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接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037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接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连接器的接地装置,特别是针对装设于电路板端边具有稳固的接地装置结构的连接器接地装置。
为防止连接器在使用中受到电磁干扰,在业界通常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连接器接头相连处加设滤波装置,以过滤不必要的信号,第二种方法是利用金属屏蔽罩住连接器的外表,以便隔绝外界的电磁干扰穿透连接器的绝缘壳体。对设于电路板端边用以传输机壳外信号的端边连接器而言,由于其壳体为塑胶壳体,外表并无金属罩屏蔽,故业者多半采用上述第二种方法,以金属屏蔽罩住该端边连接器的壳体来防止电磁干扰。然而,由于该端边连接器与电脑主机机壳之间仍存在一间隙,因此,除了外界对其电磁干扰的情形必须注意外,尚必须注意上述间隙存在的静电干扰的问题。以往的熟知技术,针对上述端边连接器的噪声干扰问题的解决对策大致上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利用两个分开的金属屏蔽,用以屏蔽端边连接器的壳体,如

图1所示,图1是显示熟知一种端边连接器屏蔽结构的立体分解图,该端边连接器的屏蔽结构是由本体1、外屏蔽构件2及内接触构件3所组成,其中,外屏蔽构件2设有两接地脚4,而内接触构件3亦设有接地脚5,当此屏蔽结构连接在电路板上时,上述的接地脚4、5便与电路板上的接地电路连接,形成了接地线路。然而,上述的屏蔽结构,并不能提供一种较完整的屏蔽保护,仍有部分该端边连接器的壳体外表是无法被外屏蔽构件2或内接触构件3所屏蔽,部分电磁干扰噪声仍将穿透其他未被此屏蔽构件所屏蔽的壳体,因此,仍然无法有效地隔绝外界电磁波的干扰,再则,上述的屏蔽结构其接地装置是将电磁干扰噪声完全地排放至电路板的接地电路中,由于电路板的电路密度高,将过多的电磁干扰噪声排放至电路板亦会对电路板中其他电路有所干扰,连带对该端边连接器也会产生回扰现象,此外,由于该端边连接器与电脑主机机壳之间存有一间隙,该间隙的存在,往往造成了静电荷的堆积,因而产生静电干扰的问题,因此,屏蔽与接地的效果并不理想。美国专利号4,913,664、4,936,795、4,938,714、5,017,158、5,035,651、中国台湾专利号76210812、77208107、78204790、79200300、79204356、79206847、79209245、80208028、80208342、81205167,皆为此类案例。第二种方法是在端边连接器上装置一接地片。由于端边连接器与电脑主机机壳之间存有一间隙,在该端边连接器上装设接地片,使其与电脑主机机壳接触,可将上述间隙堆积的静电荷排至机壳中,避免因静电荷的堆积,而引起信号干扰的现象。如图2所示,图2显示了另一种端边连接器的接地装置,在该端边连接器6设有插座7其一面上以螺钉结合的方式将一接地片8装置在端边连接器6上。然而,上述的端边连接器接地装置由于未能提供该端边连接器壳体一较为密闭的屏蔽保护,故仍然无法避免外界电磁波的干扰,并且,以螺合的方式将接地片8结合在端边连接器6上,不仅增加装配成本、浪费工时,而且耗费材料。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的接地装置,可同时防止电磁及静电的干扰,而且结构稳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装置是由一本体、第一屏蔽构件、第二屏蔽构件,及一接地片所装配而成。其中,该本体总体上呈具有六个平面的立方体,于该立方体的其中一面设有一插座,并于该插座上设有至少一端子,用以与该插座对接的插头结合;而第一屏蔽构件与第二屏蔽构件的组合提供了一种五面的金属屏蔽包覆于该本体,在第一屏蔽构件的前屏蔽面中央冲压出一锯齿状金属环,用以屏蔽本体的插座,使插头和本体的插座结合时,可产生接地作用,并于第一屏蔽构件接近电路板的前屏蔽面端边设一扣件,该扣件还设有一水平部及一接地脚,而该接地脚可与电路板的接地线路连接,而且第一屏蔽构件接近电路板的两侧屏蔽面端边各设有接地脚,该接地脚亦可与电路板的接地线路连接;而接地片设有一开口,以使插头能经由该开口而与本体的插座结合,并于接地片下部的两侧各设有扣合部,该扣合部是与接地片一体成型,当接地片与第一屏蔽构件装配时,使该接地片的扣合部折弯成大略与第一屏蔽构件的前屏蔽面呈平行的方向,于该扣合部的两侧各设有垂直部及水平部,而令两侧水平部之间存有一间隙,该间隙的间距恒小于第一屏蔽构件扣件的水平部宽度,使接地片可更加稳固地嵌固于第一屏蔽构件上,并分担第一屏蔽构件的三接地脚的接地电路,避免因完全将干扰噪声传入电路板的接地电路中,导致过多的干扰噪声因电路板的电路过密而造成电路板电路的干扰及连接器的回扰。当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接地装置装配完成后,可使接地片接触电脑主机机壳,如此连同第一屏蔽构件的三接地脚、第一屏蔽构件及第二屏蔽构件,构成了该连接器接地装置的整体屏蔽接地系统。
故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接地装置,由于第一屏蔽构件及第二屏蔽构件密闭地结合,提供了连接器本体完整的屏蔽保护,使其免受外界电磁波的干扰;而稳固的接地片嵌固结构,解决了因连接器与电脑主机机壳存在的间隙,产生的静电干扰,并且,分担了部分电路板的接地电路,因而节省了制造与装配工序,也节省了工时与材料成本。
为利说明起见,本实用新型将用以下较佳实施例作说明图1是一熟知连接器接地装置的立体分解视图;图2是另一熟知连接器接地装置的立体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接地片与第一屏蔽构件装配后,第一屏蔽构件的前屏蔽面与接地片的结合状态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接地片的平面展开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后视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请参考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视图,而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接地装置主要包括一本体9,其为总体上呈具有六个平面的立方体,于该六个面的其中一面设有一插座10,并于该插座10设有至少一端子11,用以与该插座10对接的插头结合,该端子11的接脚由垂直于该插座10所在平面的一平面伸出(亦即图3中所示的底面),以连接在电路板上,并且在同时垂直于插座10所在的平面及端子11的接脚伸出的平面的共平面12上设有一导槽13,并于导槽13上设有卡扣部14;第一屏蔽构件15,由前屏蔽面16、二侧屏蔽面17,及一顶卡扣部18所构成(为利说明,特将图3的标号16元件-即下称前屏蔽面16的右下方挖空,以利说明标号26元件-即下称扣件26);其中,分别于其二侧屏蔽面17设有相对内弯而形成插入口19的卡扣插入部20,用以由本体9的导槽13滑入后,卡扣于本体9的卡扣部14,以使二侧屏蔽面17能卡固定位,并于二侧屏蔽面17冲压出相对于第一屏蔽构件15内部的弹片21,用以由本体9的导槽13滑入后,卡制于本体9的导槽13所在的平面12上,以加强卡固之用;而且,分别于其二侧屏蔽面17相对于电路板的端边设有接地脚22,用以和电路板的接地线路相连接,此外,并于二侧屏蔽面17的一端边(即图3中所示的上端)各设有相对内弯的台阶部23;且于前屏蔽面16的中央凹设一开口24,以使本体9的插座10露出,以便和与连接器对接的插头结合(如图4所示),并且,该开口24处冲压出一锯齿状金属环25,用以屏蔽本体9的插座10,当与连接器对接的插头和该插座10结合时,该金属环25具有接地的效果,而在前屏蔽面16相对于电路板的端边中央位置冲压出一扣件26,该扣件26具一相对垂直于前屏蔽面16的水平部27及垂直于该水平部27的接地脚28(如图5、6所示),该接地脚28将用以和电路板的接地电路连接;第二屏蔽构件29,是由一顶屏蔽面30及后屏蔽面31所构成,其中,该顶屏蔽面30于相对本体9的插座10端边设有一卡制部32,用以和第一屏蔽构件15的顶卡扣部18卡合(如图7、8所示),而于后屏蔽面31相对第一屏蔽构件15的二侧屏蔽面17的端边垂直方向各设有二插入部33,并于该插入部33设有一弹片34,用以当插入第一屏蔽构件15的卡扣插入部20时,卡固该卡扣插入部20的插入口19,而且,于该后屏蔽面31的两侧端边分别设有与第一屏蔽构件15的台阶部23搭接的突缘部35,用以当第一屏蔽构件15与第二屏蔽构件29结合时,保持第一屏蔽构件15的二侧屏蔽面17的平行并消除第一屏蔽构件15与第二屏蔽构件29结合后的间隙,以使第一屏蔽构件15与第二屏蔽构件29结为一体,包覆于本体9外(如图9所示);一接地片36,该接地片36中央设有一开口37,以便使插头能经由该开口37而与本体9的插座10结合,并于接地片36下部的两侧端各设有扣合部38,该扣合部38是与接地片36一体成型(如图10所示),当接地片36与第一屏蔽构件15装配时,使该接地片36的扣合部38折弯成大略与第一屏蔽构件15的前屏蔽面16呈平行的方向(如图5所示),而且于该扣合部38设有垂直部39(如图3的Z轴方向),及水平部40(如图3的X轴方向),而两侧边的水平部40之间设有一间隙41,该间隙41的间隙距离d1恒小于第一屏蔽构件的扣件26的水平部27的宽度d2,使接地片36嵌固于第一屏蔽构件15上(如图5所示),而不会有脱落的可能。
如图12所示,当装配完成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接地装置后,使接地片36接触电脑主机机壳42,如此连同第一屏蔽构件15的两接地脚22、一接地脚28(如图11所示)、第一屏蔽构件及第二屏蔽构件,构成了该连接器接地装置的整体接地屏蔽系统。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接地装置结构,由第一屏蔽构件15及第二屏蔽构件29组合而成的屏蔽结构,提供了一种五面的密闭屏蔽装置,使能更有效地防止电磁干扰,此外,尚有一装配方便又稳固的接地片36用以接触电脑主机机壳42,可防止静电干扰的产生,进而达到更佳的接地效果。
综上所述,以上所揭示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当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精神与后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下,对本实用新型作些许的润饰与修改,因而此等设计,均被包含于后附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的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本体,其呈立方体,于该立方体其中一面设有一插座,该插座设有至少一端子,用以与该插座对接的插头结合,该端子的接脚由所述立方体的另一平面伸出,以连接在电路板上;至少一屏蔽构件,每一屏蔽构件至少具有一屏蔽面,在其中一屏蔽构件的一屏蔽面上设一开口,以使本体的插座露出,并在该屏蔽面设一扣件,该扣件还设有一水平部;一接地片,该接地片设有一开口,以使插头能经由该开口而与本体的插座结合,该接地片的两侧各设有扣合部,该扣合部设有垂直部及水平部,而令两侧的水平部之间存有一间隙,该间隙的间距恒小于上述屏蔽构件的水平部宽度,使接地片可稳固地嵌固在该屏蔽构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器的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屏蔽构件为第一屏蔽构件,由一前屏蔽面、二侧屏蔽面,及一顶卡扣部所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器的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同时垂直于插座所在平面及面对电路板平面的共平面上设有导槽,该导槽设有卡扣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连接器的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另设一第二屏蔽构件,该第二屏蔽构件由一顶屏蔽面及一后屏蔽面构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连接器的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屏蔽构件的开口处设一锯齿状金属环,用以屏蔽所述本体的插座。
6.如权利要求2所述连接器的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构件的二侧屏蔽面分别设有弹片,用以由所述本体的导槽滑入后卡制所述本体。
7.如权利要求2所述连接器的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靠近电路板的所述第一屏蔽构件二侧屏蔽面端边设有接地脚,用以和电路板的接地线路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连接器的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屏蔽构件前屏蔽面扣件的水平部设有垂直于该水平部的接地脚。
9.如权利要求3所述连接器的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构件的所述二侧屏蔽面分别设有可形成插入口的卡扣插入部,用以由所述本体的导槽滑入后,卡扣于该导槽的卡扣部,而使所述二侧屏蔽面能卡固定位。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连接器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构件的所述顶屏蔽面于相对靠近所述本体插座的端边设有一卡制部,用以和所述第一屏蔽构件顶卡扣部卡合。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连接器的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相对所述第一屏蔽构件二侧屏蔽面的所述第二屏蔽构件后屏蔽面两端边,各设有垂直此两端边的插入部,该插入部设有一弹片,用以当所述第二屏蔽构件的插入部插入所述第一屏蔽构件的卡扣插入部时,卡固该卡扣插入部的插入口。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连接器的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屏蔽构件的二侧屏蔽面端边各设有台阶部,而在所述第二屏蔽构件后屏蔽面的两侧端边分别设有与上述第一屏蔽构件的台阶部搭接的突缘部。
专利摘要一种连接器的接地装置,包括一本体、第一屏蔽构件、第二屏蔽构件,及一接地片。该连接器的接地装置除了以第一屏蔽构件及第二屏蔽构件屏蔽该连接器壳体其中五面外,并在第一屏蔽构件之中设有插座,该面设有一锯齿状金属环,用以屏蔽该连接器的插座,此外,还提供了一种稳固的接地片装配方式,用以接触电脑主机机壳。因而,同时解决了因外界电磁波与内部静电荷堆积所产生的信号干扰问题,以达更佳的屏蔽与接地效果。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243129SQ9522371
公开日1996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1995年10月11日
发明者甘克俭, 郑启升 申请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