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电池,特别涉及一种固态电池模块。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设有该固态电池模块的电池包和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1、固态电池因其电解质采用固态形式,在使用时需要足够压紧力保持其界面充分接触。然而,现有技术中,固态电池结构中通过两侧的端板进行压紧固定时,电池叠片组的中部位置存在压紧力不足,影响电池界面充分接触,导致影响固态电池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固态电池模块,以保证电池界面充分接触,而利于提升固态电池性能。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固态电池模块,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端板,夹设在两所述端板之间的电池叠片组,以及多个连接件;
4、至少其一所述端板的一侧间隔设有固定板;
5、各个所述连接件贯穿两所述端板和所述电池叠片组,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上,且至少其一所述连接件上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紧在所述固定板以及与所述固定板相邻的所述端板上。
6、进一步的,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板螺接相连。
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上对应各所述连接件设有连接孔;各所述连接件一一对应穿设在各所述连接孔中,且各所述连接件的端部螺接有螺母。
8、进一步的,多个所述连接孔沿所述固定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和/或,多个所述连接孔沿所述固定板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
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内设有腔体,所述腔体沿所述连接件的轴向贯通设置;所述腔体内设有与外部换热装置相连的换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用于对所述电池叠片组内部进行换热。
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内设有腔体,所述腔体沿所述连接件的轴向贯通设置;所述腔体内设有用于对所述电池叠片组内部进行加热的加热件。
11、进一步的,所述加热件采用加热丝。
12、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叠片组包括正极层、固体电解质层及负极层,所述电池叠片组上的过孔贯穿所述正极层、所述固体电解质层及所述负极层;所述正极层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材料层,所述负极层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材料层。
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态电池模块,通过贯穿端板和电池叠片组的多个连接件,以及设置在连接件上的弹性件,由此利用多个连接件和弹性件的弹性力压紧电池叠片组,可保证电池界面的充分接触,而且弹性件的压紧,也能够为电池叠片组使用过程中的鼓胀变形提供一定空间,从而可提升固态电池性能,并有着很好的使用效果。
15、此外,连接件与固定板采用螺接的方式连接,可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同时也便于电池叠片组的安装及拆卸。设置连接件贯穿固定板上的连接孔,并通过端部的螺母进行固定,如此可通过改变螺母旋入连接件的位置,调节施加在电池叠片组上的压力。
16、另外,多个连接孔的布置,可有效解决电池叠片组的中部约束不足的问题,利于对电池叠片组提供较大的约束力,并能够进一步保证电池界面的充分接触,而进一步提升固态电池性能。在连接件内设置腔体,并在腔体中设置与外部换热装置相连的换热管路,有利于对电池叠片组的内部进行加热或冷却。另外在腔体中设置的加热件,可实现对电池叠片组的内部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效率。
1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中设有如上所述的固态电池模块。
18、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中设有如上所述的固态电池模块。
19、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和储能装置,与如上所述的固态电池模块,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1.一种固态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态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态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态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固态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9.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10.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