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体以及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49836发布日期:2025-02-06 17:26阅读:2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体以及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为接线端子领域,具体设计一种导体以及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1、接线端子是电气设备或电路接入连接中重要的连接组成部件,为实现导线方便快捷连接到连接器上,它其实就是一段封在绝缘塑料里面的金属片,两端都有孔可以插入导线,有螺丝用于紧固或者松开,比如两根导线,有时需要连接,有时又需要断开,这时就可以用端子把它们连接起来,并且可以随时断开,而不必把它们焊接起来或者缠绕在一起,很方便快捷。现有的接线端子使用焊脚安装在接线板上,只具有一个接线孔,无法实现多线连接,因此获得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导体以及接线端子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一种导体,包括导体组件,所述导体组件包括导体主体、分设于所述导体主体两侧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分别形成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

2、所述导体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导体主体的焊脚,所述焊脚形成第三导电部。

3、所述导体主体上开设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至少一侧壁开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两侧。所述焊脚连接于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之间的导体主体下方,以使导体组件形成y型。

4、所述导体组件包括第一片式结构,第一片式结构中部弯折形成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两端分别弯折以分别形成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壁经冲裁后弯折以形成焊脚。

5、所述第一弹片和/或第二弹片开设有第一纹路。

6、所述第一弹片和/或第二弹片的外端弯折形成安装部。

7、通过上述技术方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导体可以配合连接实现两根导线的对侧进线导电,且采用一片式冲裁冲压生产,结构简单,便于批量生产。

8、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导体组件,还包括基体,所述导体组件至少部分置于基体内,基体上分别开设与导体组件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配合的第一控制孔、第二控制孔,基体上分别开设与导体组件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配合夹线的第一进线口和第二进线口。

9、还包括至少一个与导体组件配合的接线框,接线框配合于所述第一进线口和/或第二进线口处,所述接线框上设有接线腔,接线腔的开口至少部分与第一进线口和/或第二进线口连通,所述接线框上开设有与连通接线腔和第一控制孔或第二控制孔的第三控制孔,所述第一弹片或第二弹片至少部分位于接线腔且至少部分位于第三控制孔的投影范围,以使控制件穿过第三控制孔使得第一弹片或第二弹片形变后配合接线框夹持住导线。

10、所述第三控制孔或第一控制孔为螺孔,所述第三控制孔或第二控制孔为螺孔;

11、所述第一进线口和第二进线口位于基体两侧;

12、所述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对称设置;

13、所述基体上开设有穿孔,所述导体组件的焊脚从所述穿孔穿出;

14、所述接线腔的内壁至少一侧开设有第二纹路;

15、所述接线框为第二片式结构,第二片式结构的两端分别开设第一孔和第二孔,两端弯折相叠,一片式结构的片体形成接线框的侧壁,其中一端插设于开设在另一端的插槽,第一孔和第二孔形成第三控制孔;接线框的侧壁冲裁后弯折形成第二限位块。

16、若干基体线性排布。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焊脚连接至例如pcb板上,可实现导线的对向接线功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导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组件(1),所述导体组件(1)包括导体主体(101)、以及分设于所述导体主体(101)两侧的第一弹片(102)和第二弹片(103),所述第一弹片(102)和第二弹片(103)分别形成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组件(1)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导体主体(101)的焊脚(104),所述焊脚(104)形成第三导电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主体(101)上开设第一凹槽(105),第一凹槽(105)的至少一侧壁开设有第一限位块(106),所述第一弹片(102)和第二弹片(103)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105)的开口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焊脚(104)连接于第一弹片(102)和第二弹片(103)之间的导体主体(101)下方,以使导体组件(1)形成y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组件(1)包括第一片式结构,所述第一片式结构中部弯折形成第一凹槽(105),第一凹槽(105)的两端分别弯折以分别形成第一弹片(102)和第二弹片(103),所述第一凹槽(105)的槽底壁经冲裁后弯折以形成焊脚(10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102)和/或第二弹片(103)开设有第一纹路(1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102)和/或第二弹片(103)的外端弯折形成安装部(108)。

8.一种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2)和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导体,所述导体的导体组件(1)至少部分置于基体(2)内,基体(2)上分别开设与导体组件(1)的第一弹片(102)和第二弹片(103)配合的第一控制孔(201)、第二控制孔(202),基体(2)上分别开设与导体组件(1)的第一弹片(102)和第二弹片(103)配合夹线的第一进线口(203)和第二进线口(20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与导体组件(1)配合的接线框(3),接线框(3)配合于所述第一进线口(203)和/或第二进线口(204)处,所述接线框(3)上设有接线腔(301),接线腔(301)的开口至少部分与第一进线口(203)和/或第二进线口(204)连通,所述接线框(3)上开设有与连通接线腔(301)和第一控制孔(201)或第二控制孔(202)的第三控制孔(302),所述第一弹片(102)或第二弹片(103)至少部分位于接线腔(301)且至少部分位于第三控制孔(302)的投影范围,以使控制件穿过第三控制孔(302)使得第一弹片(102)或第二弹片(103)形变后配合接线框(3)夹持住导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孔(302)或第一控制孔(201)为螺孔,或所述第三控制孔(302)或第二控制孔(202)为螺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导体,包括导体组件,所述导体组件包括导体主体、分设于所述导体主体两侧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分别形成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导体组件,还包括基体,所述导体组件至少部分置于基体内,基体上分别开设与导体组件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配合的第一控制孔、第二控制孔,基体上分别开设与导体组件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配合夹线的第一进线口和第二进线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焊脚连接至例如PCB板上,可实现导线的对向接线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陆涨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三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419
技术公布日:2025/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