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装安全控制器的儿童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2305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装安全控制器的儿童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电动车,尤指一种加装安全控制器的儿童电动车。
现于市面上供儿童乘坐操作的电动车其内无可插入干涉的控制器,故电动车的全权操控者就是年纪幼小的儿童。然而,年纪幼小的儿童在思想逻辑上并非成熟,故在判断危险与否上并不十分明确,所以在操作电动车时常会有因使用空间的局限而造成电动车碰撞墙壁,致使电动车无法前进或后退的情况,而幼童又不会变换电动车的进退方向,结果电动车驱动马达在通电状况下无法转动,最后造成驱动马达的损坏。
再者,如电动车非碰撞墙壁而是碰撞家具,致使摆放于家具上的物品掉落,有直接伤及儿童的危险。
另外,儿童在无知的情况下,将电动车驶入楼梯区,造成儿童与电动车由楼梯上跌落,直接伤害儿童的事故。
另一方面,大人为使孩童在玩耍操控电动车时得以尽兴,大人均在一电动车活动范围外来观看,亦就是距孩童与电动车有一段距离,但危险是在瞬间发生的,大人要在短时间内营救而避免危险是不可能的,故有设计一种加装于电动车上用来保护儿童安全的控制器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加装安全控制器的儿童电动车。
本实用新型在儿童电动车上的电瓶与驱动马达间的电路上加装一安全控制器并配合一遥控发射器与车上的感应接收器来控制安全控制器,趋使大人能进一步的遥控控制电动车的进退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控制器利用小马达的正反转动,驱动安全控制器上的扇形直齿齿轮按顺、逆时针方向摆动,进而作动一个两段式开关作切换动作,而电动车上的驱动马达的电源线路间经过前述两段式开关,故电动车驱动马达的正反转除由孩童控制外,亦可由安全控制器来控制(亦就是大人的插入干涉控制)。如此使大人能在孩童驾驶电动车的活动范围外,利用手上的遥控发射器,在孩童驾驶的电动车驶入危险地带时加以控制电动车的行进方向,进而避免危及孩童安危的状况,再者大人的参与,更能增加大小与孩童的亲子关系。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加装安全控制器的儿童电动车由电动车体、遥控发射器、接收器及安全控制器所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安全控制器主要包括底座、马达座、螺旋齿轮组、螺旋齿轮座、扇形直齿轮组及两段式开关,其中安全控制器上的马达以两螺栓栓设在一马达座上,其马达轴上套合一皮带轮,此马达座利用两螺栓与螺帽穿过剖面为L型底座上的通孔将马达座栓固在底座上,马达座上有水平的嵌孔,此嵌孔上则嵌合一轴,与马达呈平行排列,上述轴上可套合一螺旋齿轮组,再以一卡簧扣卡于轴上,以防止螺旋齿轮滑落;上述螺旋齿轮穿过一驱动皮带,再穿过螺旋齿轮座上的大的水平方向通孔并以凸出的上述轴顶端部分嵌合入螺旋齿轮座上与前述大的水平方向通孔同轴心的轴孔上,而螺旋齿轮座则利用两螺栓与螺帽穿过底座上的通孔,将螺旋齿轮座栓固在底座上;再者,于螺旋齿轮组侧边垂直嵌设一轴,此轴上可套设一两层不等直径的齿轮(上层为斜齿,而下层为直齿),其上再以一卡簧合于轴上,以防止齿轮掉落,而装置好的两层不等直径的齿轮则以上层较大直径的斜齿齿轮部分与前述螺旋齿轮相啮合,前述的驱动皮带则可套合在马达上的皮带轮与螺旋齿轮组上,作为传动介质;于底座适当部分利用螺帽的栓设使一螺栓垂直竖立于底座上,此螺栓上则套合一扇形直齿齿轮,其扇形直齿齿轮的齿部分与上述两层不等直径的下层较小直径的直齿齿轮部分相啮合,扇形直齿齿轮中央开设一通孔,此通孔中央则有一小型利用螺帽的栓设垂直竖立在底座上的螺栓,此螺栓的直径小于前述扇形直齿齿轮中央通孔的直径,并以此限制扇形直齿齿轮顺、逆时针方向摆动的距离;于上述扇形直齿齿轮右下方利用两螺栓于底座上栓设一两段式开关,此开关的变换钮上加设一顶杆,此顶杆则顶靠在扇形直齿齿轮侧边,而扇形直齿齿轮的摆动距离正好能对开关作切换工作,再于扇形直齿齿轮与开关间钩挂一弹簧,此弹簧将有助于扇形直齿齿轮按逆时针方向摆动切换开关时压缩开关本身内的弹簧。
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述如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在儿童电动车上的立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控制器的分解立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旋齿轮组的分解立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旋齿轮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控制器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控制器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与电路接合的方块图。
图8是儿童电动车内部的电路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
请参阅图1,由图中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控制器2装置在儿童电动车1的底盘尾部(图中安全控制器安装于车底盘,亦可于其它适当位置),而儿童电动车1上有三个并列的开关10、11、12,最前头的开关10为安全控制器2使用与否的主控开关,而中央开关11为儿童电动车1使用全自动或脚踏控制的行进方式的选择开关,第三个开关12为儿童电动车1前进或后退的变换开关。
请继续参阅图2,图中剖面呈L型的底座25的一个垂直面上有两个通孔250、251,用于装置在儿童电动车1底盘尾部之用(可由图1看出)。在底座25水平面上则有四个通孔252、253、254和255。
一马达座200其上以螺栓201栓设上一马达20,此马达20的轴上则装置上一小皮带轮202,而马达座200上有两个通孔203和204,并且利用两螺栓206和208穿设过上述底座25上的通孔252、255,再穿过马达座200上的通孔203、204,再以螺帽207、209螺合,并将马达座200固定于底座25上。马达座200上有一水平嵌孔205,此嵌孔205与马达20的轴是水平平行排列,其上可紧密嵌合一轴241,此轴241则可套合上螺旋齿轮组24,最后再以一卡簧242卡合于轴241上,以防止螺旋齿轮组24的掉出。
一螺旋齿轮座21其上有一大一小的水平向通孔212和210,螺旋齿轮组24先套合一驱动皮带240并穿过大通孔212,然后使轴241头端嵌合入轴孔210内固定。螺旋齿轮座21上另有两垂直向的通孔213、214,此两通孔213、214配合底座25上的通孔253、254和两螺栓215、217,两螺帽216、218将螺旋齿轮座21固定在底座25上。前述的驱动皮带240这时则可套合于螺旋齿轮组24上的皮带轮246(可由图3看出)和马达20上的皮带轮202上,将动力传输至螺旋齿轮组24上。另外,螺旋齿轮座21上有一垂直嵌设的轴211,此轴211上可套合一两层且直径不同的齿轮3,并以一卡簧219卡合于轴211上,使齿轮3无法从轴211上掉落,而套合的齿轮3的上层直径较大部分的斜齿齿轮则与螺旋齿轮组24上的螺旋齿轮相啮合。
一扇形直齿齿轮组22的轴部套合于螺栓225上,此螺栓225利用螺帽226的栓固而垂直竖立固定在底座25上,而套合在螺栓225上的扇形直齿齿轮则再以一垫片223与两螺帽221和222栓固,使扇形齿轮22依轴225作摆动。扇形直齿齿轮22的齿与上述螺旋齿轮座21上的齿轮3的下层较小直径的直齿齿轮部分相啮合,故使马达20的动力能传输给扇形直齿齿轮22,另于扇形直齿齿轮22中央开设一限制移动的通孔227。底座25上亦有一个和前述螺栓225栓固在底座上的相同方式的螺栓256,此螺合256的位置在扇形直齿齿轮22上的通孔277中(此通孔直径大于螺栓256的直径,亦可由图5看出)并利用螺帽257的栓合而垂直固定在底座25上,作为限制扇形齿轮22顺、逆时针方向摆动的距离。
一个两段式开关23利用两螺栓230和231栓固在底座25上,而开关23按压钮上装设一顶杆232,而开关本身的弹簧233可使顶杆232能随时顶压着扇形直齿齿轮22的边上(可由图5看出),再者,一弹簧224一端钩挂在扇形直齿齿轮22上,另一端钩挂在开关23上,协助扇形直齿齿轮22逆时针方向移动,推压顶杆232来变换开关23的位置。
再参阅图3,图中可看出,T型座243的轴杆2430为中空状,而轴杆上可套合一“
”型的垫片244,再套合一弹簧245,最后再套合上一皮带轮246,而皮带轮246利用其上的轴孔2460能够在T型座243的轴杆2430上自由的转动。一螺旋齿轮28其左侧内有一嵌孔2480,此嵌孔2480与螺旋齿轮248中央的轴孔2481相通,并在螺旋齿轮248左侧边上粘一O型环状的摩擦片247。前述T型座243套合垫片244,弹簧245与皮带轮246后,最后轴杆2430则紧密嵌设进螺旋齿轮248内的嵌孔2480内,进而组合成一螺旋齿轮组。
请再继续参阅图4,图中可看出弹簧245因被压缩而有一弹力将皮带轮246向右顶,使皮带轮246向右顶靠接触摩擦片247。而T型座243中间的中空部分在螺旋齿轮组24组合时与螺旋齿轮248中间轴孔2481相通,以供上述马达座200上的轴241穿设。当皮带轮246受驱动皮带240(图5可视出)的带动将动力传输给摩擦片247→螺旋齿轮248→T型座243,进而使螺旋齿轮组24得以转动。当螺旋齿轮248无法转动时,皮带轮246则形成空转现象,并利用皮带轮246上的两推杆249拨动塑胶垫片244转动,亦同时带动弹簧245一起转动,使皮带轮246空转时有较小的摩擦力。
请参阅图5,当马达20顺时针方向正向转动时,动力使皮带轮202顺时针方向转动→驱动皮带240→螺旋齿轮组24顺时针方向转动→齿轮3逆时针方向转动,最后趋使扇形直齿齿轮22顺是针方向转动,转动至顶到螺栓256为止,并使顶杆232不受顶压,此时弹簧233亦不受压缩,而使开关23不作切换工作,电动车则不改变行进方向。
再看图6,当马达20逆时针方向转动时,使皮带轮202逆时针方向转动→驱动皮带240→螺旋齿轮组24逆时针方向转动→齿轮3顺时针方向转动,最后使扇形齿轮22逆时针方向转动,转动至顶压到螺栓256为止,且顶压顶杆232并压缩弹簧233,使开关23做切换工作进而达到改变电动车行进方向的目的,其中弹簧224则协助扇形直齿齿轮22顶压顶杆232,进而使马达20逆转时省力。
再继续参阅图7,图中可看出当遥控发射器发射信号时,此时感应接收器则一直保持马达20处在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状态,使安全控制器2处在图6所示的状态下,当遥控发射器没有发出信号时,感应接收器即变换马达20为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开关23不作切换工作,但当遥控发射器发射信号时,马达20又成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开关23再度切换,进而达到改变电动车的进行方向的目的。
再参阅图8,其为儿童电动车内部电路示意图 ,图中可看出,前进或后退开关12与开关23是一个六接头两段式开关,其中四边角的四个接头以交叉方式两两相互接合,故当孩童使用自动或是脚踏控制电动车前进或后退时,只要切换开关23时即可改变儿童电动车的行进方向。
最后参阅图9,图中显示出当儿童驾驶儿童电动车碰撞墙壁或驶入危险地区时,大人只要将遥控发射器4上的操作杆40向前推,即可改变电动车的行进方向使童车前进或后退,当放开操作杆40,此操作杆40即向后弹回,使儿童电动车恢复原先进行的方向。
权利要求1.一种加装安全控制器的儿童电动车,其由电动车体,遥控发射器,接收器及安全控制器所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安全控制器主要包括底座、马达座,螺旋齿轮组,螺旋齿轮座,扇形直齿齿轮及两段式开关,其中安全控制器上的马达以两螺栓栓设在一马达座上,其马达轴上套合一皮带轮,此马达座利用两螺栓与螺帽穿过剖面为L型底座上的通孔将马达座栓固在底座上,马达座上有水平的嵌孔,此嵌孔上则嵌合一轴,与马达呈平行排列,前述轴上可套合一螺旋齿轮组,再以一卡簧扣卡于轴上,以防止螺旋齿轮滑落;上述螺旋齿轮穿过一驱动皮带,再穿过螺旋齿轮座上的大的水平方向通孔并以凸出的上述轴顶端部分嵌合入螺旋齿轮座上与前述大的水平方向通孔同轴心的轴孔上,而螺旋齿轮座则利用两螺栓与螺帽穿过底座上的通孔,将螺旋齿轮座栓固在底座上,再者,于螺旋齿轮组侧边垂直嵌设一轴,此轴上可套设一两层不等直径的齿轮(上层为斜齿,而下层为直齿),其上再以一卡簧卡合于轴上,以防止齿轮掉落,而装置好的两层不等直径的齿轮则以上层较大直径的斜齿齿轮部分与前述螺旋齿轮相啮合,前述的驱动皮带则可套合在马达上的皮带轮与螺旋齿轮组上,作为传动介质;于底座适当部分利用螺帽的栓设使一螺栓垂直竖立于底座上,此螺栓上则套合一扇形直齿齿轮,其扇形直齿齿轮的齿部分与上述两层不等直径的下层较小直径的直齿齿轮部分相啮合,扇形直齿齿轮中央开设一通孔,此通孔中央则有一小型利用螺帽的栓设垂直竖立在底座上的螺栓,此螺栓的直径小于前述扇形直齿齿轮中央通孔的直径,并以此限制扇形直齿齿轮顺、逆时针方向摆动的距离;于上述扇形直齿齿轮右下方利用两螺栓于底座上栓设一两段式开关,此开关的变换钮上加设一顶杆,此顶杆则顶靠在扇形直齿齿轮侧边,而扇形直齿齿轮的摆动距离正好能对开关作切换工作,再于扇形直齿齿轮与开关间钩挂一弹簧,此弹簧将有助于扇形直齿齿轮按逆时针方向摆动切换开关时压缩开关本身内的弹簧。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其中螺旋齿轮组是由T型座,塑胶垫片、弹簧、皮带轮、摩擦片、螺旋齿轮所组合,其T型座中央凸设的轴杆为中空状,而轴杆则可套合上一“
”型的塑胶垫片,再装置上弹簧并套合一皮带轮,而皮带轮可在轴杆上转动,一螺旋齿轮其前半段为螺旋齿,后半段则为帽型座,此帽型座内中央设置一嵌孔,帽型座侧边则粘设一O型摩擦片,螺旋齿轮中央有一轴孔,此轴孔与前述嵌孔相通,前述T型座装置上塑胶垫片、弹簧、皮带轮后,最后轴杆则嵌合入螺旋齿轮内的嵌孔,此时螺旋齿轮与T型座的距离大于皮带轮高度,故被压缩的弹簧则将皮带轮摩擦片顶靠,作为传动之用,另外,皮带轮两侧边弧面上凸设两相对的推杆,当皮带轮在轴杆上空转时,两推杆则推动“
”型塑胶垫片的两相对凸块,使塑胶垫片与弹簧同皮带轮一同空转。
专利摘要一种加装安全控制器的儿童电动车,其是于儿童电动车内加设一安全控制器,并利用一遥控发射器和车上的感应接收器来控制安全控制器内小马达的正反转,再借由皮带的带动将小马达的转动输给螺旋齿轮,而螺旋齿轮再将动力传送给斜形齿轮,而斜形齿轮下设置一小直径直齿齿轮,最后传给一扇形直齿齿轮,使扇形直齿齿轮局限的顺、逆时针转动切换一两段式开关,而此开关直接可变换电动车驱动马达的正反转,进而控制儿童电动车的前进和后退,来防止儿童驾驶电动车时因操作不当对电动车的损害,并防止儿童驶入较危险的地带。
文档编号H01H3/58GK2109332SQ9122972
公开日1992年7月8日 申请日期1991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1991年1月4日
发明者黄国章 申请人:黄国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