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3551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设计属于一种电致发光器件。
自从美国柯达公司于1987年发表了高亮度的多层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以来,由于工艺方法的提高和成熟,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已接近于商业应用。
人们一般通过某种成膜手段作成各种结构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其中空穴输送层和电子输送层可由多层不同有机材料膜构成,发光层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材料混合构成。有机层厚度约几十至几百nm,金属电极一般采用Al或Mg、Ag合金等。到目前,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最高亮度可达上万cd/m2。但不足之处是单色性较差。
本设计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色性较好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设计采用十六烷基吡啶翁四个(二苯甲酰甲烷)铕(III)(简称HDBM)作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
本设计在选定的器件结构中,其场致发光光谱和其荧光光谱一致,均处在红色光谱区中的一条半高度约5nm的色纯度极好的谱线。器件发光面各处发光均匀,性能良好。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实施例。


图1是本设计的示意图。
图中(1)空穴输送层;(2)发光层;(3)阴极;(4)ITO电极;(5)玻璃。
采用真空蒸发成膜技术,各层在3*10-3Pa真空下蒸发制膜,在玻璃(5)上制作ITO电极(4),TPB作空穴输送层(1),厚度为50nm,HDBM作发光层(2),厚度为150nm;Mg、Ag合金为阴极(3),厚度分别为Mg35nm,Ag95nm。
权利要求1.一种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由空穴输送层、发光层、阴极、ITO电极等组成,其特征在于用十六烷基吡啶翁四个(二苯甲酰甲烷)铕(III)作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
专利摘要本设计涉及一种电致发光器件。人们一般通过某种成膜手段作成各种结构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其中空穴输送层和电子输送层可由多层不同有机材料膜构成,发光层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材料混合构成。有机层厚度约几十至几百nm,金属电极一般采用Al或Mg、Ag合金等。本设计采用十六烷基吡啶翁四个(二苯甲酰甲烷)铕(Ⅲ)作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其场致发光光谱和其荧光光谱一致,均处在红色光谱区中的一条半高度约5nm的色纯度极好的谱线。器件发光面发光均匀,性能良好。
文档编号H01L33/00GK2283311SQ9622020
公开日1998年6月3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5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5日
发明者王子君, 李斌, 吕安德, 张洪杰, 李亚君, 范翊, 张立功, 蒋大鹏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