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7907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装配便捷、防止噪声干扰效果佳的电缆连接器。
使用连接器的电信传输过程最担忧的是外界噪声的干扰,其影响电信传输的品质,因此抑制噪声的干扰对连接器而言为设计上重要的一环。传统的电缆连接器如

图1所示,由于制造上的因素造成抑制噪声干扰的设计结构易遭受损伤,从而促使噪声干扰的抑制效果降低。图1传统的电缆连接器包括一D型连接器50、内模套51、上、下铁壳521与522、外模套53、螺栓54、及线缆55等构造,其制造上将线缆55与D型连接器50连接一体后,再以射出成型将内模套51包覆在线缆55与D型连接器50连接处的附近区域,以做为绝缘设置,然后,以上、下铁壳521与522将内模套51包覆,最后再以成型机将外模套53包覆于上、下铁壳521与522。然而,外模套53成型时的压力可能会压跨上、下铁壳521、522而产生变形,使屏蔽完整的空间遭受破坏,并于上、下铁壳521、522接合处形成间隙,使得噪声由间隙流窜形成干扰,并影响电讯传输的稳定。特别是此现象被外模套53所遮蔽,一旦检验有瑕疵根本无法更换,必须整个成品报废,因而不符经济效益的要求。
再者,成型步骤中因等待时间长,传统的电缆连接器组装上需经过两道成型步骤,除对于整个工艺的进行无法加速外,整个工艺亦僵硬且机动性不佳,影响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噪声效果佳且组装便捷且可加速装配作业进行的电缆连接器。藉完全创新的结构使得组装作业灵活,能使整体组装作业具有机动性,不会僵化而可加速组装效率,增加产量,另外藉结构组装的创新,使得电磁屏蔽的组件能保持良好的遮蔽效果,而可使得电缆连接器电信传输稳定。
本实用新型电缆连接器的主要特征,在于电缆连接器中外模套以套合方式,与屏蔽连接器的连接面一侧的第一、二壳体结合,且,至少第一、二壳体之一具有干涉体,可于套合时与外模套干涉组装。
依据上述的主要特征,其中该干涉体系设于第一、二壳体之一的端缘,于第一、二壳体对接靠合一体时,该等干涉体略为凸出于表面,可与外模套产生干涉配合。而该干涉体为连续锯齿状,且锯齿状的斜面往套入结合方向倾斜,具有导引止退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电缆连接器,其中线缆与连接器串接包覆成一体,所述电缆连接器包括一连接器,具有对接面、连接面,其上容纳有多个贯穿对接面与连接面的导电端子,所述多个导电端子位于连接面的一侧与线缆一端相连接;一屏蔽壳体,与连接器衔接且包覆于线缆连接的一侧,其上具有干涉体;以及外模套,设于所述屏蔽壳体外,具有容纳屏蔽壳体及供线缆一端穿过的套孔。
本实用新型电缆连接器具有如下的优点一、藉外模套独立成型除可直接与第一、二壳体干涉组装为一体、加速组装操作外,组装的操作亦较具有机动性,即在进行内模套的成形操作的同时,一并成形制作外模套,因此等待成型的时间可相对减少,组装操作不会僵化且可增加组装效率,增加产量。
二、由于第一、二壳体与外模套干涉配合的组装,所以可确保第一、二壳体屏蔽的完整,不会如传统的受成型压力的影响,而扭曲第一、二壳体完整的屏蔽形态,从而保持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使得电缆连接器的电信传输稳定。
图1为传统电缆连接组合部分的剖视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缆连接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组合侧视图;图4为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装后与外模套的分解立体图。
图2的本实用新型电缆连接器1包括一D型连接器10、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内模套1 3、外模套14、螺栓15,以及线缆16等构造,其中该D型连接器10具有对接面101,可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相对于对接面101设有连接面102,以与线缆16的多个导线1 61串接,另外对接面101与连接面102间容纳有多个的导电端子(未图示),这些导电端子一端可与对接连接器插接接触,另一端则与线缆16连接,从而可将线缆16一端的信息传输到对接连接器。另外,D型连接器10外包覆有一金属壳体103,用于屏蔽D型连接器10,在金属壳体103的两侧凸边设有螺接孔1031,可使螺栓15穿设其中。另外在连接面102一侧设有上下对应的卡槽104、105,可使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一端扣卡。当该线缆16的多个导线161与连接器10的多个导电端子连接后,在该侧成型内模套13上加以包覆以作为绝缘。
该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为U形体,可相对靠合为一体,其中第一、二壳体11、12的前缘设有一卡合边110、120,可分别扣卡于卡槽104、105,而与连接器10的插接面102衔接,并将内模套13所在的区域屏蔽,从而能抑制连接面102一侧的噪声干扰。另外,第二壳体12的两侧端缘上设有锯齿状干涉体121,这些干涉体121在第一、二壳体11、12靠合为一体后(如图3、图4所示),略为凸出于第一壳体11的表面,以便组装时与外模套14干涉配合。请参阅图4,该外模套14为一体成型,其在腹部设有一套孔140,用于容纳组装为一体的第一、二壳体11、12。进一步讲,当线缆16与连接器10连接一起,经内模套及第一、二壳体11、12组装为一体后,可直接与外模套14干涉组装,使得操作上简便而快速。另外,在相对于干涉体121的第二壳体12上,设有一环夹线板122,其为一体地由第二壳体12延伸形成,其具有两夹持端,可顺着线缆16弯折夹持,以将线缆16夹持定位而避免松动和影响连接器内导电端子的连接端。
以上所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改,都属本实用新型所含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线缆与连接器串接包覆成一体,所述电缆连接器包括一连接器,具有对接面、连接面,其上容纳有多个贯穿对接面与连接面的导电端子,所述多个导电端子位于连接面的一侧与线缆一端相连接;一屏蔽壳体,与连接器衔接且包覆于线缆连接的一侧,其上具有干涉体;以及外模套,设于所述屏蔽壳体外,具有容纳屏蔽壳体及供线缆一端穿过的套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具有可相互对靠的与外套模的套孔产生干涉配合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且所述屏蔽壳体上的干涉体为锯齿状,并设在第一、二壳体中的一个壳体的周边端缘。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设有将外模套与连接器串接一体并用于螺锁于电脑基体或外围设备上的锁固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屏蔽壳体与线缆之间,设有将所述导电端子与线缆包覆并绝缘之内模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远离连接面的一端,形成有一环夹线板,其一体地由第二壳体延伸形成,并具有顺着线缆弯折夹持的两夹持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具有将对接面与连接面包覆的金属外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由相对置靠合的前金属壳体与后金属壳体所组成,两金属壳体的两侧具有凸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装置在前、后金属壳体的凸边处与外模套相对应地设有螺接孔,并以长螺栓贯穿并螺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与连接器串接且包覆一体的电缆连接器,主要包括:容纳有多个导电端子,并具有对接面与连接面的连接器、包覆屏蔽在连接器的连接面一端的屏蔽壳体、及容纳屏蔽壳体并供线缆一端穿过的外模套,其中该屏蔽壳体上设有干涉体可直接与外模套干涉组装,具有组装便捷且电磁遮蔽完整,抑制噪声良好的效果。
文档编号H01R13/516GK2308980SQ9722955
公开日1999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27日
发明者王唯川, 汪国正 申请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