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插入力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036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零插入力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零插入力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固定杆具有定位机构的零插入力电连接器。
请参照

图1,该图表示出现有技术的零插入力电连接器及中央处理单元的立体分解图。中央处理单元2大致上为平板,同时在其板面上设有多个端子21,而零插入力电连接器1大致上也为平板,在其板面上则有多个插孔16,且在其一侧边11上枢设有一固定杆19,固定杆19可绕其轴部192旋转,当要组装零插入力电连接器1与中央处理单元2时,只需将中央处理单元2的端子21对准零插入力电连接器1的插孔16,即可将其直接放入插孔16中,然后依箭头E方向按下固定杆19,使中央处理单元2固定。另外,在零插入力电连接器的侧边11上还设有一挡止部114及一平台112,用以限制固定杆19的旋转范围。当固定杆19竖立时,该杆斜靠在挡止部114上,而当固定杆19倒下时,则平靠在平台112上。在固定杆19上另开设有一凹槽191,而相对于此凹槽191在侧边11上还连接一凸耳111,当固定杆19平靠在平台112上时,凸耳111卡入凹槽191内,用以定位该固定杆19。
请参照图2,该图表示出现有技术的零插入力电连接器立体分解图,零插入力电连接器1包括一上盖17、一底座18及一固定杆19,其中,固定杆19由相互垂直操作部194及轴部192连接而成,在上盖17及底座18的一边分别形成有相互对应的第一凹陷部171及第二凹陷部181,当上盖17与底座18组合时,固定杆19的轴部192则收容于第一、第二凹陷部171、181所形成的空间内。
请参照图3A及3B,在固定杆19的轴部192上连接有第一突出部193,而挡止部114在面向固定杆19的侧边形成有连续的斜靠面1141及挡止面1142。如图3A所示,在将中央处理单元2安装于零插入力电连接器1之前,固定杆19竖立且斜靠于挡止部114的斜靠面1141上,如图3B所示,在受到一外力F作用时,固定杆19将绕其轴部192旋转,如果外力F不是很大(如操作者不小心触碰到固定杆19的操作部194时),则因轴部192的第一突出部193会抵顶于挡止面1142,所以能防止固定杆19沿外力F作用方向倒下,但若外力F大于一既定程度时(如外力F是由操作者故意施加的),则轴部192上的第一突出部19 3将会滑出倾斜的挡止面1142,然后固定杆19倒下而平靠于平台112上。
然而,现有的零插入力电连接器具有一项严重缺点,即固定杆19在竖立时可斜靠在挡止部114的斜靠面1141上(如图3A所示),或者可借由第一突出部193抵顶于挡止面1142上来保持竖立(如图3B所示),换言之,固定杆19在竖立时具有相当的余量可左、右晃动,进而使操作者感到此电连接器结构松散,可靠性不高,甚至市场反应不佳。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零插入力电连接器,其包括一上盖,大致上为平板,而在上述上盖的一边设置有第一凹陷部;一底座,大致上为平板,用以与上述上盖相结合,在上述底座的一边设置有相对于上述第一凹陷部的第二凹陷部,而上述上盖与上述底座相结合时,上述第一、第二凹陷部形成一容纳空间;及一固定杆,由相互垂直的操作部及轴部连接而成,且上述轴部设置于上述容纳空间内,在上述轴部的既定位置上还设有突出部,用以抵顶上述第一或第二凹陷部来定位上述固定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零插入力电连接器结构紧凑,连接性能可靠,避免了固定杆的晃动所造成的缺憾,并且新颖实用。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附图中图1是现有的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零插入力电连接器、中央处理单元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现有的零插入力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A~3B是现有的零插入力电连接器的固定杆分别在未受力及受力情况下的侧视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零插入力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5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零插入力电连接器的固定杆倒下的侧视图;图5B是根据图5A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零插入力电连接器固定杆的第一、二突出部与第一、二贯孔的相对位置;图6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零插入力电连接器固定杆竖立的侧视图;及图6B是根据图6A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零插入力电连接器固定杆的第一、二突出部与第一、二贯孔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零插入力电连接器的大部分构造也能由图1来表示,其中,设在电连接器1侧边11上的凸耳111、平台112及挡止部114等都与现有技术的对应部件相同,故不再赘述。请直接参照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包括有上盖17、底座18及固定杆19′,其中,固定杆19′由相互垂直操作部194及轴部192连接而成,在轴部192上依次设有第一突出部193、第二突出部195及第三突出部196,而在上盖17及底座18的一边分别形成有相互对应的第一凹陷部171及第二凹陷部181,在第二凹陷部181内还开设有第一贯孔182及第二贯孔183。当上盖17与底座18组合时,固定杆19′的轴部192收容于第一、第二凹陷部171、181所形成的空间内,而第二、第三突出部195、196则分别收容于第一、第二贯孔182、183内,并可随轴部192一起旋转。
请同时参照图5A及5B,在操作前零插入力电连接器1的固定杆19′平靠在平台112上,在操作时则依箭头F方向将固定杆19′的操作部194扳起,此时设置在第一、第二贯孔182、183内的第二、第三突出部195、196将随着固定杆19′的轴部192一起旋转,请同时参照图6A及6B,第一突出部193滑入挡止部114的挡止面1142,而最后因第二、第三突出部195、196抵顶于第一、第二贯孔182、183的内壁而使旋转停止。
在图6A及图6B中,如果固定杆19′受到A方向轻微外力的干扰时,则因第一突出部193抵接于挡止部114的挡止面1142而能消除此外力干扰,而如果固定杆19′受到B方向外力作用时,则有第二、第三突出部195、196分别抵顶于第一、第二贯孔182、183的内壁来抵消其外力,于是通过适当设计第一、第二、第三突出部193、195、196及挡止部114、第一贯孔182、第二贯孔183之间的相对位置,便能准确地定位此竖立的固定杆19′,而不会有固定杆左、右晃动的现象产生。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固定杆19′是利用突出部195、196分别抵顶于贯孔182、183内壁来定位的,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仅需略加修改其构造便能达到相同的目的,例如将第一贯孔182及第二贯孔183改为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或者不在第二凹陷部181内开设贯孔,而是利用第二、第三突出部195、196直接抵顶于第二凹陷部181(或是第一凹陷部171),只要突出部195、196设置在轴部192上的位置事先经设计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零插入力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上盖,大致上为平板,而在上述上盖的一边设置有第一凹陷部;一底座,大致上为平板,在上述底座的一边设置有相对于上述第一凹陷部的第二凹陷部,上述上盖可与上述底座相结合而在上述第一、第二凹陷部形成一容纳空间;及一固定杆,由相互垂直的操作部及轴部连接而成,且上述轴部设置于上述容纳空间内,在上述轴部的既定位置上还设有用以抵顶上述第一或第二凹陷部来定位上述固定杆的突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插入力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凹陷部内还开设有相对于上述突出部的凹槽,当上述突出部抵顶于上述凹槽内壁时可定位上述固定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插入力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凹陷部内还开设有相对于上述突出部的贯孔,当上述突出部抵顶于上述贯孔内壁时可定位上述固定杆。
专利摘要一种零插入力电连接器包括一上盖,大致上为平板,而在该上盖的一边设置有第一凹陷部;一底座,大致上为平板,用以与该上盖相结合,在该底座的一边设置有相对于上述第一凹陷部的第二凹陷部,而该上盖与上述底座相结合时,上述第一、第二凹陷部形成一容纳空间;及一固定杆,由相互垂直的操作部及轴部连接而成,且该轴部设置于上述容纳空间内,在上述轴部的既定位置上还设有突出部,用以抵顶上述第一或第二凹陷部来定位该固定杆。
文档编号H01R13/631GK2234140SQ95223360
公开日1996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1995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1995年9月28日
发明者赖清河, 王琼捐 申请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