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电池包,特别是涉及一种底护板组件、电池包箱体、电池包及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动车辆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电动车辆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动力电池包作为电动车辆的动力来源,其使用安全是衡量电动车辆安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电动车辆中,动力电池包往往放置于车辆底部为车辆提供动力输出,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遇到陡坡、凹坑等不平坦路况时,车辆容易发生颠簸晃动,此时电池包容易被车底异物破坏而引发起火、爆炸等事故。
2、为此,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增加电池包底板厚度或在电池包底板上连接加强板的方式来实现电池包底部的防护,以避免电池包受到车底异物的破坏。然而,该防护方式抵抗载荷冲击的能力有限,当车底异物的强度较大时,仍然容易刺穿电池包底板,导致电池包的密封失效,甚至损伤电池包内部的电芯,严重威胁电池包的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底护板组件、电池包箱体、电池包及车辆,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包底部的防护能力有限,无法抵抗大强度载荷冲击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底护板组件,包括底板、护板和缓冲结构;
4、所述底板与所述护板层叠设置且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底板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于承载电芯;
5、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于所述底板内,和/或,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于所述护板内;所述缓冲结构沿平行于所述承载面的方向延伸布设。
6、可选地,所述底板内设置有冷却液流道。
7、可选地,所述护板包括上护板和下护板,所述上护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下护板与所述上护板固定连接;
8、所述上护板与所述下护板之间形成第一腔室,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
9、可选地,所述上护板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下护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腔室;所述凹陷部的形状及布设位置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形状及布设位置相同。
10、可选地,所述上护板的平均厚度小于所述缓冲结构的平均厚度,以及所述下护板的平均厚度小于所述缓冲结构的平均厚度。
11、可选地,所述上护板和所述下护板中的至少一个为复合板。
12、可选地,所述底板内还设置有第二腔室,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
13、可选地,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冷却液流道层叠设置,且所述第二腔室位于靠近所述护板的一侧。
14、可选地,沿垂直于所述承载面的方向,所述冷却液流道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投影内。
15、可选地,所述缓冲结构还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护板之间。
16、可选地,所述底板与所述护板之间形成第三腔室,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三腔室内。
17、可选地,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护板之间,用于密封所述第三腔室。
18、可选地,所述缓冲结构的厚度为0.05mm~100mm。
19、可选地,所述缓冲结构为非牛顿流体、微孔发泡聚丙烯材料和玻璃纤维材料中的任一种。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箱体,包括前述任一项底护板组件。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电芯和前述的电池包箱体,所述电芯放置于所述电池包箱体内。
22、可选地,沿垂直于所述承载面的方向,所述缓冲结构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电芯的投影面积。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前述的电池包。
2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护板组件、电池包箱体、电池包及车辆具有以下优势:
25、本实用新型的底护板组件中底板和/或护板内设置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具有良好的强度及机械性能,可以有效缓冲吸能,提升底护板组件抵抗外界载荷冲击的性能,在面对大强度载荷冲击时,缓冲结构可以有效吸收并削弱冲击力,防止载荷刺穿底护板组件,从而保护所承载的电芯不受损伤,保障电池包的使用安全。
26、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箱体、电池包及车辆相较于现有技术与前述的底护板组件具备相同或相似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1.一种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护板和缓冲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内设置有冷却液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包括上护板和下护板,所述上护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下护板与所述上护板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板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下护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腔室;所述凹陷部的形状及布设位置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形状及布设位置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板的平均厚度小于所述缓冲结构的平均厚度,以及所述下护板的平均厚度小于所述缓冲结构的平均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板和所述下护板中的至少一个为复合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内还设置有第二腔室,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冷却液流道层叠设置,且所述第二腔室位于靠近所述护板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承载面的方向,所述冷却液流道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投影内。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还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护板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护板之间形成第三腔室,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三腔室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护板之间,用于密封所述第三腔室。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的厚度为0.05mm~100mm。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为非牛顿流体、微孔发泡聚丙烯材料和玻璃纤维材料中的任一种。
15.一种电池包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底护板组件。
16.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和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包箱体,所述电芯放置于所述电池包箱体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承载面的方向,所述缓冲结构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电芯的投影面积。
1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电池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