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实验室的自然接地极组成的复合接地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90451发布日期:2024-11-27 11:34阅读:9来源:国知局
特高压实验室的自然接地极组成的复合接地网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特高压实验室的自然接地极组成的复合接地网。


背景技术:

1、建筑接地是为电流流入大地提供一条低电阻(或低阻抗)路径,传统接地电阻要求一般为0.5ω,而对于1000kv特高压基准实验室的接地电阻目标值为0.3ω,为实现接地电阻目标值0.3ω,就要尽可能多的并联接地极,尽管同一空间内并联的接地极越多,互电阻就增加,接地电阻并联值增大,但接地电阻阻值始终随并联接地极数量增加而下降。

2、传统的实验室接地是采用人工垂直接地极和人工水平接地极(人工埋入大地中的专用接地金属导体称为人工接地极)组成复合接地网。采用此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3、(1)为保证接地效果接地极通常采用铜材或者钢材,造价高;

4、(2)接地网施工需要耗费大量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5、(3)同一空间内随着接地极数量增加,互电阻就增加,接地电阻并联值增大,降阻效果减弱。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特高压实验室的自然接地极组成的复合接地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实验室接地在同一空间内随着接地极数量增加,互电阻就增加,接地电阻并联值增大,降阻效果减弱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特高压实验室的自然接地极组成的复合接地网,包括多个单元接地网、连接于多个单元接地网的承台钢筋网、用于连接至屋面防雷装置且连接于该承台钢筋网的结构柱主筋、以及连接于该结构柱主筋的地梁主筋,每个该单元接地网包括相互并联的多根桩基主筋。

3、本实用新型特高压实验室的自然接地极组成的复合接地网进一步改进在于,多根该桩基主筋通过导电环连接,该导电环共同套设于每根桩基的所有桩基主筋外周。

4、本实用新型特高压实验室的自然接地极组成的复合接地网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承台钢筋网为网格状网片,该承台钢筋网穿过多根桩基顶部且连接于每根桩基的其中一根该桩基主筋。

5、本实用新型特高压实验室的自然接地极组成的复合接地网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承台钢筋网的两侧向上翻折形成有上翻段。

6、本实用新型特高压实验室的自然接地极组成的复合接地网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结构柱主筋下部形成有用于固定至该承台钢筋网上的弯折段。

7、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建筑结构本身自带的金属代替人工接地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实验室接地在同一空间内随着接地极数量增加,互电阻就增加,接地电阻并联值增大,降阻效果减弱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利用结构主体金属作为接地网,节省材料,缩短工期,节约空间,减少劳动力,人工接地网和自然接地网并联形成的两级空间接地系统,合理利用空间,减少电流屏蔽效应,有效降低电阻。



技术特征:

1.一种特高压实验室的自然接地极组成的复合接地网,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单元接地网、连接于多个单元接地网的承台钢筋网、用于连接至屋面防雷装置且连接于所述承台钢筋网的结构柱主筋、以及连接于所述结构柱主筋的地梁主筋,每个所述单元接地网包括相互并联的多根桩基主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压实验室的自然接地极组成的复合接地网,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桩基主筋通过导电环连接,所述导电环共同套设于每根桩基的所有桩基主筋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压实验室的自然接地极组成的复合接地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钢筋网为网格状网片,所述承台钢筋网穿过多根桩基顶部且连接于每根桩基的其中一根所述桩基主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特高压实验室的自然接地极组成的复合接地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钢筋网的两侧向上翻折形成有上翻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压实验室的自然接地极组成的复合接地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柱主筋下部形成有用于固定至所述承台钢筋网上的弯折段。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特高压实验室的自然接地极组成的复合接地网,包括多个单元接地网、连接于多个单元接地网的承台钢筋网、用于连接至屋面防雷装置且连接于该承台钢筋网的结构柱主筋、以及连接于该结构柱主筋的地梁主筋,每个该单元接地网包括相互并联的多根桩基主筋。本技术通过采用建筑结构本身自带的金属代替人工接地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实验室接地在同一空间内随着接地极数量增加,互电阻就增加,接地电阻并联值增大,降阻效果减弱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利用结构主体金属作为接地网,节省材料,缩短工期,节约空间,减少劳动力,人工接地网和自然接地网并联形成的两级空间接地系统,合理利用空间,减少电流屏蔽效应,有效降低电阻。

技术研发人员:黄艳美,唐康跃,田野,李晓雷,刘浩,陈鹏,张飞,范玮武,徐罗平,黎志,易建斌,郭志忠,柯军玉,赵福圣,黄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06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