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器在接线器中的安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1786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保护器在接线器中的安装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与名称为Mounting Bracket And Ground Bar ForAConnector Block and Common Insulating Housing ForElementsOf Varying Terminals的美国专利申请US08/442,902号有关,这两件申请都是1995年5月17日在美国提交的,两件申请具有共同的申请人和一个以上的相同的发明人,该申请可作为本文的参考资料。
本发明涉及用于端接电话线路的接线器,特别是涉及限流和限压电路保护器在这种接线器上的安装方案,以便确保正确的极性和操作。
在电话公司的中心局配电室和用户住宅中通常要例如利用多端接线器来端接各电话电路线对。在端接后,通常由包含窄距绝缘铜线的电缆构成的这些电话线路要被编组并且重新安排路由,以便适当地分配由这些线路承载的呼叫。单个的接线器可以容纳在60到100对范围的密集编组端接,而在一个位置例如在电话交换机房墙壁上通常是密集地装有许多接线器。因此需要有效地利用安装空间,因为可利用的空间位置通常是有限的。
除了用于进线电路端接之外,接线器还被用来跨接接线器上的各个电路,以及用来安装限流和限压电路保护器,这种保护器被用于防止雷电和其他外力造成的危害。已知的用于限流和限压电路保护的电路保护装置相对于被保护的各个线对而言对极性是敏感的,这样,在使用双侧的接线器时,在接线器的前、后两侧都有公用的端子对,适合安装在接线器前侧的电路保护装置通常不能从接线器的后侧提供电路保护,因为极性是反的。如果错误地把前电路保护装置安装在接线器后侧以及/或是把后保护装置安装在接线器前侧都可能造成通信电路无法工作,至少是不能得到正确的保护。
本发明的目的为双侧接线器提供一种安装界面,以便保证极性敏感的电路保护装置不会被错误地安装。
本发明涉及在双侧模块接线器的连接器组件与极性敏感的限流和限压电路保护装置之间的安装方式。具有多对绝缘排除(displacement)连接(IDC)端子的连接器组件可以插入一个安装托架,从而构成双侧的接线器。专用的接线柱被有选择地模制在连接器组件的前侧和后侧,并且对应各对端子。连接器组件前侧的接线柱与安装在前侧的限流和限压保护装置上所设的一个腔对齐并啮合。类似地,模制在连接器组件后侧不同位置上的接线柱与安装在后侧的保护组件中的一个腔对齐并啮合。对应的接线柱和腔形成了一个专用的键和窄缝接口,它可以防止电路保护装置按照不正确的极性被插入连接器组件上错误的一侧。这种特定的安装方式能可靠地防止电路保护装置的安装错误,因为这种安装错误会造成通信中断和不适当的电路保护。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包括这种专用结构的连接器组件可被插入一个铰接的安装托架中,把托架安装在电话交换区,从而构成了模块式接线器。铰接的安装托架可以从纵向的边沿转动打开,以便能接近连接器组件的前、后两侧的端子,并允许电路保护组件被安装在接线器的前面和后面。
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以下将结合


本发明的解释性实施例。
图1表示利用了本发明的专用安装方式的一个连接线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表示采用图1中连接器组件的接线器以及铰链托架的一个实施例的后侧透视图;图3表示一个铰链安装的托架的前侧透视图,在托架的前、后装有接地棒;图4A表示一个连接的组件的侧截面图,该图表示了本发明的专用安装结构;图4B表示一个连接器组件的侧截面图,在其后侧的插座内装有电路保护组件;图4C表示一个连接器组件的侧截面图,在其内装有电路保护组件和测试插头;图4D表示一个连接器组件的侧截面图,电路保护组件被连接到其上的前、后侧位置,该图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专用接口;图5A-5E表示了连接端子在插入导线的各个阶段中的情况;以及图6A表示电路保护组件内部元件的一种最佳结构;图6B表示电路保护组件内部元件的第二实施例;以及图6C和6D表示一个最佳实施例,用于调换与保护组件合用的印刷电路板的两侧。
本发明是在一个模块式双侧接线器与电路保护组件之间的安装结构,保护组件可以装入接线器内,以便提供限流和限压保护。参见图1,其中示出了一个最佳实施例的包括绝缘排除连接(IDC)端子的连接器组件10。如图所示,连接器组件10包括具有多个缝14的端子帽12,从缝中可以把导线插入IDC端子。端子被隐藏在端子帽12内,端子帽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中包括提供一种“静表面(quietfront)”,以防技工在操作时触到端子,防止在插入导线时使端子过度弯曲,防止在插入导线时造成端子束的扭曲位移,并提供一个容纳端子的对齐轨道。接线器10的壳13和端子帽12还包括接收槽16,用于接收限流和限压电路保护组件。这些电路保护组件利用充气管正温度系数(PTC)器件等等元件来保护电路,防止电话通信线路上时常出现的电冲击的损害。
参见图2,其中示出了用图1的连接器组件10构成的一个接线器20的一个最佳实施例。连接器组件10可以插入一个用来接收该组件的铰链安装托架22。安装托架22是铰接的,以便于在安装托架时分别接近接线器20的前、后端子24,26。电路保护组件如图所示被插入连接组件10,装在托架的第一接收槽28和最后的接收槽29中。第一槽28中插入一个盒式的保护组件30,其作用是为相应的连接组件10上包括的所有端子对提供限流和限压电路保护。盒式保护组件连接到安装托架的支撑柱32上,在出现电冲击时提供一个低电阻放电路径。图中的安装托架22在最后的槽29中包括一个连接器组件,该组件装有多个独立的电路保护组件34。独立的电路保护组件34为包括在一个连接组件10上的单个端子对提供限流和限压电路保护。独立的电路保护组件连接到一个接地棒36(见图3),后者再连接到安装托架的支撑柱32。接地棒36贯穿托架中一个安装槽的全长,以便独立的保护器34能插入,从而保护连接器组件10上的任一端子对。测试插头38(图2)也可以象电路保护器一样插入各个连接器组件前面的同样的接收槽16中。可以用测试插头38来测试和监测端接到接线器20上的电路,不需要改动任何端子。
参见图3,其中表示了装有接地棒36的安装托架22的一个最佳实施例。如图所示,接地棒36包括装在任一侧部的夹片42,用于连接到安装托架前侧44上的支撑柱32的顶部。如上所述,各保护组件34连接到接地棒36上,形成一个低电阻的放电通路。接地棒36还可以连接到安装托架22的后边。也就是图中安装托架22的第二位置45,支撑柱32包括一个缝48,它处在柱32与托架壳的连接点上。缝48允许接地棒的夹片42滑动到支撑柱的后侧,以便反过来安装。接地棒36的灵活的安装方式使得各电路保护组件可以安装在接线器前,后的任意一侧。盒式的保护组件30也可以装在接线器的前侧或后侧,因为它们的内部有连接到安装托架上的接地装置。
图4A示出了连接器组件10的一个最佳实施例的截面图。连接器组件的外壳13的前、后两侧装有盖住端子24,26的端子帽12。所示的接地棒36排列在后边,装入安装托架22。作为本发明的电路保护接口装置一部分的后专用支柱50连接到外壳13,并且在连接器组件10后部的内部区域中靠近接地棒36安装。前专用支柱52安装在连接器组件10前边,其中的前支柱52处在不同的方位,靠近端子24并且贴近接收槽16。这样,前、后专用支柱50、52在连接器组件10上彼此间处于不同的位置。杆件54,56分别被连接到各个前、后端子24,26上。延伸的杆件54,56彼此相向地被偏置,构成一个常闭触点。
图4A和图5A-5E结合在一起还表示了在接线器上用于端接的端子24、26的几何形状。这些端子24,26是绝缘排除连接器型(IDC)的端子,它可以自动地切开并排除导线的绝缘,以便与绝缘内部包含的金属导体形成连接。IDC端子24是一个整体的连接件,它有两个臂58、59和位于其内中心的缝60。端子24的基座连接到杆件54,杆件54延伸到有关的连接器组件10的外壳13内部。端子24的两臂58、59限定了缝60的形状,从而在贴近端子顶部边沿处限定了一部分展宽的缝,该部分在下文中被称为夹持区62。第二处展宽的缝的位置靠近组件10的基座。下文中将这一第二展宽缝称为拆除孔64。端子24的夹持区62的优点是,在插入之前根据需要可以把各导线夹持在夹持区62内。因此,第一次操作时可以把所有导线压入连接器组件的端子24,然后通过第二次操作将其固定在IDC端子内。连接器组件10的端子适合接收各种型号的导线,例如20-26AWG的实线和绞线。夹持区62内的缝的宽度逐渐缩小到稍微小于插入其内的导线外径的宽度。端子24的两臂58、59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弹簧触点。这样就能保证在端接之前把各种尺寸的导线夹住。
IDC端子24适合于端接被插入端子中开缝的IDC部分66中的导线。如下之所述,在端子24的IDC部分66中,臂58,59之间的距离小于被插入的导体的最小直径。端子臂58,59面对着缝60的内侧相对边沿的末端具有尖锐的边沿,以便用这种尖锐的边沿对插入端子的IDC部分66的导线的保护绝缘进行绝缘切除和/或排除。包在绝缘线内的导体与端子24的臂58,59形成物理性的接触,从而在导体和端子24之间形成电连接。值得注意的是,端子24的各个臂分别切入导线的绝缘,以便确保气密性的连接。
位于端子24基座部位的拆除孔64比IDC部分66处的端子缝60要宽。拆除孔64大体上是椭圆形的,其中部比专用于插入端子24的任一种导线的外径要宽一些。由于孔64比插入的导线外径宽,插入端子的第一导体可以通过IDC区域66向下滑入拆除孔64并可以拆除。因此就可以在不折开或破坏第二连接的整体性的条件下从IDC端子24上拆除前两个导体。拆除孔还可以使插入某一尺寸的导线时由端子24的固定基座部分施加到端子24上IDC部分66的臂58,59上的扭曲夹持力有所减少。这样就使端子的臂58,59在一定条件下自由弯曲,允许较粗和/或一个以上的导体被插入端子24,而不会永久性地使端子的臂58,59或是端子束发生变形,因为端子24的IDC部分66的大的平面接触在正压力超过一个固定负荷时能分散扭曲力。这样做有助于保护端子24的原始结构,并增加了其在以后插线时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4B,在图示的连接器组件10上有一个安装在后接收槽中的单端子对保护单元34。单个的保护器34被插入连接器组件10的后部,其中保护器上的一个导电元件70与连接器组件的前、后端子24、26均有接触,并且断开前部连接点上的接触。各自连接到连接器组件10的端子24,26上的导体棒70的前侧71和后侧73是彼此绝缘的,这样就使电流流入保护器组件34。保护电路(图6A-6D)被包括在保护器组件34的帽区75内,用于提供限流和限压保护。图4B表示了来自端接在连接器组件的后端子26上的区线电路的电流流向。如图所示。插入的保护器组件34串联在前、后端子24,26之间,迫使电流流过保护器组件的电路。保护器34的插入造成了连接器组件10的前、后端子24,26之间的分离,使电流流过保护器34。
参见图4C,图示的连接器组件10有一个安装在组件后部的独立保护器34和一个安装在组件10前侧的测试插头38。在测试插头38的导电杆上有一个舌片74,它具有足够的宽度W1,用于在插入测试插头时使端子24,26的一部分杆件54,56发生偏移。当测试插头38插入时,在连接器组件面向前侧的端子24与独立保护器组件34的导电棒70之间形成一个预定宽度的间隙G。后侧端子26(或电缆端接侧)仍然连接到保护单元34,仅提供电压保护。类似于电路保护组件34,30,测试插头38也是用串联方式插在连接对的前、后端子24,26之间。测试插头38以及其相应的电路适合测试电路的输入和输出,也就是为设备内部端接的电缆或是端接在接线器后侧的外侧电缆提供一种测试入口。测试插头38还可以在前、后端子之间形成连接,以便用于监测。上述结构显示出利用这种测试插头的特点可以实现双向测试,而同时在接线器的后侧或电缆端接侧维持电路保护。
参见图4D,图中表示了本发明的专用安装结构,图中的保护组件34,35被插入连接器组件10的前侧和后侧。专用的接口可以确保保护器组件34,35按照正确的极性插入连接器组件10的前侧和后侧。接口是由键和槽的系统构成的,它能禁止插入不正确极性的保护器组件。后专用支柱52上的矩形凸起在连接器组件10后部位于内部的中心处构成了一个键。安装在后侧的保护组件34上的一个对应的腔或槽82与后专用支柱52对齐,并且可以把保护组件34完全插入连接器组件10内。前矩形专用支柱50被设在前接收槽16近旁,并且构成前键。安装在前侧的保护组件25上的对应的腔80与前专用支柱50啮合,使其完全插入接收槽16。这样,专用支柱50,52在连接器组件前、后侧的排列阻止了仅用于前侧的保护组件35被插入连接器组件后侧,反之,仅用于后侧的保护组件34也不能插在连接器组件10的前侧。因此,本发明的接口可以防止限流和限压保护组件在插入时的极性错误。
然而也有一些保护组件是不指定极性的,例如单一的电压保护组件,这种保护组件不需要串联连接。由于单一电压保护组件是不指定极性的,它们可以插在连接器组件10的前侧或后侧,而保护组件在前、后位置上所执行的功能是一样的。这样,单一电压保护组件就可以装配两个腔,它们与连接器组件前、后两侧的专用支柱50,52对齐并啮合。这样就允许把单一电压保护组件插在连接器组件10的任何一侧,以便增大灵活性并为用户节省费用。尽管本发明的专用接口是采用了矩形的专用键和腔,显然也可以利用其他类型的凸起和相应的槽,以及它们的其他排列方式。此外,键或凸起也可以从电路保护组件而不是连接器组件外壳上伸出,从而形成大体上相反的对接方案,并且图示的实施例仅是为了对本发明的接口加以说明。
图4D还示出了包括腔84的一个保护器34,腔84适合接收接地棒36并与其啮合,即如图3所示连接到安装托架22上,从而为保护器形成放电通路。图示的接地棒36可以被装在连接器组件10上,并且当独立的保护器34被完全插入时可以露出接地棒上的正插座86。如图所示,独立保护器34,35和对应的接地棒36被装在连接器组件10的前、后两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连接器组件系统具有灵活性。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只需要把保护器安装在其中的一个位置。
图6A示出了保护器组件34的侧截面图,用于表示其内部元件。然而应该指出,图6A可以代表独立的电路保护组件以及盒式保护器30。图中所示的保护组件包括外壳80,保护元件装在其内。实际上由印刷电路板构成的导体棒70一部分装在外壳80之内,其余部分从外壳中伸出,以便插入连接器组件10。如上所述,导体棒70或PC板的一侧与另一侧是绝缘的,其中的两侧包括不同的线路板布局。棒70上装有第一和第二固体正温度系数(PTC)器件82,用于提供限流保护。众所周知,PTC器件在达到预定的电流(或温度)门限时形成开路。棒70上还装有限压器件84,例如是装有一个气体管过电压保护器。在达到预定的电压电平时,电压保护器84内的热过载元件就可以连接到接地总线86。接地总线再连接到接地棒36,形成放电通路。显然,象上述的独立保护器34一样,接地棒26可以装在保护器盒30之内,也可以装在外部的组件上。
图6B示出了保护器组件内部结构的第二实施例,其中相同元件的标号与图6A相同。图6B的不同点是限压器件84包括一个外部热过载装置85,例如一个铅片。铅片在达到预定电压(或温度)时熔化使接地总线87连接到限压器件,形成放电通路。
保护器组件34,30的一致的特征是可以用同样的导体棒70或PC板来实施每种专用极性的保护器组件,即用于实现前侧安装或后侧安装。这是因为同样的元件可以装在线路板两侧的同一位置。图6C和6D更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图6C表示PC板70的第一侧88,而图6D表示板的第二侧89。从图中可见,第一侧88上的位置91和92直接对应位置93和94,其中可以把限流保护器件82装在板的任意一侧。类似的,位置95和96允许把限压保护器84安装在板70的第一或第二侧88,89中的任何一侧。这样,相同的导体元件PC板70可被用做任一种极性的保护器,取决于在安装时以及组装到外壳80之内时元件处于板70上的哪一侧。图6A和6B还说明了单一电压保护器组件可以利用与限流和限压保护器相同的电路板70。若使用单一电压保护器,就不用安装限流器件了。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参照附图对实施例的说明仅是为了举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概念和范围的条件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做出修改和变更。所有这类修改和变更均应被视为属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用在模块式接线器系统中的一种安装结构,其中在前侧和后侧具有连接端子的连接器组件可以被插入一个安装托架,从而构成一个接线器,上述的连接器组件适合在上述连接器组件的上述前侧和后侧接收对插入极性敏感的限流和限压电路保护组件,用于保护单对的上述端子,上述结构包括用于容纳上述连接端子的连接器组件外壳,上述外壳包括,设在上述连接器组件外壳的上述前侧的第一专用装置;以及设在上述连接器组件外壳的上述后侧的第二专用装置,上述第二专用装置相对于上述可插入的保护装置被设在与上述第一专用装置不同的位置,其中上述第一专用装置与仅能装在前侧的一个上述保护装置相啮合,而上述第二专用装置与仅能装在后侧的一个上述保护装置相啮合,从而禁止仅能装在前侧的保护装置被插入上述连接器组件的上述后侧,以及禁止仅能装在后侧的保护装置被插入上述连接器组件的上述前侧。
2.按照权利要求1的结构,其特征是上述第一和第二专用装置各自包括一个从上述连接器组外壳上垂直向上延伸的凸起。
3.按照权利要求2的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个仅能装在前侧的保护装置,上述仅能装在前侧的保护装置包括一个外壳,该外壳限定了适合与上述连接器组件外壳的上述第一凸起装置相啮合的第一腔体,以及一个包括外壳的仅能装在后侧的保护装置,其外壳限定了适合与上述连接器组件外壳的上述第二凸起装置相啮合的第二腔体。
4.按照权利要求1的结构,其特征是上述第一和第二专用装置包括适合与从上述保护装置上伸出的凸起相啮合的腔体。
5.按照权利要求3的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个适合插在上述连接器组件的上述前侧或上述后侧的对极性不敏感的保护装置,上述保护装置包括一个外壳,该外壳限定了上述的两个第一和第二腔体,其中的保护装置与上述连接器组件外壳的上述第一或第二专用装置之一相啮合。
6.按照权利要求5的结构,其特征是上述对极性不敏感的保护装置是一个电压冲击保护装置。
7.按照权利要求3的结构,其特征是上述第二腔体被排列在上述仅能装在后侧的保护装置的上述外壳的中心区域之内,而上述第一腔体被排列在上述仅能装在前侧的保护装置的上述外壳的边沿上。
8.按照权利要求3的结构,其特征是上述安装托架适合接收与上述电路保护装置相连接的接地棒,用于提供一条低电阻的放电路径,并且在上述仅能装在前侧及仅能装在后侧的保护装置中设有适合连接上述接地棒的槽。
9.在一种模块式接线器系统中,其中在前,后侧具有绝缘排除型端子的连接器组件可以被插入一个安装托架,从而构成一个接线器,其中的上述连接器组件适合在上述连接器组件的前侧和后侧接收对插入极性敏感的限流和限压电路保护装置,用于保护各对上述端子,并且其中可安装在连接器组件前侧的电路保护装置不能与可安装在上述连接器组件后侧的电路保护装置互换,上述安装结构包括用于容纳上述绝缘排除型端子的连接器组件外壳,上述外壳包括设在上述连接器组件外壳的上述前侧的第一垂直凸起键;以及设在上述连接器组件外壳的上述后侧的第二垂直凸起键,上述第二键相对于上述可插入的保护装置被设在与上述第一键不同的相对位置,其中的上述第一键与仅能装在前侧的保护装置上对应的第一槽相啮合,而上述第二键与仅能装在后侧的保护装置上对应的第二槽相啮合,从而禁止上述仅能装在前侧的保护装置被插入上述连接器组件的上述后侧,以及禁止上述仅能装在后侧的保护装置被插入上述连接器组件的上述前侧。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结构,其特征是上述第一和第二垂直凸起键包括从上述连接器组件上伸出的支柱。
11.按照权利要求9的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个仅能装在前侧的保护装置,该装置的外壳限定了适合与上述连接器组件外壳的上述第一键啮合的上述第一槽,以及一个仅能装在后侧的保护装置,该装置的外壳限定了适合与上述连接器组件外壳的上述第二键啮合的上述第二槽。
12.按照权利要求1的结构,其特征是上述连接器组件的上述前侧和后侧包括不同的彩色代码,上述仅能装在前侧的保护装置包括对应上述前侧的上述彩色代码的彩色代码,而上述仅能装在后侧的保护装置包括对应上述连接器组件上述后侧的上述彩色代码的彩色代码。
13.按照权利要求11的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个适合插在上述连接器组件的上述前侧和上述后侧的对极性不敏感的保护装置,上述保护装置包括一个外壳,该外壳限定了上述的两个第一和第二槽,其中的保护装置与上述连接器组件外壳的上述第一和第二键相啮合,从而使上述装置能插入上述连接器组件的前侧和后侧。
14.按照权利要求13的结构,其特征是上述对极性不敏感的保护装置是一个电压冲击保护装置。
15.按照权利要求9的结构,其特征是上述第二键被排列在上述连接器组件外壳的上述后侧的中心区域之内,而上述第一键被朝着上述连接器组件外壳的上述前侧的边沿排列。
16.在一种模块式接线器系统中,其中在前,后侧具有连接端子的连接器组件可以被插入一个安装托架,从而构成一个接线器,其中的上述连接器组件适合在上述连接器组件的上述前侧和上述后侧接收对插入极性敏感的限流和限压电路保护装置,用于保护各对上述端子,一种保护组件装置包括用于容纳限压和限流保护装置的外壳;以及可插入上述连接器组件外壳的至少一个导电杆,用于连接到上述连接端子,上述的杆从上述外壳中伸出并且连接到上述保护装置,其中的上述保护组件装置可以插在上述连接器组件的上述前侧或是后侧。
17.按照权利要求16的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外壳包括专用的装置,其中的第一极性保护装置被禁止插入上述连接器组件的上述前侧,而第二极性的装置被禁止插入上述连接器组件的上述后侧。
18.按照权利要求16的装置,其特征是上述保护组件装置是一个单一保护器单元,它适合保护上述连接器组件的上述前侧和后侧的一对端子。
19.按照权利要求18的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外壳包括一个适合连接到上述安装托架上的一个接地棒的腔体,从而使上述保护装置能连接到上述接地棒。
20.按照权利要求16的装置,其特征是上述保护组件装置是一个适合保护上述连接器组件中的多对端子的保护盒,其中的上述外壳包括用于保护上述多对端子的多个保护装置。
21.按照权利要求20的装置,其特征是上述保护组件装置包括适合连接到上述安装托架上的内部接地总线,从而形成对地的放电通路。
22.按照权利要求16的装置,其特征是上述保护装置是从由气管,碳型PTC,以及固体保护器件构成的组中选出的。
23.按照权利要求16的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外壳具有彩色的代码,以便对应上述连接器组件的上述前侧或后侧上的彩色代码,其中用于上述前侧和后侧的上述彩色代码是不同的。
24.按照权利要求16的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导电杆包括一个印刷电路板,其中由插入上述外壳的上述导电杆的排列来确定保护装置的极性,上述的保护装置可以插在上述印刷电路板的任意一侧的相同位置,从而使上述同一印刷电路板可以作为仅能装在前侧的保护装置以及仅能装在后侧的保护装置的一部分。
25.按照权利要求24的装置,其特征是限流和限压保护组件以及单一的限压保护组件使用同一个上述印刷电路板,其中在上述单一限压保护装置中没有在上述电路板上安装限流装置。
全文摘要
在双侧模块式接线器的连接器组件与一种对极性敏感的限流和限压电路保护装置之间的一种安装结构。具有多对绝缘排除型连接(IDC)端子的连接器组件可以插入一个安装托架,构成一个双侧接线器。在连接器组件的前侧和后侧有选择地模制专用的支柱,并且对应各对端子。前侧的支柱与前侧的限流和限压保护装置上的一个腔体对齐并啮合。后侧的支柱与后侧的保护组件上的一个腔体对齐并啮合,形成专用的键与槽的接口,可以防止插入极性错误。
文档编号H01R13/703GK1144980SQ9611072
公开日1997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5日 优先权日1995年5月17日
发明者韦尼·斯考特·菲鲁斯, 安托尼奥·阿尔比诺·费格勒多, 阿丹姆·斯图阿特·卡尼, 塞奥多勒·埃德沃德·卡鲁斯卡, 韦尼·戴维德·拉森, 杰米·帕奇克·斯特拉斯 申请人:美国电报电话Ipm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