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塑胶结构、端盖组件以及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87056发布日期:2025-04-22 16:01阅读: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塑胶结构、端盖组件以及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储能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下塑胶结构、端盖组件以及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1、经研究发现,目前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电解液会因挥发或使用时外界的晃动而聚集在极柱与下塑胶之间的夹层处,这会导致一部分电解液并未参与电化学反应造成了浪费。此外,由于聚集在极柱与下塑胶夹层的电解液长时间与密封圈接触,进而会导致密封圈浸蚀而失效,从而引起极柱漏气,致使电芯失效的情况发生。

2、因此,需要一种下塑胶结构、端盖组件以及储能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塑胶结构、端盖组件以及储能装置,以减少密封圈失效率,且能够提高电解液利用率。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塑胶结构,包括下塑胶本体、支撑垫层以及多个凸起;

3、所述下塑胶本体内具有极柱通孔;

4、所述支撑垫层环绕所述极柱通孔,且凸设在所述下塑胶本体的上表面;

5、多个所述凸起呈环状设置在所述支撑垫层的内壁上,且朝向所述极柱通孔的轴心方向延伸;

6、相邻两个所述凸起之间形成流通间隙;

7、所述凸起朝向所述极柱通孔的一端上表面设置有凹槽,以联通相邻两个所述流通间隙。

8、进一步的,所述凸起设置为阶梯型结构,以形成所述凹槽。

9、进一步的,所述凸起远离所述极柱通孔的一侧顶壁与所述支撑垫层上表面齐平。

10、进一步的,所述流通间隙为梯形,且所对应的圆心角α为10°-30°。

11、进一步的,所述凸起均设置为梯形结构,使相邻两个所述凸起之间形成梯形的所述流通间隙。

12、进一步的,所述流通间隙的数量为偶数个。

13、在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端盖组件,包括光铝片、极柱本体、上塑胶、密封圈以及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下塑胶结构;

14、所述光铝片安装在所述下塑胶结构的上表面;

15、所述极柱本体依次穿设所述极柱通孔以及所述光铝片,且通过所述上塑胶与所述光铝片以及所述下塑胶结构保持相对固定,并与所述极柱通孔之间预留有环形缝隙;

16、所述密封圈安装在所述极柱本体的外壁上,且夹设在所述极柱本体与所述光铝片之间;

17、当所述极柱本体稳固安装在所述极柱通孔内部时,所述密封圈挤压形变至与所述凸起的一端紧贴。

18、进一步的,当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凸起的一端紧贴时,所述凹槽、所述流通间隙以及所述环形缝隙之间形成电解液流通的通道。

19、进一步的,所述极柱本体与所述光铝片之间围绕形成环绕型绝缘腔室。

20、在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储能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端盖组件;

21、其中,所述储能装置设置为电池。

2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通过设置多个凸起,且凸起沿极柱通孔的轴心方向延伸,使得相邻两个凸起之间形成流通间隙,且在凸起上设置凹槽,以将相邻两个流通间隙串联在一起,并使得极柱本体配合密封圈置于极柱通孔内部时,由于极柱本体与极柱通孔之间形成有环形缝隙,故置于极柱本体与下塑胶本体之间的电解液,能够沿凹槽、流通间隙以及环形缝隙所形成的通道排出,即使得电解液不会长时间聚集在下塑胶本体与极柱本体之间,从而保证密封圈不会因长时间与电解液接触而失效,提高装置运行的稳定性,此外,由于电解液能够沿通道回流以参加电化学反应,故还能够提高电解液利用率。



技术特征:

1.一种下塑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塑胶本体、支撑垫层以及多个凸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设置为阶梯型结构,以形成所述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远离所述极柱通孔的一侧顶壁与所述支撑垫层上表面齐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间隙为梯形,且所对应的圆心角α为10°-3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塑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均设置为梯形结构,使相邻两个所述凸起之间形成梯形的所述流通间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间隙的数量为偶数个。

7.一种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光铝片、极柱本体、上塑胶、密封圈以及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下塑胶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凸起的一端紧贴时,所述凹槽、所述流通间隙以及所述环形缝隙之间形成电解液流通的通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本体与所述光铝片之间围绕形成环绕型绝缘腔室。

10.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揭示了一种下塑胶结构、端盖组件以及储能装置,其中,所述下塑胶结构包括下塑胶本体、支撑垫层以及多个凸起;所述下塑胶本体内具有极柱通孔;所述支撑垫层环绕所述极柱通孔,且凸设在所述下塑胶本体的上表面;多个所述凸起呈环状设置在所述支撑垫层的内壁上,且朝向所述极柱通孔的轴心方向延伸;相邻两个所述凸起之间形成流通间隙;所述凸起朝向所述极柱通孔的一端上表面设置有凹槽,以联通相邻两个所述流通间隙。本技术通过上述设置,减少密封圈失效率,以提高装置运行的稳定性,且能够提高电解液利用率,避免资源的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冯群翔,占莎,杨恒峰,蒋治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613
技术公布日:2025/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