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铜线收卷的导引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布了用于铜线收卷的导引器,包括底座,在所述底座两侧分别固定有延伸支架,横向滚轮转动设置在延伸支架上,在所述底座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设置有调节盘,在所述调节盘上沿其圆心对称设置有两个纵向滚轮,在调节盘上开有两个弧形通槽,且在所述底座上沿其轴心对称设置有两个螺纹孔,定位销的端部垂直活动贯穿所述弧形通槽后与螺纹孔配合。针对现有技术中,铜绞线在收卷时分布不均的问题,本发明在卷筒前方设置有底座,通过丝杆推动,可使得底座沿垂直于卷筒进线的方向做直线运动,即引导铜绞线进入到卷筒内,防止铜绞线在卷筒的同一位置上重复进行收卷,避免铜绞线在卷筒上出现局部堆积。
【专利说明】
用于铜线收卷的导引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铜绞线加工领域,具体是指用于铜线收卷的导引器。
【背景技术】
[0002]绞线机是一种能广泛应用于各类软/硬导体线的绞合机械设备,使多根单支导体扭成一股,达到线材的工艺要求。绞线机按照绞线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单绞机、对绞机、高速绞线机、退扭机、笼式绞线机、框工绞线机、管式绞线机及盘式绞线机等。
[0003]铜丝在绞线机内绞合后,则通过其出口被收卷入卷筒内,以方便转运和储存。但是在铜绞线收卷时,有电机带动卷筒转动,而铜绞线则由绞线机出口被牵引至卷筒上,因为卷筒体随着电机连续转动,进入到卷筒内壁上的铜绞线很容易在卷筒的一侧堆积,而造成卷筒的另一侧空余,即卷筒上堆积的铜绞线呈两极分化,并且分布极为散乱。同时,卷入卷筒内的铜绞线的张力不能保证,使得成匝的同一铜绞线层上的铜绞线圈内径不同,相邻的两个铜绞线层之间容易形成相互挤压,严重时容易造成铜绞线形变而受损。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铜线收卷的导引器,快速实现铜绞线的收卷工序,并且保证铜绞线在卷筒上的分布紧密且均匀。
[0005]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铜线收卷的导引器,包括底座,在所述底座两侧分别固定有延伸支架,横向滚轮转动设置在延伸支架上,在所述底座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设置有调节盘,在所述调节盘上沿其圆心对称设置有两个纵向滚轮,在调节盘上开有两个弧形通槽,且在所述底座上沿其轴心对称设置有两个螺纹孔,定位销的端部垂直活动贯穿所述弧形通槽后与螺纹孔配合。针对现有技术中,铜绞线在收卷时分布不均的问题,本发明在卷筒前方设置有底座,通过丝杆推动,可使得底座沿垂直于卷筒进线的方向做直线运动,即引导铜绞线进入到卷筒内,防止铜绞线在卷筒的同一位置上重复进行收卷,避免铜绞线在卷筒上出现局部堆积。具体工作时,铜绞线沿位于底座一侧上的横向滚轮上穿插入两个纵向滚轮之间,然后再由底座另一侧上的横向滚轮进入到卷筒内;在底座的移动过程中,调节盘可以自由转动,但是仅限于在弧形通槽所在的圆弧形轨迹上,即在铜绞线在牵引过程中出现径向上的跳动时,调节盘可通过自身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来将铜绞线所产生的作用应力消除,并且在卷筒上铜绞线的收卷需要进行变向时,两个纵向滚轮可使铜绞线在变向的瞬间改变其运行方向,避免铜绞线卷筒上的变向点处松弛,即防止相邻的两个绞线层之间的间隙过大而出现错位挤压,进而实现保护铜绞线的目的。
[0006]所述延伸支架的轴线与底座所在的水平线形成一个钝角。延伸支架在底座所在的水平线上倾斜设置,使得纵向滚轮与横向滚轮之间的间距被拉开,以提高调节盘以及纵向滚轮对铜绞线的调节效果,并且,通过铜绞线的往复式收卷过程中,特别是在卷筒上铜绞线的变向点处,保持足够的上述间距,可有效避免铜绞线滑出横向滚轮的外壁,进而保证铜绞线的牵引工序稳定进行。
[0007]所述弧形通槽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10°—135°。作为优选,将弧形通槽所对应的圆心角设置在110°--135°范围内,使得调节盘与两个纵向滚轮对铜绞线的调节效果达到最佳,而当弧形通槽所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10°时,两个纵向滚轮的转动范围过小,即铜绞线容易在两个纵向滚轮之间出现明显的折弯现象,导致铜绞线在进入卷筒前出现明显的损伤,影响收卷效率的同时还降低了铜绞线的收卷质量;当弧形通槽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35°时,调节盘的转动范围过大,两个纵向滚轮对铜绞线的调节作用不明显,即一旦铜绞线出现径向跳动或是变向时,两个纵向滚轮则随调节盘一并自由移动。
[0008]所述横向滚轮的轴向长度为所述纵向滚轮轴向长度的三分之一。作为优选,纵向滚轮的轴向长度为横向滚轮的轴向长度的三倍,即使铜绞线在收卷过程中出现径向跳动时可防止铜绞线弹出两个纵向滚轮之间的位置,保证铜绞线收卷工序的有序进行。
[0009]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铜绞线在牵引过程中出现径向上的跳动时,调节盘可通过自身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来将铜绞线所产生的作用应力消除,并且在卷筒上铜绞线的收卷需要进行变向时,两个纵向滚轮可使铜绞线在变向的瞬间改变其运行方向,避免铜绞线卷筒上的变向点处松弛,即防止相邻的两个绞线层之间的间隙过大而出现错位挤压,进而实现保护铜绞线的目的;
2、本发明通过铜绞线的往复式收卷过程中,特别是在卷筒上铜绞线的变向点处,保持足够的上述间距,可有效避免铜绞线滑出横向滚轮的外壁,进而保证铜绞线的牵引工序稳定进行;
3、本发明中纵向滚轮的轴向长度为横向滚轮的轴向长度的三倍,即使铜绞线在收卷过程中出现径向跳动时可防止铜绞线弹出两个纵向滚轮之间的位置,保证铜绞线收卷工序的有序进行。
【附图说明】
[001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底座、2-横向滚轮、3-延伸支架、4-纵向滚轮、5-转轴、6-弧形通槽、7-定位销、8-调节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12]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底座I,在所述底座I两侧分别固定有延伸支架3,横向滚轮2转动设置在延伸支架3上,在所述底座I中部通过转轴5转动设置有调节盘8,在所述调节盘8上沿其圆心对称设置有两个纵向滚轮4,在调节盘8上开有两个弧形通槽6,且在所述底座I上沿其轴心对称设置有两个螺纹孔,定位销7的端部垂直活动贯穿所述弧形通槽6后与螺纹孔配合。
[0013]针对现有技术中,铜绞线在收卷时分布不均的问题,本实施例在卷筒前方设置有底座I,通过丝杆推动,可使得底座I沿垂直于卷筒进线的方向做直线运动,即引导铜绞线进入到卷筒内,防止铜绞线在卷筒的同一位置上重复进行收卷,避免铜绞线在卷筒上出现局部堆积。具体工作时,铜绞线沿位于底座I一侧上的横向滚轮2上穿插入两个纵向滚轮4之间,然后再由底座I另一侧上的横向滚轮2进入到卷筒内;在底座I的移动过程中,调节盘8可以自由转动,但是仅限于在弧形通槽6所在的圆弧形轨迹上,即在铜绞线在牵引过程中出现径向上的跳动时,调节盘8可通过自身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来将铜绞线所产生的作用应力消除,并且在卷筒上铜绞线的收卷需要进行变向时,两个纵向滚轮4可使铜绞线在变向的瞬间改变其运行方向,避免铜绞线卷筒上的变向点处松弛,即防止相邻的两个绞线层之间的间隙过大而出现错位挤压,进而实现保护铜绞线的目的。
[0014]本实施例中,所述延伸支架3的轴线与底座I所在的水平线形成一个钝角。延伸支架3在底座I所在的水平线上倾斜设置,使得纵向滚轮4与横向滚轮2之间的间距被拉开,以提高调节盘8以及纵向滚轮4对铜绞线的调节效果,并且,通过铜绞线的往复式收卷过程中,特别是在卷筒上铜绞线的变向点处,保持足够的上述间距,可有效避免铜绞线滑出横向滚轮2的外壁,进而保证铜绞线的牵引工序稳定进行。
[0015]作为优选,将弧形通槽6所对应的圆心角设置在110°—135°范围内,使得调节盘8与两个纵向滚轮4对铜绞线的调节效果达到最佳,而当弧形通槽6所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10°时,两个纵向滚轮4的转动范围过小,即铜绞线容易在两个纵向滚轮4之间出现明显的折弯现象,导致铜绞线在进入卷筒前出现明显的损伤,影响收卷效率的同时还降低了铜绞线的收卷质量;当弧形通槽6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35°时,调节盘8的转动范围过大,两个纵向滚轮4对铜绞线的调节作用不明显,即一旦铜绞线出现径向跳动或是变向时,两个纵向滚轮4则随调节盘8—并自由移动。
[0016]作为优选,纵向滚轮4的轴向长度为横向滚轮2的轴向长度的三倍,即使铜绞线在收卷过程中出现径向跳动时可防止铜绞线弹出两个纵向滚轮4之间的位置,保证铜绞线收卷工序的有序进行。
[0017]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用于铜线收卷的导引器,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I)两侧分别固定有延伸支架(3),横向滚轮(2)转动设置在延伸支架(3)上,在所述底座(I)中部通过转轴(5)转动设置有调节盘(8),在所述调节盘(8)上沿其圆心对称设置有两个纵向滚轮(4),在调节盘(8)上开有两个弧形通槽(6),且在所述底座(I)上沿其轴心对称设置有两个螺纹孔,定位销(7)的端部垂直活动贯穿所述弧形通槽(6)后与螺纹孔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铜线收卷的导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支架(3)的轴线与底座(I)所在的水平线形成一个钝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铜线收卷的导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通槽(6)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10° —13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铜线收卷的导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滚轮(2)的轴向长度为所述纵向滚轮(4)轴向长度的三分之一。
【文档编号】H01B13/02GK105825964SQ201610267658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7日
【发明人】彭德均
【申请人】成都星达铜业有限公司