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08313发布日期:2025-04-11 18:01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模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模组,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结构。


背景技术:

1、电池模组是由多个电芯组装而成的单元,电池模组中电芯的型号有多种,采用不同型号的电芯形成的电池模组的尺寸存在差异,需要对不同的电池模组分别制作不同上盖、下盖以及外壳,而不同的盖、下盖以及外壳的成型均需要采用不同的模具或设备,这无疑会增加成本的投入。

2、因此,为了节约成本,有必要提出一种电池模组结构,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在
技术实现要素: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2、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结构,包括:电池模组,其通过支架组件与上盖组件和下盖组件连接;

3、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支架,与第一支架匹配的电池模组,通过第一支架与上盖组件和下盖组件连接;

4、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两个第二支架,与第二支架匹配的电池模组,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形成的组合支架与上盖组件和下盖组件连接。

5、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用于与第一支架匹配的电池模组卡接。

6、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用于与第二支架匹配的电池模组卡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侧设有能够插入至第一安装槽内的安装架。

7、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满足的设计条件为:与第一支架匹配的电池模组和第一支架连接后的高度为第一高度,与第二支架匹配的电池模组和第二支架连接后的高度为第二高度,所述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相同。

8、优选的是,还包括:外壳,其套接在连接好的支架组件和电池模组的外侧。

9、优选的是,所述外壳的端部与第一支架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用于安装上盖组件或下盖组件的安装区域,所述安装区域的一周形成防水槽,所述防水槽内设有防水层;所述上盖组件和下盖组件上均设有能够插接在防水槽内的环形连接部,所述环形连接部与防水槽通过防水层进行密封。

10、优选的是,所述防水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撑层、挤压层以及第二支撑层,所述挤压层内设有胶水包,所述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对挤压层形成压力作用后,胶水包破开,其内的胶水流至挤压层外部。

11、优选的是,所述挤压层内设有至少一个容纳腔,所述胶水包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挤压层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插口,所述挤压层的内环和外环的外侧壁上均设有向容纳腔一侧凹陷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处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胶水包破开后,由第一通孔流至第一凹槽内。

12、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内均设有支撑腔,所述支撑腔内设有弹性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靠近插口的一侧为弧形支撑体,所述弧形支撑体的凹陷部分设有刺破部,所述插口处设有向容纳腔一侧延伸设置的限位体,所述刺破部能够与限位体卡接。

13、优选的是,所述环形连接部上间隔设有凸出部,与凸出部对应的挤压层的插口上设有封板,所述封板上设有多个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胶水包破开后,能够由第二通孔流出;与凸出部对应的第一支撑层或第二支撑层上,设有与凸出部对应的避让空间。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发明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实现不同电池模组的组装,由于与上盖组件和下盖组件配合连接的均为第一支架,所以对于不同电池模组的组装结构中所采用的上盖组件和下盖组件的尺寸均相同,仅制作一种上盖组件和下盖组件即可匹配多种电池模组的组装结构,节省了制作电池模组结构的成本。

16、本发明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模组,其通过支架组件与上盖组件(3)和下盖组件(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槽(11),所述第一安装槽(11)内设有第一卡扣(12),所述第一卡扣(12)用于与第一支架(1)匹配的电池模组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2)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槽(21),所述第二安装槽(21)内设有第二卡扣(22),所述第二卡扣(22)用于与第二支架(2)匹配的电池模组卡接;所述第二支架(2)的另一侧设有能够插入至第一安装槽(11)内的安装架(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满足的设计条件为:与第一支架(1)匹配的电池模组和第一支架(1)连接后的高度为第一高度,与第二支架(2)匹配的电池模组和第二支架(2)连接后的高度为第二高度,所述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7),其套接在连接好的支架组件和电池模组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7)的端部与第一支架(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用于安装上盖组件(3)或下盖组件(4)的安装区域,所述安装区域的一周形成防水槽(8),所述防水槽(8)内设有防水层(9);所述上盖组件(3)和下盖组件(4)上均设有能够插接在防水槽(8)内的环形连接部(14),所述环形连接部(14)与防水槽(8)通过防水层(9)进行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9)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撑层(91)、挤压层(92)以及第二支撑层(93),所述挤压层(92)内设有胶水包(94),所述第一支撑层(91)和第二支撑层(93)对挤压层(92)形成压力作用后,胶水包(94)破开,其内的胶水流至挤压层(92)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层(92)内设有至少一个容纳腔(921),所述胶水包(94)设置在容纳腔(921)内;所述挤压层(92)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与容纳腔(921)连通的插口(922),所述挤压层(92)的内环和外环的外侧壁上均设有向容纳腔(921)一侧凹陷的第一凹槽(923),所述第一凹槽(923)处设有多个第一通孔(924),所述胶水包(94)破开后,由第一通孔(924)流至第一凹槽(923)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层(91)和第二支撑层(93)内均设有支撑腔(931),所述支撑腔(931)内设有弹性支撑体(932);所述第一支撑层(91)和第二支撑层(93)靠近插口(922)的一侧为弧形支撑体(933),所述弧形支撑体(933)的凹陷部分设有刺破部(934),所述插口(922)处设有向容纳腔(921)一侧延伸设置的限位体(925),所述刺破部(934)能够与限位体(925)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连接部(14)上间隔设有凸出部(15),与凸出部(15)对应的挤压层(92)的插口(922)上设有封板(926),所述封板(926)上设有多个与容纳腔(921)连通的第二通孔(927),所述胶水包(94)破开后,能够由第二通孔(927)流出;与凸出部(15)对应的第一支撑层(91)或第二支撑层(93)上,设有与凸出部(15)对应的避让空间(16)。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电池模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结构,包括:电池模组,其通过支架组件与上盖组件和下盖组件连接;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支架,与第一支架匹配的电池模组,通过第一支架与上盖组件和下盖组件连接;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两个第二支架,与第二支架匹配的电池模组,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形成的组合支架与上盖组件和下盖组件连接。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实现不同电池模组的组装,由于与上盖组件和下盖组件配合连接的均为第一支架,所以对于不同电池模组的组装结构中所采用的上盖组件和下盖组件的尺寸均相同,仅制作一种上盖组件和下盖组件即可匹配多种电池模组的组装结构,节省了制作电池模组结构的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边建新,边映枚,张泉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力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5/4/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