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1、转换开关实现了负载线路在两路电源之间的转换,被广泛应用在各种不间断供电的场所,以保证供电可靠性。
2、在现有产品中,转换开关通常是由切换两组触头机构的分合闸状态来实现对常用、备用电源的切换,两组触头机构分别通过两个转轴以及连接在两个转轴之间的联锁机构实现联动,如此结构存在如下缺陷:其一,两个转轴以及联锁机构占用空间大,配合繁琐,不利于小型化设计;其二,两组触头机构的分合闸状态切换几乎为同时进行,不利于满足常、备电源供电切换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转换开关。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换开关,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导电系统,所述导电系统包括转轴和两组触头机构,所述转轴的转轴本体转动设置在两组触头机构之间,每组触头机构包括间隔设置的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每组触头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联动件,所述联动件铰接于动触头组件与转轴本体之间,且两个联动件在转轴本体上的铰接点与转轴本体的轴心不共线,转动转轴驱动驱动组件,使其中一组触头机构先分闸到位,另一组触头机构再合闸到位。
4、优选的,每组驱动组件在平衡位置与死点位置之间切换,其中一组驱动组件转至死点位置,驱动相连的触头机构合闸到位,另一种驱动组件转至平衡位置,使相连的触头机构分闸到位。
5、优选的,在死点位置,所述联动件的两个铰接点以及转轴本体的轴心共线,在平衡位置,所述联动件的两个铰接点与转轴本体的轴心不共线。
6、优选的,所述转轴依次在第一位置、中间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转轴转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其中一组触头机构合闸到位,另一组触头机构分闸到位,当转至中间位置时,两组触头机构中的动触头组件与静触头组分离。
7、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连接于动触头组件,所述复位件与联动件配合驱动所述动触头组件。
8、优选的,所述转轴还包括两个连接部,每个连接部凸出设置于转轴本体的圆周侧壁,每个连接部设有用于铰接联动件的连接孔。
9、优选的,所述外壳内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转轴的一侧,两个连接部分别与限位部止挡配合以限制转轴的转动范围。
10、优选的,所述导电系统还包括成对设置的接线组件,每组触头机构连接在一对接线组件之间,其中一对接线组件之间的间隔小于另一对接线组件之间的间隔。
11、优选的,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触头支持和动触桥,所述触头支持的中部设有装配槽,所述动触桥设置于装配槽内,动触桥的两端作为动接触部延伸至装配槽外;
12、所述静触头组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静触头,每个静触头分别设置有一个静接触部,每个静接触部与一个动接触部间隔相对。
13、优选的,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与导电系统层叠设置,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电机以及由电机驱动的齿轮组,所述齿轮组的输出端与转轴驱动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转换开关,由一个一体式的转轴与两组驱动组件配合驱动两组触头机构,节省了内部空间,使内部结构更为紧凑,同时,一组触头机构的分闸到位先于另一组触头机构的合闸到位,能够满足两组电源输入需求,提升了使用安全性。
15、此外,由驱动组件在平衡位置与死点位置之间切换,从而驱动触头机构在分闸到位与合闸到位之间切换,其配合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好。
16、此外,转轴在三个位置之间转动,在转至中间位置时,两组触头机构的动触头组件与静触头组分离,通过设置中间位置,利于延长先分闸触头机构与后合闸触头机构之间的时间差,进一步满足电源输入需求,提升安全性。
17、此外,转轴的连接部既可以用于铰接驱动组件,又可以与外壳内的限位部配合限制转轴的转动角度,提升了整体的可靠性。
1.转换开关,包括外壳(1)以及设置于外壳(1)内的导电系统(2),所述导电系统(2)包括转轴(22)和两组触头机构,所述转轴(22)的转轴本体(220)转动设置在两组触头机构之间,每组触头机构包括间隔设置的动触头组件(241)和静触头组,其特征在于:每组触头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联动件(231),所述联动件(231)铰接于动触头组件(241)与转轴本体(220)之间,且两个联动件(231)在转轴本体(220)上的铰接点与转轴本体(220)的轴心不共线,转动转轴(22)驱动驱动组件,使其中一组触头机构先分闸到位,另一组触头机构再合闸到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每组驱动组件在平衡位置与死点位置之间切换,其中一组驱动组件转至死点位置,驱动相连的触头机构合闸到位,另一种驱动组件转至平衡位置,使相连的触头机构分闸到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死点位置,所述联动件(231)的两个铰接点以及转轴本体(220)的轴心共线,在平衡位置,所述联动件(231)的两个铰接点与转轴本体(220)的轴心不共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2)依次在第一位置、中间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转轴(22)转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其中一组触头机构合闸到位,另一组触头机构分闸到位,当转至中间位置时,两组触头机构中的动触头组件(241)与静触头组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复位件(232),所述复位件(232)连接于动触头组件(241),所述复位件(232)与联动件(231)配合驱动所述动触头组件(2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2)还包括两个连接部(22a),每个连接部(22a)凸出设置于转轴本体(220)的圆周侧壁,每个连接部(22a)设有用于铰接联动件(231)的连接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限位部(11),所述限位部(11)位于转轴(22)的一侧,两个连接部(22a)分别与限位部(11)止挡配合以限制转轴(22)的转动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系统(2)还包括成对设置的接线组件,每组触头机构连接在一对接线组件之间,其中一对接线组件之间的间隔小于另一对接线组件之间的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组件(241)包括触头支持(2411)和动触桥,所述触头支持(2411)的中部设有装配槽,所述动触桥设置于装配槽内,动触桥的两端作为动接触部(2412)延伸至装配槽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还设置有驱动系统(3),所述驱动系统(3)与导电系统(2)层叠设置,所述驱动系统(3)包括电机(33)以及由电机(33)驱动的齿轮组(32),所述齿轮组(32)的输出端与转轴(22)驱动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