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65623发布日期:2025-01-14 21:31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储能,尤其涉及一种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堆叠式的储能装置包括多个依次叠置排布的电池模组,并且各个电池模组之间串联和/或并联。为了便于搬运各个电池模组,电池模组上通常设置有把手,但是把手的设置使得整个储能装置的外观不平整、不统一,影响了整个储能装置的美观性。

2、在相关技术中,通常在电池模组的顶部设置把手,在电池模组的底部向电池模组的内部凹陷形成一个容置槽,当相邻两个电池模组叠置时,底部的电池模组上的把手恰好容置在顶部的电池模组的容置槽中,从而使得整个储能装置的外观更加平整美观。但是,为了保证容置槽对整个把手的容置效果,容置槽向电池模组的内部凹陷的深度较深,从而减少了电池模组的内部空间,降低了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此外,当需要对单个电池模组进行包装运输时,电池模组顶部的把手大大增加了包装箱的尺寸,提高了运输成本。

3、因此,亟需一种储能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装置,以减少收纳提拉组件的容置槽向电池模组内部凹陷的深度,提高电池模组内部的空间和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并且能够提高单个电池模组和整个储能装置的美观性,还能够减少电池模组的包装尺寸,降低运输成本。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储能装置,包括:

4、多个电池模组,多个所述电池模组依次叠置排布,并且每个所述电池模组的顶部均向内凹陷形成有容置槽;以及

5、提拉组件,所述提拉组件包括提拉件和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设置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上,所述提拉件与所述安装件活动连接,所述提拉件具有握持状态和收纳状态,当所述提拉件处于所述握持状态时,所述提拉件具有外伸出所述容置槽的握持位置,当所述提拉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提拉件具有收纳于所述容置槽内的收纳位置。

6、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提拉件与所述安装件转动连接,所述提拉件能相对于所述安装件朝向所述容置槽的外部方向翻转至所述握持位置。

7、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提拉件包括提拉把手,所述提拉把手包括相连接的提拉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安装件转动连接,所述提拉组件还包括:

8、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安装件上,所述限位件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抵接,所述限位件被配置为限制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安装件朝向所述容置槽的外部方向翻转的极限位置。

9、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安装件上开设有避让凹槽,所述避让凹槽朝向所述提拉把手的一侧的侧壁为所述限位件。

10、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安装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均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容置槽的底壁共同夹持形成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穿设在所述连接孔中。

11、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均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可拆卸固定连接。

12、作为可选方案,每个所述电池模组的顶端沿其对角线方向均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提拉组件。

13、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电池模组的底端和所述电池模组的顶端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插拔公端,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插拔母端,相邻叠置的两个所述电池模组通过对应的所述插拔公端与所述插拔母端插接相通电。

14、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

15、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能够相互插接的定位头和定位座,所述电池模组的顶端和所述电池模组的底端两者中的一者上设置有所述定位头,两者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所述定位座。

16、作为可选方案,在相邻叠置的两个所述电池模组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定位组件。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该储能装置包括提拉组件以及多个电池模组,其中,多个电池模组依次叠置排布,并且每个电池模组的顶部均向内凹陷形成有容置槽,提拉组件包括提拉件以及安装件,安装件固定安装于容置槽的底壁上,提拉件与安装件活动连接,提拉件具有握持状态和收纳状态,当提拉件处于握持状态时,提拉件具有外伸出容置槽的握持位置,当提拉件处于收纳状态时,提拉件具有收纳于容置槽内的收纳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能装置,当需要搬运电池模组时,将提拉件运动至伸出容置槽的握持位置,当不需要搬运电池模组时,提拉件运动至收纳于容置槽内的收纳位置,使得容置槽向电池模组内部凹陷的深度无需完全容置处于握持位置的提拉件,从而有效减少了容置槽向电池模组内部凹陷的深度,提高了电池模组内部的空间,提高了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此外,由于提拉件能够收纳于容置槽内,提高了单个电池模组以及整个储能装置的美观性,也减少了单个电池模组的包装尺寸,降低了运输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件(21)与所述安装件(22)转动连接,所述提拉件(21)能相对于所述安装件(22)朝向所述容置槽(121)的外部方向翻转至所述握持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件(21)包括提拉把手,所述提拉把手包括相连接的提拉部(211)和第一连接部(212),所述第一连接部(212)与所述安装件(22)转动连接,所述提拉组件(2)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22)上开设有避让凹槽(2221),所述避让凹槽(2221)朝向所述提拉把手的一侧的侧壁为所述限位件(2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2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部(221)、第二连接部(222)以及第二安装部(223),所述第一安装部(221)和所述第二安装部(223)均与所述容置槽(121)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22)和所述容置槽(121)的底壁共同夹持形成有连接孔(2222),所述第一连接部(212)转动穿设在所述连接孔(2222)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21)和所述第二安装部(223)均与所述容置槽(121)的底壁可拆卸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池模组(1)的顶端沿其对角线方向均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提拉组件(2)。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1)的底端和所述电池模组(1)的顶端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插拔公端(14),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插拔母端(15),相邻叠置的两个所述电池模组(1)通过对应的所述插拔公端(14)与所述插拔母端(15)插接相通电。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相邻叠置的两个所述电池模组(1)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定位组件(3)。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装置。该储能装置包括提拉组件和多个电池模组,多个电池模组依次叠置排布,并且每个电池模组的顶部均向内凹陷形成有容置槽,提拉组件包括提拉件以及安装件,安装件固定安装于容置槽的底壁上,提拉件与安装件活动连接,提拉件具有握持状态和收纳状态,当提拉件处于握持状态时,提拉件具有外伸出容置槽的握持位置,当提拉件处于收纳状态时,提拉件具有收纳于容置槽内的收纳位置。该储能装置减少了容置槽向电池模组内部凹陷的深度,提高了电池模组内部的空间和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还提高了单个电池模组和整个储能装置的美观性,还能够减少单个电池模组的包装尺寸,降低运输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张森源,郑司根,刘永进,汪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18
技术公布日:2025/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