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极片、电芯及电池。
背景技术:
1、在电动车辆中往往设置有电池装置,电池装置用于向电动车辆提供动力。电池装置中包括多个电池,电池包括壳体、电解液和极片,极片和电解液设于壳体内。在电池工作时,极片通过电解液传输电荷,因此电解液对极片的浸润和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充电速度息息相关。相关技术中,电解液的浸润性较差,不利于电池能量密度及充电速度的提升。
2、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极片、电芯及电池,进而至少一定程度上提升电解液的浸润性。
2、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极片,所述电池极片包括:
3、集流体;
4、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设于所述集流体的一面,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有多个第一孔洞;
5、第二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设于所述集流体背离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一面,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有多个第二孔洞;
6、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孔洞中至少部分孔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孔洞的深度,和/或多个所述第一孔洞中至少部分孔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孔洞的面积。
7、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芯,所述电芯包括上述的电池极片。
8、根据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上述的电芯。
9、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片,包括集流体、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分别设于集流体的两面,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有多个第一孔洞,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有多个第二孔洞,通过在第一活性物质层上设置第一孔洞,在第二活性物质层上设置第二孔洞,能够提升电解液的浸润性能,并且在极片上造孔时,在第一活性物质层上先加工第一孔洞,然后在第二活性物质层上加工第二孔洞,加工第二孔洞时,会造成第一孔洞的回填,回填导致第一孔洞变小或者变浅,进而影响电解液的浸润率,本公开通过多个第一孔洞中至少部分孔的深度大于第二孔洞的深度,和/或多个第一孔洞中至少部分孔的面积大于第二孔洞的面积,能够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第一孔洞回填而影响浸润率的问题,有利于电池能量密度及充电速度的提升。
10、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1.一种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极片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洞的深度为10μm-5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洞的深度为5μm-40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洞的深度和所述第二孔洞的深度的差值为0.01μm-10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第一孔洞之间的距离为40μm-2000μm,相邻的第二孔洞之间的距离为40μm-2000μ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极片包括边缘区和中心区,所述边缘区环绕所述中心区,所述电池极片中和电池极片的边缘的最小距离在30mm以内的为所述边缘区,在所述中心区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孔洞的深度和所述第二孔洞的深度的最大差值为0.01μm-8μm,在所述边缘区所述第一孔洞的深度和所述第二孔洞的深度的最大差值为1μm-10μ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孔洞中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相关孔,第一相关孔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相关孔的深度,和/或所述第一相关孔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相关孔的面积,所述第一相关孔为多个所述第一孔洞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相关孔为多个所述第二孔洞中和目标区域的距离小于等于50μm的孔,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一相关孔在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投影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相关孔和所述目标区域至少部分重合,或者所述第二相关孔和所述目标区域相邻。
9.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电池极片。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