结构与所述移相网络中的一者设有卡槽,另一者与所述卡槽定位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天线装置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部和紧固部,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巴伦的外壁,并位于所述反射板背向所述腔体结构的一侧;所述腔体结构靠近所述反射板的一端的腔壁设有螺纹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义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虚拟轴线,定义沿第三方向的第二虚拟轴线,所述第一虚拟轴线与第二虚拟轴线交叉,以划分出四个象限,四个所述辐射臂一一对应地位于四个所述象限内;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臂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通的镂空区域;所述紧固部位于对应的所述镂空区域的轮廓在所述反射板上的投影范围内。

13.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罩和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天线装置,所述天线罩与所述反射板连接并罩设于所述辐射单元外。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站天线装置、基站,该基站天线装置包括:反射板、辐射单元及腔体结构;辐射单元包括正交极化的两对辐射臂、两个巴伦及两个馈电件;腔体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分隔的两层腔体,其中一层腔体设有沿第二方向排布的两组移相腔组及位于两组移相腔组之间的避位腔;另一层腔体设有沿第二方向分隔的两个转接腔;两个馈电件的一端一一对应地穿入两个转接腔,馈电件的一端与转接结构连接;转接腔内的转接结构伸入对应的移相腔组内,并与移相网络连接。转接腔内的馈电件与转接结构的连接位置进行解除电连接的操作时,操作位置位于两层腔体中的其中一层腔体中的转接腔内,从而不会影响另一层腔体中的移相腔内的其他焊点的焊接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昱彤,王胜,刘正贵,张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