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内联叠层非晶硅光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联叠层非晶硅光电池,属于光电池的技术领域。
现有的内联弱光型非晶硅光电池,其有源工作层为非晶硅单结P-I-N型结构,对阳光或荧光吸收并不充分,能量转换效率低,光电池的串联内阻较大,只能适用于弱光的条件,而且在强光条件下,光致退化效应较为严重。
现有的内联强光型非晶硅光电池,不管其有源工作层为单结或多结的叠层非晶硅二极管结构,其背电极均采用铝膜。由于制造工艺不够完善,使光电池的性能不稳定,而且外观一致性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内联叠层非晶硅光电池,它可以克服上述的缺点,其导电极采用导电浆料制成,使导电性能稳定,外观一致性良好;非晶硅层采用双结非晶硅P1-I1-N1/P2-I2-N2型叠层结构,能量转换效率高,输出电压也提高,可以在强光条件下使用,光致退化效应小,而且光电池成本低,易于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内联叠层非晶硅光电池,其特征在于在玻璃基底(1)的表面溅射沉积透明导电膜(2),再覆盖一层双结叠层型非晶硅薄膜(3),背电极(4)覆盖于非晶硅薄膜(3)上。透明电极(2)之间有隔离沟道A,非晶硅薄膜(3)之间有隔离沟道(C),透明电极(2)沟道A与非晶硅层(3)的沟道(C)之间的平移距离为B。背电极(4)之间的沟道为(E),与非晶硅薄膜层(3)沟道C相距为D,由此形成透明电极(2),非晶硅层(3)和背电极(4)三层的三条相互错位的串联结构。背电极(4)左边的窄条形,形成电池引出的正电极,而右边一块背电极构成引出的负电极。
非晶硅薄膜层(3)是双结叠层P1-I1-N1/P2-I2-N2的结构,其中P1P2为非晶硅碳层a-SiCxH,I1层为未掺杂宽带隙非晶硅层a-SiH,N1N2为N型a-SiH,I2层为未掺杂窄带隙非晶硅锗层a-SiGexH(x=0-0.5。
背电极(4)由导电浆料,如导电碳膏、银浆、铜浆制成。
非晶硅薄膜层(3)的沟道宽度不大于0.4mm。
图1 非晶硅光电池剖视图;图2 非晶硅光电池俯视图;图3 一节电池的剖视图;图4 透明电极示意图;图5 光电池的非晶硅层示意图;图6 背电极示意图。
兹结合附图对内联叠层型非晶硅光电池的结构详细叙述由图1、2,玻璃基底(1)是由厚度为1.1mm的超薄玻璃制成,其几何尺寸为数平方厘米面积,例如为12×30mm2,在该玻璃基底(1)的表面溅射沉积一层ITO透明导电膜的透明电极(2),其厚度为20-60nm,使用蚀刻工艺方法,才将这层透明导电膜制成透明电极(2),它可保证各单元电极之间电气绝缘,然后利用辉光放电法沉积PIN/PIN双结叠层型非晶硅薄膜(3),总厚度约为0.5μm,再使用激光在非晶硅薄膜(3)上刻出直线透明沟道(图1),宽度为0.15mm,导电浆料的背电极(4)是用丝印方法加在非晶硅薄膜(3)上,使背电极(4)覆盖于非晶硅薄膜(5)的沟道(E)上,保证单元背电极间电气绝缘,由此组成一内联叠层非晶硅光电池。最后在基片上印上保护漆、字符,引出电极就得到成品。
图1和图2是表示四节电池互相串联的结构,前一节电池的背电极(4)与后一节电池的透明电极(2)连接,其中透明电极(2)的隔离沟道A与非晶硅隔离沟道(C)之间的平移间隔为B,非晶硅(3)的隔离沟道(C)与背电极(4)的隔离沟道E之间的平移间隔为D。
由图3,每一节光电池都是透明电极(2)非晶硅(3)P1-I1-N1/P2-I2-N2双结叠层结构和背电极(4)构成,其中P1P2层是a-SiCxH,x≈0.50,厚度约为10-15nm,I1层为未掺杂宽带隙非晶硅a-SiH层,厚度为80-150nm,I2层未掺杂窄带隙非晶硅锗a-siGexH层,厚度为200-350nm;X=0-0.50,N1和N2都是n型非晶硅a-SiH层,厚度约为20-30mm,为了实现上下P-I-N结之间的遂道连结,N1和P2层的掺杂浓度高达1%-5%。
由图4,透明电极(2)是采用ITO或二氧化锡透明导电膜制成,图4为由4个单元电池组成的非晶硅光电池透明电极(2)的图形,它由4个长方形透明导电膜组成,相邻透明电极之间由宽度为A的沟道隔开,保证可靠的电气绝缘。
由图5,非晶硅层(3)均匀覆盖在玻璃基片(1)和透明电极(2)上面,并且在与透明电极(2)的隔离沟道(A)相距为B的位置上形成宽度小于0.4mm的直线沟道(C),也就是在同一方向形成与透明电极隔离沟道错位的直线沟道C,并且裸露出透明的导电膜(2),图5表示由4个单元组成的非晶硅光电池非晶硅膜(3)。
由图6,背电极(4)由导电浆料制成,例如导电碳膏、银浆、铜浆等导电浆料,每个单元背电极均为长方形,其隔离沟道(E)与非晶硅沟道(C)平行,其间距为D(图1)。
图6表示由4个单元组成的非晶硅光电池的背电极(4),它共有5个背电极块,左边第1个窄条形覆盖住透明电极(2)与非晶硅隔离沟道E,形成光电池引出的正电极,第2、3、4个背电极均为较大的长方形,同样也覆盖住透明电极(2)与非晶硅(3)的沟道E,而第5块背电极(4)形成在第5块非晶硅膜(3)上,个透明电极(2)图形上,构成光电池引出的负电极。
用这种方法制成光电池,其透明电极(2)非晶硅(3)和背电极(4)形成三条沟道A、C、E相互错位串联结构,由此组成了图1所表示的光电池。
另一个实施例,玻璃基底(1)厚度仍为1.1mm,但尺寸为25×30mm2,其余透明电极(2)非晶硅膜(3)背电极(4)均无变化,也可制成适用的光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内联层非晶硅光电池具有下列优点1、非晶硅层采用P1-I1-N1/P2-I2-N2双结叠层结构,转换效率高,输出电压高,近似于单结光电池电压的2倍。
2、既适合于弱光,也适合于强光环境下使用,光致退化效应小。
3、背电极用导电浆料制作,电性能稳定,外观一致性良好。
4、制造简易,原料和设备投资费较小,使成本降低。
5、本光电池可由m个单元电池组成,m是大于1的正数。
权利要求1.一种内联叠层非晶硅光电池,其特征在于在玻璃基底(1)的表面溅射沉积透明导电膜(2),再覆盖一层双结叠层型非晶硅薄膜(3),背电极(4)覆盖于非晶硅薄膜(3)上,透明电极(2)之间有隔离沟道A,非晶硅薄膜(3)之间有隔离沟道(C),透明电极(2)沟道A与非晶硅层(3)沟道(C)之间的平移距离为B,背电极(4)之间的沟道为(E),与非晶硅薄膜层(3)沟道C相距为D,由此形成透明电极(2),非晶硅层(3)和背电极(4)三层的三条相互错位的串联结构,背电极(4)左边的窄条形,形成电池引出的正电极,而右边一块背电极构成引出的负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池,其特征在于非晶硅薄膜层(3)是双结叠层P1-I1-N1/P2-I2-N2的结构,其中P1P2为非晶硅碳层a-SiCxH,I1层为未掺杂宽带隙非晶硅层a-SiH,N1N2为N型a-SiH,I2层为未掺杂窄带隙非晶硅锗层a-SiGexH(x=0-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池,其特征在于背电极(4)由导电浆料,如导电碳膏、银浆、铜浆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池,其特征在于非晶硅薄膜层(3)的沟道宽度不大于0.4mm。
专利摘要一种内联叠层非晶硅光电池,由玻璃基底、透明电极、非晶硅层和导电浆料背电极构成,如图1所示。非晶硅层具有P
文档编号H01L31/04GK2390280SQ99244708
公开日2000年8月2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14日
发明者廖显伯, 何承义, 邵明, 贾岭 申请人:珠海道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