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测试驱动器的电磁继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2535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测试驱动器的电磁继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的说来涉及电气继电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驱动电磁继电装置以确定继电装置是否能工作的测试驱动器的电磁继电装置。
上述那种电磁继电装置是公知技术。测试驱动器通常用以确定有关的电磁继电装置是否能够工作,即确定有关的电磁继电装置是否能正确动作。
附3和图4的侧视剖面图和部分剖视侧视图分别示出了上述那种现有技术电磁继电装置的两个实例。现在参照这两个实例进一步讨论该现有技术。
图3所示的电磁继电装置有一个通常为矩形或方形的基座1,基座1上装有一个通常呈L字形的磁轭2。L字形磁轭2有一个垂直部分2a和一个外伸部分2b,垂直部分2a的一端固定到基座1上,外伸部分2b的一端延伸到垂直部分2a的另一端,从而垂直延伸到垂直部分2a,而且通常与基座1平行。衔铁或电磁铁3有一个铁心和绕在铁心上的线圈,衔铁的两端是磁极,其中一个磁极牢牢固定到L字形磁轭2的垂直部分2a上。
图示的继电装置还有一个可动铁杆4,铁杆4的一端可转动地与L字形磁轭2的外伸部分2b的自由端连接,铁杆4的另一端借助于止动件5与通常是细长的动触点元件6结合在一起。触点元件6远离止动件5的一端形成动触点元件6a,有选择地可与两个静止装设在基座1上的定触点元件7a和7b中的一个接合。如图中所示的那样,可动铁杆4连同触点元件6一起通常是偏置着的,使动触点元件6a可与定触点元件7a接合,从而在衔铁3受电激励时,可动铁杆4可以被磁力吸向衔铁3的毗邻磁极,于是动触点元件6a就从定触点元件7a切换到定触点元件7b。
上述继电装置装在通常是立方体的外壳9中,而图3所示现有技术的继电装置中采用的测试驱动器则有一个推杆8a,推杆8a的内侧工作时与止动件5连接,推杆8a的外侧可滑动地通过在外壳9顶壁上形成的孔9a延伸。因此,当外推力作用到推杆8a的外侧时,这个作用的推力就传到止动件5上,促使可动铁杆4如图3所示逆时针绕支枢点4a转动,从而使动触点元件6a与定触点元件7b接合。图示的继电装置能否正确动作,可用周知的任何方法测定,例如,借助于可与定触点元件7a和7b电连接的测试仪表来测定。
在图4所示的现有技术电磁继电装置中,测试驱动器包括一个有一个头部的推杆8b,这个头部在推杆8b的内端形成,在推杆8b的外端可轴向滑动地通过外壳9侧壁上形成的孔9b延伸时,与止动件5保持接触。
图4所示的继电装置的动作方式基本上与图3所示的类似,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外推力作用于推杆的方向。
但我们发现,图3和4中所示的和参照该二图所述的现有技术的电磁继电装置,难以装配成最终的形状,这种装配既费时,劳动强度又大,从而不仅提高了制造成本,而且很难在自动生产线上装配这种继电装置。
更具体地说,这种继电装置,包括承载电气动触点元件和衔铁的磁轭在内全部要装在基座上,而在它们装配在一起之后,是要装进外壳9中的。推杆作为测试驱动器的一部分,而且又是与继电装置分立和独立的构件,要将其在外壳中相对于继电装置重新正确就位,既麻烦,又费时。虽然推杆是可以转动地但不能拆卸地与止动件或继电装置的任何其它部分相连接,但要在继电装置装入外壳时将推杆的外端与外壳上的孔对齐是不容易进行的。
如果将外壳的那个与动触点元件对齐就位的部分设计得使其可以向外壳的内侧变形,从而使外壳的该部分在测试过程中如此变形时能驱动动触点元件,则可以完全消除制造继电装置过程中迄今遇到的上述种种不便之处。例如,分别在1981年6月19日和1985年12月11日公告的日本公开实用新型公报56-75434和60-186644中就公开了这种措施。
按照56-75434号专利公报,外壳壁面对动触点元件的部分系制成通常呈U字形的缝隙,从而使一个可偏转或可弯曲的舌片受外推力而偏转时驱动动触点元件。
第60-186644号公报也公开了与上述类似的可偏转或可弯曲的舌片,但该公报公开的继电装置的结构不同。具体地说,该公报公开的继电装置只有一对在将可偏转或可弯曲的舌片向外壳内推时连接在一起的触点元件。之所以可以这样做是因为采用了一个驱动杆,该驱动杆的两端分别与舌片和其中一个触点元件相遇,通常驱动杆的中间部分由磁轭的自由端可转动地支撑着。这样,作用到舌片上的外推力就可通过驱动杆传到其中一个触点元件上。
虽然上述两个公报公开的设计都能有效地消除图3和4中所示并参照该两图说明的设计中遇到的不便之处,但且产生了另一个问题通过界定着可偏转或可弯曲舌片的缝隙进来的外来灰尘易聚集在外壳内部。这就是说,上述该两个日本专利公报的电磁继电装置在安装场所方面受到了限制,不能用在多尘和/或潮湿的环境中。
从以上所述的看来,本发明的受让人拥有1981年10月23日公布的日本公开实用新型公报56-140127,和1983年元月18日公布且为56-140127公报的分案申请的日本公开实用新型公报58-7448。按照日本公报56-140127,外壳在其顶壁与一个侧壁之间的角落部位开有一个角落孔,向上横向开,从而形成顶部敞开区和侧面敞开区。通常呈L字形具有顶壁件和侧壁件的覆盖件通常装在外壳上将角落孔部位封闭起来,同时顶壁件和侧壁件分别将顶部敞开区和侧面敞开区封闭起来。为使外壳可以容纳L字形覆盖件,侧壁与侧面敞开区相遇的侧边开有导向槽,从而形成类似U字形的形状,供容纳在L字形覆盖件侧壁件的三侧边上形成的导向接合边。当L字形覆盖件在应有位置封闭外壳上的角落孔的情况下,侧壁件的外表面形成有一个凸出部分,既用作按钮,也用作驱动件。
上述L字形覆盖件也可用作继电装置的测试驱动器。为使用L字形覆盖件作为测试驱动器应将按钮拉出,移开当时在应有位置保持将外壳上的角落孔封闭住的覆盖件。将覆盖件绕侧壁件的纵轴线转180度使按钮在应有的位置以与外壳内部相遇之后,再将覆盖件重新装到外壳上;使各侧边同时沿导向接合槽导向。如此重新装上的覆盖件在角落孔的侧面孔区中就位时,按钮作为驱动件与驱动杆接合,再往覆盖件上施加外推力,就可使驱动件推动驱动杆。这样就可以测试出电磁继电装置是否能工作。
日本第58-7448号公报除公开了日本第56-140127号公报的内容之外,还公开了另一个实施例,其中在界定着外壳角落孔的侧面敞开区的壁的相互面对的侧面边缘上开有平行外导向槽和平行内导向槽。外导向槽的结构和作用与日本第56.140127号公报中公开的导向槽完全一样,但平行内导向槽是在覆盖件本身准备用作测试驱动器时才使用的。
使用平行内外导向槽的目的是为使覆盖件用作测试驱动器时,无需象第56-140127号公报的系统所要求的那样,将覆盖件绕其纵轴线转180度。因此,按照第58-7448号公报,当插入覆盖件的侧壁件沿内平行导向槽导向时,侧壁件远离顶壁件的自由端推动驱动杆。这时,侧壁件上形成的凸出部分主要起按钮的作用。
虽然第56-140127号和第58-7448号公报的系统应该可以证明比现有的电磁继电装置有所改进,但要卸下覆盖件然后在测试之后再将其插入实在是既麻烦又费时。此外,就现有的继电装置的情况而论,第56-140127号和第58-7448号公报的继电装置,其测试都是只沿一个方向施加外推力进行的。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是对诸如第56-140127号和第58-7448号公报中所公开的那一种现有技术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旨在提供一种经改进的具有能沿两个方向的其中一个方向施加外推力加以操纵的测试驱动器的电磁装置。
为达到此目的,本发明提供这样一种电磁继电装置,该继电装置有一个继电单元和一个外壳,该继电单元有一个通常是细长的触点承载件被支撑得使其可绕一个支枢点转动,且在正常情况下在一个方向上偏置,外壳则将继电单元封闭起来,且包括至少第一和第二彼此成一定角度配置的壁构件。外壳有一个角落孔和第二敞开区,角落孔在第一和第二壁构件之间的角落部位形成,且为呈预定形状的第一敞开区所界定,第二敞开区一般是在第二壁构件中界定的矩形。
外壳中的角落孔为一个覆盖件所封闭,该覆盖件包括第一和第二盖罩,这些盖罩之间的角度等于第一和第二壁构件之间所限定的角度。当和只要该覆盖件装在外壳上将角落孔封闭住时,第一和第二盖罩就分别将第一和第二敞开区遮盖住。第二壁构件两端的侧面边缘与侧面敞开区相遇,且各侧面边缘毗邻第一壁构件的各部分形成有导向构件,用以在覆盖件装在外壳上、所述第二盖罩在通常平行于第二壁构件的第一方向上移动时可滑动地容纳第二盖罩。
覆盖件的第二盖罩上固定有一个驱动装置,用以在外推力作用到第二盖罩上使第二盖罩变形时在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驱动触点承载构件,并用以在外推力作用到所述第一盖罩使所述第二盖罩进一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滑动时在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所述方向上驱动触点承载构件。
从下面参照附图对一个实施例进行的说明不难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和特点。附图中,同样的各部件用同样的编号表示。


图1是本发明一个电磁继电装置实施例的示意透视图,覆盖件与外壳分开。
图2是放大了的侧面剖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覆盖件与其所驱动的元件之间的关系。
图3是现有技术电磁继电装置的示意侧视图。
图4是另一个现有技术电磁继电装置的示意侧视图,可以看到,其中有一部分是剖开的。
现在参看图1和2。可以看到,外壳9通常呈立方体,包括一个通常是矩形的顶壁10a和四个侧壁10b、10c、10d和10e。角落孔11由通常呈矩形且在顶壁10a与其中一个侧壁(例如,侧壁10b)之间形成的顶部敞开区11a和侧面敞开区11b组成。只有侧壁10b与毗邻顶壁10a的侧面敞开区11b相遇的两端侧面边缘的相应部分在12处向内凹陷,从而形成通常呈U字形的导向槽,与顶壁10a四个中的一个毗邻侧壁10b的侧面边缘配合起作用。侧壁10b的内表面与台形凸出部分13形成一个整体或牢牢形成一体,台形凸出部分13则横向向外壳内侧凸出,且安置在与侧面敞形区11b相遇的底部边缘下方一段距离,这从图2中可以看得最清楚。
覆盖件15兼作测试驱动器的一部分且按本发明设计,通常呈L字形,它包括一个顶盖16和一个侧盖18,顶盖16适宜在覆盖件装在外壳9上时盖住角落孔11的顶部敞开区11a,侧盖18则垂直顶盖16延伸,且适宜在覆盖件装在外壳9上时盖住同一个角落孔的侧面敞开区11b。
顶盖16两端侧在边缘的毗邻侧盖18的各部分形成有可弹性变形的接合止动爪17,从该各部分横向凸出,以便当和只要覆盖件15装在外壳9上将角落孔11封闭时,从下方与顶壁10d与顶部敞开区11b相遇的顶壁10d有关两端侧面边缘接合。虽然对实施本发明不是必不可少的,但在顶盖16与侧盖18之间的连接处形成有肋条19,使其沿该连接处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从而使肋条19形成顶部修整边由侧壁10c至10e的各顶部边缘所界定的修整边的一部分,同时使顶壁10a向内形成一段距离,这从图1可以看得最清楚。
侧盖18环绕着的三个侧面边缘,除继续延伸到顶盖16的侧面边缘之外,都形成有凸缘状的侧面和底部凸出部分20a和20b和20c,从侧盖18在一个平行于侧盖18的一个平面内横向向外凸出一段距离。因此,不难理解,当覆盖件15装在外壳9上将角落孔11封闭住时,与侧盖18形成一个整体的两端侧面凸出部分20a和20b就插入导向槽12中,使它们可以向下滑动,如图1和2中所示,沿着侧壁10b与侧面敞开区11b相遇的两端侧面边缘滑动,直到与侧盖18形成一个整体的底部凸出部分20c与台形凸出部分13接触为止。
然而,实际上,底部凸出部分20c是与从该部分20c倾斜向下延伸的可挠曲指形件21形成一个整体的,如图1和2中所示,因此当覆盖件15按上述方式完全装在外壳9上时,且只要没有外推力作用到顶盖16上时,可挠曲指形件21就与台形凸出部分13接合,这从图2中看得最清楚。在这种情况下,角落孔11实质上为覆盖件15所遮盖,就如本发明的继电装置是那种不带测试驱动器的装置一样。这时,覆盖件15保持适当位置,封闭住角落孔11,同时接合止动爪17从下面与界定顶部敞开区11a的两端侧面边缘接合。
然而,如果用力将覆盖件15往上拉,使接合止动爪17向内变形或在接合止动爪17彼此向内回缩靠拢的情况下至少使顶盖16本身变形,则按上述方式封闭角落孔11的覆盖件15是可以除去的。
应该指出的是,在覆盖件15封闭住角落孔11的情况下,在侧盖18底部边缘与界定侧面敞开区11b底部的底部边缘之间就有一个界限,但顶盖16不会向下沉陷与顶壁10a保持相当于该界限的一段距离,这是因为可挠曲指形件22的弹性迫使侧盖16,因而迫使覆盖件15朝上,从而使顶盖16通常保持在与外壳9的顶壁10a齐平的状态。
侧盖18的内表面牢牢固定有驱动件22,或与驱动件22形成一个整体,驱动件22通常呈L字形,具有彼此垂直的下弯和下推的部分23和24,下弯部分23位于顶盖16的正下方。在驱动件22如此固定到侧盖18的情况下,下弯部分23从驱动件22向如合图3和4的现有技术所述的通过止动件5承载动触点元件6的可动铁杆4延伸,同时下推部分24与止动件5相遇,这从图2可以看得最清楚。
无论顶壁和侧壁10a至10e采用哪一种材料,本发明的覆盖件15最好由弹性材料制成,从下面的说明不难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驱动件22无论是与覆盖件15形成一个整体或牢牢固定在一起,总会具有一定的弹性,但驱动件22的弹性值不应使驱动件22与止动件24接触时弯屈,其理由也不难从下面的说明理解到。
本发明电磁继电装置可按下列方式进行测试。
如图2所示,假设覆盖件15装在外壳9上,封闭住角落孔11,外推力作用到顶盖16上时促使整个覆盖件15如图2所示那样克服着可挠曲指形件21的弹性向下滑动,从而使下弯部分23与止动件5接合。由于通过止动件5承载着动触点元件6的可动铁质构件4通常在止动件5伸入通常呈L字形、为下弯和下推部分23和24所限定的空间时平行于下弯部分23运动的方向延伸,下弯部分23与止动件5的接合促使可动铁质构件4逆时针绕支枢点4a摆动,如图2所示。于是,如结合图3和4中所示的现有技术讨论的那样,可动铁质构件4逆时针的转动促使触点元件6a(图3)从定触点元件7a切换到定触点元件7b。
另一方面,若外推力作用到侧盖18上,则侧盖18本身向外壳9内变形,从而使下推部分24凸出,进而使止动件被推向右侧,如图2所示,促使可动铁质构件4按外推力作用到顶盖16上时出现的情况一样的方式绕支枢点4a转动。覆盖件5不会陷入外壳9中,因为与侧盖18形成一个整体的另一侧面凸出部分20a和20b,部分卡在导向槽12中。
这样,现在我们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电磁继电装置,装配起来比现有技术继电装置容易,无需卸下覆盖件,而且将其转动、插入之后,就可以对继电装置进行测试。
虽然本发明到此为止是参照附图结合其最佳实施例全面进行说明的,但应该指出,在不脱离本说明书所附权利要求书所述的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是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的。举例说,本发明同样也适用于结合现有技术论述的那种具有驱动杆的继电装置。此外,筋条19在实施本发明中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虽然上面说明和展示了适宜为覆盖件所遮盖的孔系在顶壁与其中一个侧壁之间的角落部位形成的,但它也可在两个侧壁之间的角落区形成,这视乎继电单元在外壳内的位置而定。再有,上面展示和说明过,外壳通常是制成立方体的,但它也可制成总的呈圆柱形的形状具有一个顶壁和一个圆柱形侧壁的形式。
此外,虽然上面提到了采用可动铁质构件和与该铁质构件分立的动触点元件,但也可以不用可动铁质构件,而用动触点元件代替可动铁质构件。在这种情况下,动触点元件应按上面所示由磁轭支撑可动铁质构件类似的方式加以支撑,而且为代替止动件,有一个接合凸台与驱动件接合也就足够了。
虽然上面提到过覆盖件最好由弹性材料制成,但顶盖和侧盖也可以分别用结实的弹性材料制成。例如,顶壁可用金属制成,侧盖可用弹性合成树脂制成。此外,顶盖可以取与侧盖通常呈矩形不同的形状,在此情况下,角落孔的顶部敞开区的形状应与顶盖的形状一样。
然而,若凸缘状的底部凸出部分制成薄壁式的,因而具有足够的弹性,则可以不用弹性指形件。
因此,这些更改和修改应理解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磁继电装置,包括一个继电单元,具有一个通常呈细长形的触点承载构件,支撑得使其绕一个支枢点转动,且通常在一个方向上偏置;一个外壳,封装着继电单元,且包括至少两个彼此成一个角度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壁构件,所述外壳有一个在第一和第二壁构件之间的角落部位定界的角落孔,所述角落孔由在第一壁构件中定界的第一敞开区和在第二壁构件中定界的第二敞开区所限定;一个覆盖件,适宜封闭外壳中的角落孔,且包括第一和第二盖罩,盖罩之间的角度等于第一和第二壁构件所限定的角度,当覆盖件装在外壳上以封闭角落孔时,所述第一和第二盖罩分别覆盖住第一和第二敞开区,至少所述第二盖罩可以变形;两个所述第一和第二壁构件中的任何一个都具有导向构件,用以可滑动地在通常平行于第二壁构件的第一方向上容纳第二盖罩;和驱动装置,固定到覆盖件的第二盖罩上,用以在外推力作用到第二盖罩使第二盖罩变形时在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驱动触点承载构件,并用以在外推力作用到所述第一盖罩上时,在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驱动触点承载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通常为立方体的结构,该立方体结构包括一个顶壁和四个各垂直于顶壁的侧壁,且所述继电单元包括一个兼作外壳底壁的基座,且其中所述第一壁构个为外壳的顶壁,所述第二壁构件为外壳的四个侧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向构件是一个槽,用以可滑运地容纳毗邻第二盖罩的外壳顶壁的有关侧面边缘的相应部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另一个施加偏置力的装置,用以将偏置力加到覆盖件上,从而使覆盖件在其一旦因外推力的作用而被驱动到第二盖罩上时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全文摘要
一种电磁继电装置,包括一外壳和外壳中的一继电单元。继电单元有一细长形的触点承载部件,可绕一支枢点转动。外壳包括至少两个彼此呈一定角度的壁构件,其上还有一角落孔,在顶壁与侧壁之间的角落部位,由顶壁上的第一敞开区和侧壁上的第二敞开区定界。该角落孔为一覆盖件所覆盖,第一和第二盖罩分别盖住第一和第二敞开区。侧壁的两边有与侧面敞开区相遇的侧面边缘,且各侧面边缘毗邻顶壁的各部分形成导向构件。第二盖罩上固定有一测试驱动元件。
文档编号H01H50/02GK1067135SQ9210407
公开日1992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2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1991年5月21日
发明者田中勝己 申请人:奥姆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