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3015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它包括-一个设置在线圈凸缘之间的线圈架上的线圈绕组;-一个带有一根纵柱和两个横翼缘的T形铁芯,其中纵柱轴向通过线圈架延伸;-一个具有两个在线圈两侧延伸的纵臂和一个横腹的U形衔铁,其中该衔铁在第一线圈凸缘的范围内用其第一端段支承在该铁芯的一个端段上,并在第二线圈凸缘的范围内用其第二端段与该铁芯构成一个工作气隙;-一个具有至少一个静接触元件和至少一个动接触弹簧的触点排列,其中,该接触弹簧由衔铁通过一个垂直于线圈轴运动的操作机构进行操作。
例如从DE 34 43 094 A1中已知这类继电器。在该处,T形铁芯通过平行于中柱延伸的横翼缘两端上的凸肩扩展成一个E形或M形。U形衔铁用其纵臂两端支承在该铁芯的凸肩上,这样,它的横腹与铁芯的中柱自由端构成工作气隙。支承在一个E形铁芯上的这种衔铁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支座弹簧形式的附加支承元件,这种支座弹簧不但在冲压和弯制时需要相应的制作费用,而且在安装时还需要相应的调节和铆接或焊接过程。但另一方面,这样的衔铁可能没有固定在它的支座上。此外,在衔铁横翼缘和铁芯端之间的工作气隙只有相当小的极面,而要扩大极面并非易事。
本发明旨在提出上述那类继电器,它只有少量的、结构简单的和制造简单的零件,因而可用特别简单的方式安装,尽管如此,可达到可靠的功能并由于工作气隙内的相当大的极面可达到高度的吸引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这个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衔铁通过它的横腹支承在铁芯纵柱的自由端段上;衔铁的纵臂的自由端与铁芯横翼缘的自由端构成两个平行的工作气隙。
与已知的继电器比较,本发明继电器的衔铁支座和工作气隙交换布置,这样,衔铁的U形端包住第一线圈凸缘并通过它布置在线圈轴的纵向内就已经获得了固定。由于衔铁也可通过简单的结构固定在线圈凸缘范围内的其它方向内,所以省去了支座弹簧及其相应的制作和安装费用。另一方面,又能使衔铁的两个自由端上的两个平行工作气隙达到一个相当大的极面。这个极面还可通过铁芯横翼缘在其两端分别朝铁芯纵臂方向设置凸肩来加大,这样铁芯的T形就被明显扩大成一个M形或E形。
在一个优选结构型式中,第一线圈凸缘具有一个定位销来把衔铁固定在其支座内,其中该定位销和衔铁具有相互啮合的凸起和/或切口。衔铁固定在其支座内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一个装上的外罩来进行。
由衔铁操纵的接触弹簧最好接近平行于线圈的衔铁对面的线圈轴布置,其中衔铁运动传递到接触弹簧上由一块滑板来进行,该滑板一方面可在铁芯的横翼缘和相邻的线圈凸缘之间进行导向运动,另一方面又可垂直于线圈轴进行导向运动。也可在上述外罩上设置一个台阶来进行该滑板的辅助导向。
第一线圈凸缘可超过衔铁支座的凸肩设置一个底座形成的凸肩,该凸肩确定一个与线圈轴保持垂直的底面。上述的至少一个接触弹簧和至少一个对应接触元件最好垂直于该底面固定在该底座内,其中相应的连接销通过底面垂直向外引出。这些接触元件的触点接通端最好在第二线圈凸缘上设置至少一个止挡,该止挡限定对应接触元件和或接触弹簧的静止位置。
衔铁纵臂的活动端最好通过复位弹簧力从铁芯预拉到一个静止位置,此外,最好在这个纵柱的中间范围内通过在外壳一部分上的一个止挡设置一个回转点,复位弹簧力通过它可将衔铁的横腹压到铁芯上它的支座内。这样,不用支座弹簧也保证了在其静止位置内的衔铁与铁芯具有最小可能的气隙,从而达到良好的通量过渡和高的吸动灵敏性。由于这种复位弹力最好通过接触弹簧来施加,所以可以使继电器的零件数保持特别少。衔铁中间范围内的回转点可通过衔铁纵臂侧向构成的凸肩结合外壳罩内侧上的一个相应肋或槽来产生,所以,为此也不需要任何附加的零件或安装过程。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一个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附图表示

图1本发明继电器的零件分解图;图2和3图1安装完的继电器(没有外罩)的两个透视图;图4图1安装完的继电器通过线圈轴剖开的断面。
图中所示的继电器由一个线圈架1、一个T形或接近于M形的铁芯2、一个U形衔铁3、一块卡片状的滑板4、一个静接触弹簧5、一个动接触弹簧6、一个外罩7以及两个固定在线圈架上的线圈连接销8组成。
线圈架1具有一个轴向通孔11以及第一凸缘12和第二凸缘13,在这两个凸缘之间设置绕组10。在线圈凸缘12的前端整体构成一个台阶14作为衔铁支座,该台阶过渡成一块底板15。此外,在该台阶14上整体构成衔铁的限位销16,在该台阶上还整体形成一个插孔17,接触弹簧5和6的连接元件51或61可通过该孔穿过底板15垂直向外引出。此外,在第二线圈凸缘13上整体构成静接触弹簧5的一个定位凸缘18。
T形铁芯2具有一个插入线圈架通孔11中的纵柱21以及两个横翼缘22,在该横翼缘的两端上分别连接一个与纵柱21平行的侧壁23。U形衔铁3具有两个纵臂31和一个横腹32,该横腹支承在铁芯2的自由端段24上,并位于第一线圈凸缘12和底板15之间的一个凹槽内。通过底板台阶14的两个啮合在衔铁的相应切口33中的定位销16使衔铁不能侧向运动,而又不妨碍它的操作运动。纵臂31的自由端加宽成钩形的极端部34,这两个极端部34包住第二线圈凸缘13并与铁芯的横翼缘22及其侧臂23构成两个平行的工作气隙。
静接触弹簧5和动接触弹簧6用其整体构成的或按人所共知的方式固定的连接元件51或61锚定在底板台阶14的插孔17中。在本例中,两个接触弹簧5和6是完全相同的并配有触点52或62。在其触点待闭合的动端作成L形弯起,以便相互搭接实现触点闭合。
接触弹簧5和6不用弯曲只从一块平的铁板切下并插入线圈架中。其触点待接通的端部的相互偏移只由线圈架或滑板4的几何形状来实现。该滑板位于线圈凸缘13和铁芯的横翼缘22之间,并具有一个孔41,铁芯纵柱21穿通该孔。在零件连接后,动接触弹簧6的L形弯起的端段62贴合到线圈架1的定位凸缘18上并由此获得它的静止预拉伸。另一方面,静接触弹簧5的L形的弯起端段53贴合到滑板4上。在衔铁操作滑板4时,端段53朝静接触弹簧5的端段63方向运动,并将后者从其定位凸缘18上的止挡抬起,以此方式产生接触压力。
在上述单个零件安装好后,将外罩7扣到整个继电器上,该外罩与底板15构成一个封闭的外壳。如图4所示,外罩7在其上侧的范围内有一个通风孔71,该通风孔连通向里凸起的台阶72。该台阶构成滑板4的附加导向。从图4还可看出,衔铁3通过滑板4被工作接触弹簧6的复位力预拉到它的静止位置。这时衔铁的侧向凸台35接触外罩的肋72,从而构成衔铁的回转点73。通过这个回转点73由杠杆作用把衔铁的支承端或横腹32压入支座中并朝铁芯的端段24施压,从而产生衔铁支座中的可重复的磁通过渡性能和相应低的吸动激励。
权利要求
1.电磁继电器包括-一个设置在线圈凸缘(12,13)之间的线圈架(1)上的线圈绕组(10);-一个带有一根纵柱(21)和两个横翼缘(22)的T形铁芯(2),其中纵柱(21)轴向通过线圈架(1)延伸;-一个具有两个在线圈两侧延伸的纵臂(31)和一个横腹(32)的U形衔铁(3),其中,衔铁(3)在第一线圈凸缘(12)的范围内用其第一端段(32)支承在铁芯(2)的一个端段(24)上,并在第二线圈凸缘(13)的范围内用其第二端段(34)与铁芯(2)构成一个工作气隙;-一个具有至少一个静接元件(5)和至少一个动接触弹簧(6)的触点排列,其中,该接触弹簧由该衔铁通过一个垂直于线圈轴向运动的操作机构(4)进行操作;其特征为衔铁(3)通过它的横腹(32)支承在铁芯(2)纵柱(21)的自由端段(24)上;衔铁纵臂(31)的自由端与铁芯横翼缘(22)的自由端(23)构成两个平行的工作气隙。
2.按权利要求1的继电器,其特征为,铁芯横翼缘(22)在其两端分别具有朝衔铁纵臂方向延伸的侧臂(23),该侧臂增大了衔铁的有效极面。
3.按权利要求1或2的继电器,其特征为,第一线圈凸缘(12)具有一个定位销(16),该定位销和衔铁具有相互啮合的凸起部(16)和/或切口(33),使衔铁的支承端段(32)固定在至少一个方向内。
4.按权利要求1或3中任一项的继电器,其特征为由该衔铁操作的至少一个接触弹簧(6)接近平行于该衔铁对面的线圈轴布置;一块用来把衔铁运动传递到接触弹簧(6)上的滑板(4)可在铁芯(2)的横翼缘(22)和相邻的线圈凸缘(13)之间垂直于线圈轴进行导向运动。
5.按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继电器,其特征为,第一线圈凸缘(12)构成一个底板(15)形状的台阶(14),该底板确定与线圈轴保持垂直的底板平面。
6.按权利要求5的继电器,其特征为,一个外罩(7)与底板(14、15)构成一个封闭的外壳,其中衔铁(3)在底板(14、15)和外罩(7)之间锁定在它的支座内。
7.按权利要求5或6的继电器,其特征为,至少一个纵向延伸的接触弹簧(6)和至少一个对应接触元件(5)垂直于底板平面锚定在底板(14、15)内,其中相应的连接销(51、61)通过底板平面垂直向外引出。
8.按权利要求7的继电器,其特征为,第二线圈凸缘(13)构成一个对应接触元件(5)和/或接触弹簧(6)的静止位置的止挡(18)。
9.按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的继电器,其特征为衔铁纵臂(31)的自由端通过复位弹簧拉力从铁芯(2)预拉到一个静止位置;衔铁的纵臂(31)分别在其中间范围构成一个相对于外壳部分(72)的回转点(73),复位弹簧力通过该回转点将衔铁的横腹(32)压入它在铁芯(2)上的支座内。
10.按权利要求6和9的继电器,其特征为,回转点(73)由衔铁纵臂(31)的侧向台阶(35)构成,这些台阶贴合在外壳(7)的里侧(72)上。
全文摘要
继电器具有一个T形铁芯(2)和一个U形衔铁(3),其中,该衔铁用其横腹(32)支承在铁芯纵柱(21)的自由端段(24)上,并与相对于该铁芯的横翼缘(22)的、该衔铁的纵臂(31)的自由端(34)构成两个平行的工作气隙。从而因为零件少而又简单可达到特别简单的安装和具有大的极面的工作气隙。
文档编号H01H50/16GK1255232SQ98804823
公开日2000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1998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1997年5月5日
发明者L·马德, R·米克 申请人:埃-施拉克零部件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