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插座连接器的端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插座连接器的端子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传输语音讯号,且端子的对接部份与接合部份呈分离设置,而可简化端子组件的制造及组装工序,并提高端子材料利用率的堆叠式插座连接器的端子组件。
语音插座连接器广泛应用在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及组合音响等能产生声音效果的电器中,近年来,随着各种微型电子产品如移动电话、随身听及多媒体型便携式电脑的发展,语音插座连接器在这些微型电子产品上的应用也日渐增多,其结构也由过去绝缘壳体加一或两个端子的简单组合,变化成五个以上端子与结构复杂化的绝缘壳体之间的组配,并且出现了多个插座连接器堆叠设计的结构,现有设计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第82202920、82204992及81212225号等案。然而,现有堆叠式连接器组合的端子组件为配合层叠时高度落差,每一层插座连接器中端子组件的构形及绝缘壳体的结构均不相同,上层端子组件的插接脚长度较下层端子组件长,需各自设计及制造,即需求不同规格的模具及设备。而且当插座连接器具有三层以上插座连接器时,最上层端子组件往往因其插接脚过长而造成模具开发及整个端子制造上的困扰,既使端子勉强可以制造成型,也会因端子的细长插接脚在冲制成型过程切除大量边料而造成端子材料利用率较低,材料严重浪费。此外,因各层插座连接器及其端子间均不具有通用性,组装时需正确选择端子及单个插座连接器的构形方可完成,既需要较多的劳力资源投入,也造成整个制程时间的延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传输语音讯号的堆叠式插座连接器的端子组件,其中,分别组设在各层插座连接器中的端子组件可由同一规格的模具冲制成型,多套端子组件之间具有通用性,而可降低模具设计开发的成本,简化端子组件的组装制程,同时节省端子材料。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传输语音讯号的堆叠式插座连接器的端子组件,其中接合端子组件可由同一根端子料带同时冲制成型,可有效降低模具开发成本并提高端子材料利用率,从而节省端子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插座连接器的端子组件包括至少一对接端子组件及一接合端子组件,其中对接端子组件组设在呈上下层叠的插座连接器的插接孔旁侧的若干端子槽道中,该端子组件中每一端子均具有一略凸出插座连接器侧表面外的抵接部。而接合端子组件则嵌置在插座连接器的侧盖板内侧面上,每一接合端子均包括有水平延伸的接触部,及垂直延伸穿出侧盖板底侧的插接脚,当插座连接器组入基座的收容腔后,其上所设对接端子组件的抵接部凸露于基座的侧表面上,在该侧表面上组设前述侧盖板,这样,侧盖板上的接合端子组件的接触部可对应地与插座连接器上对接端子组件的抵接部相抵接而构成电讯导通。
与现有构造相比,本发明可降低模具设计开发的成本,简化端子组件的组装制程,并且能有效降低模具开发成本并提高端子材料利用率,从而节省端子材料。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适用本发明端子组件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单个插座连接器与对接端子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及图4是图2所示单个插座连接器及其与基座相组合后的立体图。
图5及图6分别是图1所示第一侧盖板及接合端子组件组装前、后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7及图8分别为图5所示接合端子组件的主视图与侧视图。
图9及图10分别为图1所示第二侧盖板及接合端子组件组装前、后的立体图。
图11为侧盖板及接合端子组件与基座、插座连接器相组合完毕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插座连接器的端子组件包括对接端子组件3及接合端子组件5,请参照图2,其中对接端子组件3包括有第一、二对接端子31、32、构形相同的两转接端子33及接地端子34,每一端子均具有一片状基部310、320、330及340,每一基部上均延伸设有干涉臂312、322、332及342,这些干涉臂312、322、332及342上均设有弯折状的干涉片3121、3221、3321及3421,以与绝缘壳体20的相应槽道相干涉固定(容后述),且每一干涉臂的相对外侧缘处均凸出设置有抵接部313、323、333及343,以与相对的接合端子组件相抵接导通。此外,从基部310上位于上述二干涉臂312之间的部位处延伸设有略呈U形的对接臂311,而基部310上相对于该对接臂311的另一例则延伸出一定长度的接触臂314以与转接端子33相接触导通,另外,第二对接端子32的基部320上未设有干涉臂322的一侧延伸出一略呈U形的对接臂321,且其末端继续延伸而形成一接触臂324以与另一转接端子3相接触。再者,接地端子34的干涉臂342略呈音叉状延伸,其一侧对接臂341延伸至插接孔202内,另一侧则形成抵接部343。
请参照图5至图10,接合端子组件5包括组设在第一侧盖板41上的接地端子50及第一、二端子组件51、52,以及组设在第二侧盖板42的第三端子组件53,其中接地端子50为一长方形板体,其一端垂直弯折设有第一接触部501,相对的另一端则延伸出插接脚503,而靠近该插接脚503的适当部位处设置有第二接触部502。另外,因每一端子组件51、52及53所包含的端子数目相同而且端子构形也大体相同,所以本实施例中着重以第一端子组件51进行说明。该第一端子组件51包括有四个呈直角弯折的接合端子511、512、513及514,每一接合端子(图中仅标示511及512两接合端子)均具有水平延伸且自上而下整齐排布的接触部5111、5121,以及垂直延伸的插接脚5112、5122,每一插接脚5112、5122上等高位置处横向设有弯折部5113、5123,而使这些插接脚5112、5122与前述接触部5111、5121呈不共面设置,其中弯折部5113相对弯折部5123横向延伸相当长度,而使前述插接脚5112、5122呈不共面的相对错位设置,从而扩大这些插接脚之间的距离,避免由于插接脚分布过于密集而造成电路板制作上的困扰,且使整个连接器组合于电路板上受力均匀分布,并适当防止端子间的相互干扰。
如图9及图10所示,借助于前述各端子组件的构造,其中接地端子50及第一、二端子组件51、52是在同一根端子料带上同时冲制成型,而第三端子组件53中各端子也是在同一根料带上同时冲制成型,这样,可有效简化端子组件的制程,减小其加工制造的成本,并且由于冲制端子时需切除的边料大为减小,而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并节省端子材料。并且,这样的结构便于各端子组件与连接器2间的组装,可减少装配的人工投入,节省资源。
再请参照图1,适用本发明端子组件的堆叠式插座连接器包括有基座1、插座连接器2、对接端子组件3、侧盖板4、接合端子组件5以及遮蔽壳体6等构件。其中,基座1为一直立的长方体,其一侧设为前表面10,在该前表面10上自上而下设置有三个略呈方形的收容腔11,且在前表面10上邻近每一收容腔11上、下两侧各延伸有一对相对设置的扣持臂12,该扣持臂12的末端各具一凸起状的卡扣块121。并且,这些收容腔11未设有扣持臂的另两侧各开设有贯穿至两侧表面13的长方形缺口111,而在两侧表面13上两长方形缺口111间分别延伸设有末端呈阶状的扣榫131,而相对于这些扣榫131的另一侧则设有数个凹阶132,以供侧盖板4组接(容后述)。
请参阅图2所示,每一连接器2均设有略呈方体的绝缘壳体20,其对接面201上设有延伸贯通至绝缘壳体内部相当深度的插接孔202,而在该对接面201上、下侧缘处各设有一长方形块状的固定座203,且这些固定座203靠近对接面201一侧设有凹穴2031以与前述基座1扣持臂12的卡扣块121相组扣,对接面201的左、右两侧则各设有一凸出部2011。另外,与前述对接面201相邻接的上、下表面(图中仅标示上表面204)上沿插接孔202延伸方向设有一与该插接孔202相贯通且具相当宽度的狭长通槽2041,而邻接于前表面两侧的侧表面205上沿插接孔202延伸方向平行设置有第一、二、三槽道207、208及209,这些槽道207、208及209均与插接孔202相贯通,以供对接端子组件3组入并固定其中,且在上述固定座203与绝缘壳体20的上、下表面间形成有夹缝206,以夹持固定相应的对接端子组件。
如图1所示,所述侧盖板4包括分别组设在基座1两侧表面13a、13b且大小相同的矩形第一侧盖板41及第二侧盖板42,请参阅图5至图10,该两侧盖板41、42的内侧面411、421四周边缘均凸设有侧边412、422,并于相对两侧边处设置有数个卡钧413、423,且其中一侧相对于这些卡钩413、423呈间隔设置有数个缺口414、424,以与组入基座1上的连接器2两侧的凸出部2011相配合定位。前述第一、二侧盖板41、42内侧面411、421上靠近缺口414、424一侧位置处布设有若干个方形凸柱状的定位块415、425,以夹持定位相应的接合端子组件5(图6及图10示),而底侧侧边412、422上各开设若干个隔槽416、426,以供接合端子组件5延伸穿过并相互隔离。
再请参阅图3,对接端子组件3的第一、二对接端子31、32是通过其干涉臂312、322对应组入绝缘壳体20的夹缝206中,并且其干涉片3121、3221卡扣于凹阶面2061处而稳固定位,而构形相同的二转接端子33分别组入第一、二槽道207、208中,至于接地端子34则组设在接地槽道209内。而且,第一、二对接端子31、32的对接臂311、321从绝缘壳体20上、下表面(图中仅示上表面204)的通槽2041穿过而伸入插接孔202中,以与插入该孔中的插头(未图示)相接触,且该二端子31、32的接触臂314、324也从该通槽2041延伸穿过而分别与位于第一、二槽道207、208中的转接端子33相接触,当插头插入时,接触臂314、324受压而与转接端子33分离断开。另外,这些端子31、32、33及34的抵接部313、323、333及343分别从绝缘壳体20的侧表面205上靠近对接面201处凸出相当长度,且这些抵接部沿自上而下方向整齐排列,以对应地与前述接合端子组件5的接触部(图中仅标示5111、5121)相抵接。
如图4所示,连接器2由扣持臂12的卡扣块121与固定座203的凹穴2031相配合而稳固组入基座1的收容腔11中,应可理解,分别与第一侧盖板41上的第一、二端子组件51、52相对应抵接的底层及上层连接器2a、2c,其端子的抵接部313、323、333及343应位于基座1的相同一侧表面13a上,而与第二侧盖板42上的第三端子组件53相对应抵接的中层连接器2b,其第一、二对接端子31、32及转接端子33的抵接部313、323及333则位于基座1的另一侧表面13b上,另外,由于接合端子组件5中接地端子50组设在与侧表面13a相对应的第一侧蓝板41上,所以,所述中层连接器2b中接地端子34的抵接部343与该中层连接器2b中其它端子的抵接部处于相反的另一侧,即位于基座1的侧表面13a处,以与第一侧盖板41上的接地端子50相抵接。
请参阅图11所示,借助卡钩413、423相应扣持在上述基座1的凹阶132、141及扣榫131处,并由每一连接器2的凸出部2011相对与每一侧蓝板41、42的缺口414、424相配合卡固,第一、二侧盖板41、42得以稳固组接在基座1的侧表面13a、13b上,而构成插座连接器的整体。
由于该插座连接器采用构件组合的设计方式,所以其中各构件的结构相对于现有结构而言比较简单而且易于成型,且组装方便,单个插座连接器之间具有通用性,所以,其可有效降低模具开发成本,简化组装制程,缩短组装操作工序。此外,分别组设在各层连接器2中的各套对接端子组件3之间也具有通用性,所以也可降低模具设计开发的成本,简化端子组件的组装制程,而设在侧盖板4上的接合端子组件5可由同一规格的模具冲制成型,既可简化制程也可提高材料利用率。
权利要求
1.一种插座连接器的端子组件,包括至少一对接端子组件及至少一接合端子组件,其中对接端子组件组设在呈上下层叠的插座连接器的插接孔旁侧所设若干端子槽道中,其特征在于该对接端子组件至少包括一具延伸至插接孔内的对接臂的对接端子,且每一端子均具有略凸出插座连接器侧表面外的抵接部,而接合端子组件则嵌置在插座连接器的侧盖板内侧面上,每一接合端子均包括有水平延伸而与前述对接端子组件的抵接部相抵接的接触部,以及垂直延伸穿出侧盖板底侧以接合至电路板的插接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插座连接器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端子组件包括有第一、二对接端子、构形相同的两转接端子及一接地端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插座连接器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对接端子组件中每一端子均具有一片状基部,每一基部上均延伸设有干涉臂,这些干涉臂上均设有弯折状以与插座连接器的端子槽道相干涉固定的干涉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插座连接器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端子组件的抵接部设在每一干涉臂的相对外侧缘处,且这些抵接部沿自上而下方向整齐排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插座连接器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二对接端子的基部上延伸设有略呈U形以与插入插接孔中的插头相接触的对接臂,以及具适当弹性以与转接端子相接触的接触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插座连接器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端子组件中接地端子的干涉臂略呈音叉状延伸,其一侧对接臂延伸至插座连接器插接孔内,另一侧则形成抵接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插座连接器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接合端子组件包括有组设在第一侧盖板上的接地端子及第一、二端子组件,以及组设在第二侧盖板的第三端子组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插座连接器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接合端子组件中接地端子为一长方形板体,其一端弯折水平延伸有第一接触部,相对的另一端则延伸出插接脚,而靠近该插接脚的适当位置处水平延伸设置有第二接触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插座连接器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端子组件中第一、二及三端子组件均包括有四个接合端子,该四个接合端子水平延伸的接触部自上而下整齐排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插座连接器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端子组件的插接脚上等高位置处横向设有弯折部,且相邻的两接合端子的插接脚横向延伸的长度不同,因而两相邻插接脚之间呈相对错位设置,且两两相邻插接接脚之间具有较大间距。
全文摘要
一种插座连接器的端子组件,包括至少一对接端子组件及一接合端子组件,其中对接端子组件组设在插座连接器插接孔旁侧的端子槽道中,其中每一端子均具有一略凸出插座连接器的侧表面外的抵接部。而接合端子组件则嵌置在插座连接器的侧盖板内侧面上,每一接合端子均包括有水平延伸的接触部,及垂直延伸穿出侧盖板底侧的插接脚,这样,在侧盖板组至该基座侧表面时,接合端子组件的接触部可对应地与对接端子组件的抵接部相抵接而导通。
文档编号H01R12/71GK1300115SQ9912425
公开日2001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16日
发明者蔡惠泽, 黄楠宗, 吴熴灿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