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磁芯及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99231发布日期:2025-01-17 12:26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磁芯及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领域,尤其是一种组合磁芯及电感器。


背景技术:

1、传统多电感,例如三相电感结构,其芯柱材质是采用矽钢片,矽钢片在高频运用范围限制下,设计时铁芯用量大,导致成品体积通常较大,重量重。具体地,现有技术三相电感结构,其磁芯包括相互平行的上下轭以及上下轭之间的三根平行的芯柱,三个绕组分别绕在三根芯柱上。平行的上下轭水平设置,芯柱夹于上下轭之间,竖直设置。两条芯柱位于两侧,分别连接的上下轭的两端,中间芯柱位于两侧芯柱和之间等间隔的设置,中间芯柱的两端分别连接上下轭的中线位置。现有技术的三相电感结构存在以下缺陷:芯柱与上下轭之间连接不稳定,使用过程发生移位或脱落风险。芯柱为平面设计,组装过程中绕组线包套上柱子后柱子散热空间减少,散热效果减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磁芯及电感器,解决现有磁芯散热效果欠佳等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组合磁芯,包括相互平行的上轭和下轭,以及三根平行的芯柱;三根芯柱分别为左芯柱、中间芯柱和右芯柱,并排间隔地竖直设置于上轭和下轭之间;至少一根所述芯柱的侧面上设有一条或多条凹槽;所述凹槽的两端延伸至所述芯柱的上下两端。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在芯柱侧面直线延伸形成直线形凹槽,或者弯曲蜿蜒形成曲线形凹槽。

5、在一些实施例中,与所述芯柱上的凹槽对应地,上轭和/或下轭的对应侧面设有一条或多条凹槽,与所述芯柱上的凹槽对应连接,连接的凹槽贯通整个磁芯对应侧面的上下两端。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芯柱上的凹槽为沿芯柱侧面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直线形凹槽;所述上轭和/或下轭上的凹槽与所述芯柱上的凹槽对应,所述连接的凹槽为贯通整个磁芯对应侧面的高度的直线形凹槽;所述芯柱上的凹槽为沿芯柱侧面中心线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直线形凹槽;所述上轭和/或下轭上的凹槽沿上轭和/或下轭三等分线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直线形凹槽;所述芯柱为直立柱体,三根芯柱的结构和形状相同。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轭和/或下轭单面设置卡槽,具体地:

8、下轭的顶面设置凹陷的三个所述卡槽,分别与三根芯柱的下端相适配,三根芯柱的下端分别嵌合固定于所述卡槽中;和/或

9、上轭的底面设置凹陷的三个所述卡槽,与三根芯柱的上端相适配,三根芯柱的上端分别嵌合固定于所述卡槽中。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轭和下轭为平板结构,上轭和下轭的侧面为连续的平面或者为具有所述凹槽或所述卡槽的平面。

11、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轭的底面和下轭的顶面为平面,所述三根芯柱的顶面和底面为平面;所述三根芯柱的顶面与所述上轭的底面之间平面密切接触且由胶粘结固定;所述三根芯柱的底面与所述下轭的顶面之间平面密切接触且由胶粘结固定。

12、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芯柱分别连接上轭和下轭的中线位置;左芯柱连接于上轭和下轭左侧,右芯柱连接于上轭和下轭的右侧。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芯柱与所述上轭和下轭的左侧面齐平或相差预定距离;所述右芯柱与所述上轭和下轭的右侧面齐平或相差预定距离;所述三根芯柱与上轭和下轭的后侧面齐平或相差预定距离;所述三根芯柱与上轭和下轭的前侧面齐平或相差预定距离;所述相差预定距离使组装后芯柱上的线圈不会超出整体磁芯,使电感体积减小。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感器,包括磁芯和绕组线圈;所述磁芯为如上所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组合磁芯;所述绕组线圈是三个芯柱上分别绕套绕组线而形成。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申请的组合磁芯,其芯柱上设置有凹槽,绕组线包套上芯柱后散热空间增大,热效果更好;凹槽节省了磁性材料,成本更低。

17、进一步地,本申请的组合磁芯,其上轭和/或下轭单面设置卡槽,芯柱上端和/或下端嵌合固定于对应卡槽中,整体器件结构稳定性更高,不会发生移位或脱离。



技术特征:

1.一种组合磁芯,包括相互平行的上轭和下轭,以及三根平行的芯柱;三根芯柱分别为左芯柱、中间芯柱和右芯柱,并排间隔地竖直设置于上轭和下轭之间;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根所述芯柱的侧面上设有一条或多条凹槽;所述凹槽的两端延伸至所述芯柱的上下两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磁芯,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磁芯,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芯柱上的凹槽对应地,上轭和/或下轭的对应侧面设有一条或多条凹槽,与所述芯柱上的凹槽对应连接,连接的凹槽贯通整个磁芯对应侧面的上下两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磁芯,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轭和/或下轭单面设置卡槽,具体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轭和下轭为平板结构,上轭和下轭的侧面为连续的平面或者为具有所述凹槽或所述卡槽的平面。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磁芯,其特征在于:上轭的底面和下轭的顶面为平面,所述三根芯柱的顶面和底面为平面;所述三根芯柱的顶面与所述上轭的底面之间平面密切接触且由胶粘结固定;所述三根芯柱的底面与所述下轭的顶面之间平面密切接触且由胶粘结固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磁芯,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1-4或8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芯柱与所述上轭和下轭的左侧面齐平或相差预定距离;所述右芯柱与所述上轭和下轭的右侧面齐平或相差预定距离;所述三根芯柱与上轭和下轭的后侧面齐平或相差预定距离;所述三根芯柱与上轭和下轭的前侧面齐平或相差预定距离;

10.一种电感器,包括磁芯和绕组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磁芯;所述绕组线圈是三个芯柱上分别绕套绕组线而形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磁芯以及电感器。所述磁芯组合包括相互平行的上轭和下轭,以及三根平行的芯柱;三根芯柱分别为左芯柱、中间芯柱和右芯柱,并排间隔地竖直设置于上轭和下轭之间;至少一根所述芯柱的侧面上设有一条或多条凹槽;所述凹槽的两端延伸至所述芯柱的上下两端。分别在三根芯柱上包套绕组线形成线圈,与组合磁芯一起构成电感器。本申请的组合绕组和电感器,绕组线包套上芯柱后芯柱的散热空间相对增大,散热效果提升,整体磁性材料成本也降低。

技术研发人员:刘欢,林洁红,朱岁如,邹伟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铂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31
技术公布日:2025/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